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三季度銀行股市值佔比萎縮 遭ETF“被動減持”

  • 發佈時間:2014-10-28 09: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三季度的A股“滿面春風”,3個月裏上證指數上漲約15%;作為“定海神針”的銀行股卻股價不振、市值比重萎縮。

  WIND最新公募基金持倉數據顯示,三季度裏民生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遭遇公募基金較重的減持,16家上市銀行中唯有南京銀行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四家的基金持倉略有增加,但增幅小。

  記者統計發現,最大賣出壓力來自於ETF基金,又以“華夏上證50ETF”減持量最大。由於該基金為被動管理的指數型,減持銀行股無關基金經理的判斷;基金被贖回、銀行股市值佔比下降是主要減持動因。

  12家銀行遭基金減持

  記者綜合WIND統計的各公募基金三季度持倉披露,工商銀行在三季度被減持的比例最高。9月末,公募基金持有工行1.1億股,環比6月末減少2700多萬股,減持幅度接近20%。最大賣家是“長盛同慶中證800”,當季減持超過1298萬股。

  但若從股份數看,公募基金減持民生銀行的量最大。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共持有民生銀行10.9億股,當季減持1.3億股,減持幅度11.32%。

  除此之外,農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的被減持比例也較大,均超過10%;農行更是達到約15%。

  在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中,僅有華夏銀行、南京銀行、建設銀行、北京銀行得到公募基金的增持。華夏銀行的增持幅度最大,達到約18%,但其存量倉位小,增持股數也只有235萬股。

  保險股面臨的情況稍微緩和——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三季度被公募基金減倉的比例達7%以上,中國人壽被減持3.8%,中國太保則有微弱的增持。

  長城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黃飚認為,基金的減持是階段性現象,由市場風格決定,“三季度銀行板塊沒什麼題材,股市整體回升時,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更多買入中小盤股。”

  此外他表示,基金的減持也可能與監管層對銀行同業投資業務的約束有關。投資類業務較強的興業、民生以及後期發力的招商,本次均受到較大比例的減持。

  最大賣家:ETF“被動減持”

  銀行、保險遭減持亦有部分被動因素。記者梳理髮現,三季度公募基金裏銀行股的賣盤主要來自ETF指數基金,多為被動管理型。

  “華夏上證50ETF”是三季度公募基金中金融股的最大賣家。數據顯示,該基金減持5605萬股民生銀行、5290萬股農業銀行、3443萬股招商銀行、3304萬股交通銀行……該基金還拋售了近千萬股中國平安。

  此外,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長盛同慶中證800、華安上證180ETF亦是金融股減持主力。

  華夏上證50ETF的三季報顯示,該基金“完全複製”標的指數,並根據成份股權重進行相應調整。“這種被動管理基金,減持股票的原因只有兩種:一是基金本身遇到贖回,二是股票市值佔指數總市值的權重降低。”黃飚説。

  這兩點在數據中均有體現。三季度末,華夏上證50ETF的份額為110.58億份,與期初相比凈贖回約30億份。另一方面,在其他所有行業均市值上漲的情況下,三季度金融、保險業的市值走低,截至9月末其市值佔總市值的比例亦由7月的12.65%降至11.33%。

  “8月市場大幅反彈以來,大部分行業上市公司股價上漲幅度均超過25%,中小市值公司上漲50%以上的不在少數。但由於信貸和經濟數據並未提振銀行股,銀行股本輪反彈僅3%,基本排名墊底。”招商證券分析師肖立強表示,銀行股處於被市場遺忘的角落,“有強烈補漲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