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建行加快發展養老金業務 探索戰略轉型之路

  • 發佈時間:2014-11-20 09:36:0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網財經10月20日訊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我國的養老産業獲得迅猛發展,根據供需情況測算,到2015年我國養老産業形成的購買力將近5萬億。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目前2萬億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和年增長約4000億的企業年金基金市場。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卻是遠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的市場現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還在不斷加深,想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夢想藍圖,除了亟待政策制度的支援與規範,更需要各大養老金機構的高瞻遠矚和運籌帷幄。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發展養老金業務是眾多養老金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需要,也是服務民生、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國內最早參與補充養老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之一,總行黨委對養老金業務高度重視,認為養老金業務是一項利國、利民、利行、利己的戰略性業務,始終將養老金業務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基礎性業務予以大力支援。

  一、砥礪前行,從建設銀行養老金業務跨越式發展之路探尋産業發展特色

  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首次提出“國家提倡、鼓勵企業實行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能力為本企業職工建立”,成為我國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起點。2000年,國務院《關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國發[2000]42號)才正式以文件形式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更名為企業年金,並提出“有條件的企業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並實行市場化運作和管理。”直到2003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才正式出臺,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國建設銀行自2005年獲得企業年金基金託管人資格,2007年獲得法人受託和賬戶管理資格以來,一直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依託企業年金受託人、賬戶管理人和託管人三項資格,以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重要抓手,加快産品創新,深化業務轉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實現了養老金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市場份額躍居同業前列。近三年來,建行養老金業務各項指標複合增速高達41%,其中受託資産規模從2010年的119億增至2013年末的365億,增長3.1倍;託管資産規模從2010年的366億增至2013年末的843億,增加2.3倍;個人賬戶數從2010年的168萬個增至2013年末的322萬個,增加1.9倍。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先後榮獲“中國養老金融服務公眾滿意最佳典範品牌”、“首席財務官最佳養老金品牌獎”、首屆“民生中國 中國養老金融服務最具領導力品牌”、“中國銀行業協會養老金專業突出貢獻單位獎”等榮譽。

  以市場為導向,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養老金服務

  養老産業巨大市場需求所帶來的商機,時刻觸動著各家養老金機構最敏感的神經,抓住産業發展先機,擴大市場規模,往往是各大機構的首選良策。作為我國企業年金資質最全的管理機構之一,建設銀行養老金業務努力踐行“忠於所托為民養老”的服務理念。致力於為各類養老金客戶提供全覆蓋、一站式的養老金服務。目前,建設銀行養老金服務範圍涵蓋企業年金受託服務、企業年金賬戶管理服務、企業年金基金託管服務、企業年金集合計劃服務、職業年金、員工福利計劃服務、養老金諮詢等領域。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為超過20000家企業提供專業養老金服務,其中。服務客戶覆蓋國內眾多大型央企、集團性客戶、中小企業和事業單位,各項指標穩居銀行同業前列。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建設銀行養老金業務已經實現“服務體系化、客戶多元化、需求市場化、産品個性化”,為來自鐵路、金融、煙草、能源、化工、鋼鐵等各行業的中央、地方大型企業提供養老金服務,且在鐵路、金融、煙草行業均已形成鮮明的服務特色,簽約大批行業重點客戶,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以創新為驅動,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解決方案

  養老産業的快速發展,依託卻絕不局限于養老保障“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關鍵作用,只有立足於兩大支柱,利用綜合金融優勢細分市場,用足政策,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激發”藍海産業”的巨大潛力。

  就建設銀行而言,圍繞建設銀行“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這一戰略目標,養老金業務依託集團整體經營優勢,通過多部門、子公司、同業機構聯動的方式,以優勢業務帶動養老金業務快速發展,全力打造養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強化創新驅動,從單一的企業年金業務向多元化養老金融綜合服務轉型,加大産品創新力度,不斷豐富以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為主題的養老保障産品線,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各類養老保障細分市場的全面解決方案。

