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一線員工漲薪空間不大 小貸公司趁機挖人才

  • 發佈時間:2014-10-28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毛宇舟  責任編輯:劉波

  “我們銀行早在今年上半年就有降薪的傳聞,近日薪酬體系改革方案已經公佈出來了,員工崗位評級、績效統計都有很大的變化,部門領導已經‘吹風’告訴我們,年終獎要降兩成左右,去年我的27萬元年薪裏面有11萬元是年終獎,如果年終獎降兩成,至少也要少拿2萬元”,某總部位於北京的股份制銀行員工佟女士表示。

  日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方案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從行業上來看,金融行業薪資一直不低。建行董事長王洪章曾回應稱,會逐步減少管理層和員工的薪酬差距,薪酬向一線傾斜。

  雖然《方案》是針對不合理偏高收入,並不覆蓋所有銀行員工,但銀行凈利潤增速下降背景下,降薪風暴很可能會波及一線員工。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銀行一線員工薪資體系主要由基本工資加各種獎金構成,計算方法十分複雜,不僅和員工日常考勤、銷售獎金、存款獎金、崗位補貼、職稱補貼相關,每個部門分得的獎金總數也不同,每月由分管副行長進行統計後報給財務,並延發一個月。

  “雖然降薪令看起來和普通員工關係不大,但是我們基本工資往上漲的可能性基本沒了,加上年終獎減少,收入縮水是肯定的,我們銀行已經有幾名員工跳槽小貸公司去做管理崗了,年薪確實比銀行高很多”,某城商行人士表示。

  一線員工薪資差異大

  佟女士告訴記者,銀行一線員工薪酬差異較大,主要和任職支行或分行的業績掛鉤,人流量大、地段好的分支機構,賣出産品的機會自然多,其存貸款業務也相對好做,因此提成也高,她所負責的貴金屬條線,實物黃金賣得非常好,員工月度績效突破萬元是常事。但是一些偏僻的網點,業務開展比較困難,拿的提成自然也低。

  佟女士還表示,早在上半年,該行就傳言降薪,近日該行的薪酬改革方案已經披露出來,大致的方向是工齡獎勵增加,老員工受益;此外,業績好的分支機構的員工工資可能會更高,業績不好的分支機構的員工可能會比以前更低。

  與股份制銀行相比,國有大行員工的平均薪資則低得多,政策性銀行更甚。據某國有大行員工介紹,其剛進入該行是從櫃員做起,開始一兩年工資較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員工的月薪也就幾千元,新員工主要是圖個穩定,股份制銀行雖然高薪,員工背負的任務也重,國有大行這方面的考核壓力相對還是比較小。

  從高管薪酬來看,國有商業銀行董事長、行長的年薪大多為百萬元級別,而股份制銀行的高管薪酬則較為驚人。由於部分股份制銀行採取了薪酬與業績掛鉤的激勵方式,700萬元-800萬元的年薪確實令其他行業的高管比較羨慕。

  而早在2010年,銀監會就下發了《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明確提出“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績效薪酬應在基本薪酬的三倍以內確定,銀行高管績效薪酬的40%以上至少延期三年支付”等要求。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報告稱,銀行應該將高管薪酬與業務風險更緊密地掛鉤,金融危機以來,銀行首席執行官年薪的均值已經有復蘇走勢,特別是在歐洲,固定薪酬部分已經明顯增長。不過,這些薪酬得到完全支付的年限要求也變得更長,股東對於高管薪酬的表決權也越來越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則也指出,在確定央企負責人薪酬水準時,要考慮這個企業的功能定位、所處行業、經營規模,還要考慮經營難度、經營責任、經營風險以及經營業績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央企負責人的薪酬水準仍然是有差距的。

  雖然目前尚不能確定高管層的降薪幅度,但是薪酬減少恐怕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高管降薪,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我們,不過至少大幅漲薪是不太可能了,反觀‘周邊行業’,如今民營銀行試點、P2P活躍、各種小貸公司興起,金融機構開出的薪資都不低,即便是跳槽到股份制銀行,估計工資至少也能增加三成”,上述國有銀行人士説。

  農發行有關人士則認為自己不會被降薪,其已經進入銀行三年,由於地處三線城市,一個月稅後實發工資才3000多元,好處是沒有拉存款、賣理財這些任務,比較清閒,而且無需擔心降薪潮,“因為要是再降,幾乎就沒錢了”。

  遭遇挖角

  本報記者瀏覽眾多招聘網站發現,投資公司或者小貸公司提供招聘崗位眾多,其中最基本的要求為“有銀行、保險、證券從業經驗”,而眾多風控崗位則要求必須有銀行從業經驗。

  這些崗位中,月薪逾萬元很常見,提供數十萬元年薪的工作也很多,誘惑力較大。一位獵頭告訴本報記者,銀行做信貸條線的員工找工作很容易,如果做的時間較長,有一定的資源,在投資公司或者小貸公司找到一份管理層工作不難,而且薪水要比銀行高很多,當然也要背負一定的業務量,最近該獵頭已經促成了幾位銀行員工換工作,大概年薪在50萬元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些年,各種類型的機構逐漸增多,在前些年學金融專業畢業的只有銀行、基金等行業可以選擇,但是現在選擇餘地眾多,待遇也不菲,人才分流的現象嚴重,而銀行的人才培養後被挖角的也很多,除了原崗位上升空間不理想外,最重要的是,銀行的薪資待遇並沒有優勢,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僅報銷員工的採暖費、電話費、加油費,甚至連家庭旅遊費用也可以報銷。

  不過,本報記者也了解到,並非所有的銀行崗位都吃香,比如在銀行後臺條線的員工,就比較難以被市場接受。北京農商行一位後臺員工告訴記者,她日常所負責的是確權的工作,月平均工資7000元左右,沒有什麼增長空間,年終獎金也不多,但是換工作同樣困難,因為這個工作不接觸客戶,自然也沒什麼人脈累積。

  此外,政策性銀行員工對於高薪挖角也覺得事不關己。一名員工抱怨稱,平時接觸的業務量有限,也都是走流程,沒有什麼技術含金量,自然沒有競爭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