  積極支援新型城鎮化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如何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妥善解決被徵地農民的養老、就業和醫療等社會保障問題,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務。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建設銀行加強對城鎮化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政策、市場狀況的研判,積極探索城鎮化農民養老保障的服務思路和模式。既為地方政府排憂解難,也滿足了城鎮化農民的養老保障需求,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升,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建設銀行積極迎合新的養老金業務需求,開發出了 “養頤四方”系列産品,為企業提供各類補充養老保障計劃和員工薪酬福利計劃管理服務,全面滿足了單位以個人資金賬戶管理延付計劃資金的服務需求,向客戶提供包括薪酬延付計劃服務、代發工資業務、個人存款和銀行卡等對公-對私業務全面聯動的綜合化服務,通過業務流程優化、資訊資源整合、系統功能開發等綜合服務,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

  建設銀行針對養老金對公客戶的投資理財需求推出的“乾元—養頤四方”養老金銀行理財産品填補了養老金投資理財類産品的空白,引起了市場的熱烈反響。2013年重陽之際,建行首次面向具有養老需求的個人高資産凈值客戶發行了“乾元—養頤四方(重陽節專享)”養老主題理財産品,實現了高端客戶的養老規劃服務與養老金融有機結合。

  建設銀行根據客戶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與中國老齡産業協會金融涉老服務發展委員會合作推出建行養老金卡。該卡借助金融IC卡金融支付和行業資訊管理為主體的跨行業、多應用智慧平臺,真正實現了把養老金送到企業員工手中,併為企業和員工預留了應用空間。該卡填補了我行在養老金業務領域銀行卡産品的空白,標誌著建行逐步為個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優質、便捷的養老金融服務。

  加強政策研判,探索職業年金服務模式

  2011年,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式啟動,鼓勵分類改革後的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從事生産經營活動轉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分別建立職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制度,以彌補改革後産生的待遇差。《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試行辦法》的出臺,也為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提供了方向和依據。為了及時把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帶來的良好發展機遇,建設銀行積極行動,一方面,對事業單位轉製成為企業的出版、傳媒、廣電等行業,加大産品宣傳和推介,推動其建立企業年金;另一方面,深入開展職業年金市場調研,通過廣泛探討和充分論證,從公益服務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入手,以福利計劃産品作為切入點,滿足高校類事業單位客戶的養老需求,初步摸索出服務事業單位類客戶的模式和經驗,並逐步向醫院、科研院所等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推廣。

  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

  商業銀行是養老金機構中舉足輕重的一類。養老金業務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屬於對公業務,但其服務對象卻是個人。讓客戶滿意,是養老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是各機構業務發展的重要抓手。

  以建設銀行為例,建行養老金服務渠道不斷完善,客戶服務體驗不斷提高,已可為350萬養老金個人客戶提供網上銀行、網際網路站、電話銀行、ATM等全方位渠道查詢服務。2013年,建設銀行已通過上述渠道累計為212.7萬人次提供養老金賬戶資訊查詢服務。養老金業務精細化、差別化服務水準穩步提升。建行定期發佈季度投資情況回顧與展望、投資分析報告等材料,開展貼身式委託人投資服務;加強對重點年金計劃客戶的管家式直接服務,提供個性化月度運營簡報和投資分析報告;加強客戶回訪和滿意度調查工作,重點客戶回訪率達到100%,並建立了客服滿意度調查和通報機制,督促全行加強養老金客戶服務。

  二、高瞻遠矚,積極推進商業銀行養老金業務戰略轉型

  無論是搶佔市場,全面創新,還是用足政策,立足客戶,建設銀行養老金業務的發展之路都是對整個養老金産業發展的有益探索和嘗試,經此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成果無疑是探尋産業特色路上的巨大收穫。在此基礎之上,如何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推進養老金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業務轉型,又成為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課題。

  從國外養老金市場來看,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商業銀行都佔據著市場的絕大份額。在我國養老金市場上,商業銀行的作用和地位一樣舉足輕重。面對與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相差甚遠的“朝陽産業”,商業銀行推進養老金業務戰略轉型的需要變得更加迫切。

  從我國市場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目前已經全面進入老齡社會,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突破4億人,“銀發經濟”撲面而來,考慮到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每人平均養老儲備財産的增加,可預見的未來養老金融服務市場數目可觀,商業銀行應該對此有清晰的預判,運籌帷幄中才能不失先機。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利用綜合金融服務的天然優勢,結合受託,託管、投資理財、支付結算、規劃諮詢等一站式、全方位的養老金融服務,滿足即將到來的巨大市場需求。

  緊跟産業發展趨勢,把握養老基金增長的巨大商機

  截止2013年末,全國社保基金的規模為1.1萬億元,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約3.13萬億元,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6035億元。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社保體制的不斷完善和“三支柱”作用的不斷發揮,上述養老基金規模將不斷擴大。巨大的養老基金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資本市場供給,而且由於養老基金的積累特性,這種“源源不斷”的供給將為資本市場的的穩定發展做出持久的貢獻。

  除了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確保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將是機構面臨的核心問題。養老資金不同於其他資金,以“保值”為重,這種注重風險控制的特性會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的投資需求。同時,商業銀行在養老金機構中風格更加穩健,更加契合養老基金的上述特性和投資中的風險偏好。因此應該從戰略高度認識到産業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關注養老資産産生的金融需求,提供保值增增值,穩健發展的綜合服務方案。

  透析産業發展意義,以養老金為切入口促進綜合發展

  對商業銀行的傳統客戶來説,養老金客戶外延極大,不受性質和地域的限制,遍及城市和農村,包括法人和個人,覆蓋面非常廣。同時,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來説,養老金業務更能夠增強客戶粘性,由傳統的金融服務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範疇延伸,通過掌握客戶財務、人力資訊加深雙方的合作領域,牢牢鎖定優質客戶,最大限度地釋放客戶價值, “以點帶面”效果明顯。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個人養老保障意識的增強,未來養老金還將吸收大量的以終身儲蓄為目的的資金流,養老金資産將能夠替代現有的銀行中長期儲蓄。以美國為例,伴隨養老金融的發展,美國個人和家庭持有的金融資産結構經歷了巨大轉變,銀行存款比重下降,養老金比重上升。抓住養老金業務,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可觀的資金流並創造長期持續的中間業務收入。養老資金還具有不斷積累和增值的特性,養老金業務的盈利能力會出現滾雪球式的遞增。

  細化應對措施,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綜合優勢

  不同於其他養老金機構,商業銀行具有天然的網點優勢,完全可以借助物理網點,通過面對面的行銷,為老年人創造便利,即能提高老年人的信任感,為老年人提供資産投資規劃諮詢、資産託管、投資理財、生活消費支付等一站式服務,又能滿足養老儲蓄資産的保值增值需求。只有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綜合優勢,才能不斷完善和擴大養老金市場中的銀行和非銀行業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搶佔市場戰略高地。

  推進戰略轉型,將養老金業務做為重要平臺和載體

  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步伐的不斷加快,商業銀行的利差日趨收窄,傳統主營業務收入貢獻將持續下降。利用綜合化的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供應鏈式”的金融服務才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養老金業務作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良好共生的載體,通過架設融資與投資之間的橋梁,一方面直接為企業提供服務以募集資金形成資金沉澱,另一方面通過將募集的資金直接投資于標的企業,支援企業實體發展,實現了資産管理全領域的連結,是發揮綜合化經營優勢、實現戰略轉型的有力抓手。

  明確創新思路,推進養老金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養老金市場正處於範圍不斷擴大、市場不斷細分的發展過程中,養老保障類資金來源不斷豐富,數量快速增長。養老金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應研究如何進一步發揮商業銀行資産管理優勢,創新交易模式和服務模式、研發新的資産管理産品,從而實現養老金業務的新突破。同時,充分發揮金融集團的整體優勢,完善産品服務平臺,以商業銀行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影響力為基礎,聯合不同養老金管理機構和資産管理機構,搭建包括銀行、信託、基金、保險和證券等在內的産品服務平臺,使養老金業務在立足傳統金融業務優勢的同時,擴展到其他各類金融領域。

  為民養老,善建者行,是建設銀行履行企業公民責任的鄭重承諾。現在,建設銀行在探索養老金業務快速發展,積極推進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努力。未來,建設銀行將牢記支援服務我國養老保障事業發展的使命和責任,助力民生改善,始終走在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最前列,共同托舉起養老事業的中國夢! (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誌2014年第10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