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銀行 > 銀行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銀行應擺脫傳統信貸路徑依賴

  • 發佈時間:2014-09-29 00:30: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 張銳

  普華永道最新發佈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十大上市銀行業績分析》顯示,上半年中國最大的十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5197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06億元,增幅15.71%,接近2013年全年增幅。不良貸款率也較2013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至1.06%。從普華永道統計的數據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已創下近三年新高。

  其實,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雙升”並不僅僅發生在前10大上市銀行身上。據銀監會數據,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944億元,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新增規模993億元,而且是連續12個季度上升。同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

  除了貸款展期、借新還舊、減免利息等這些所謂的重組貸款方式(上半年部分銀行的重組貸款增長率超100%)暫時掩蓋了更大規模不良貸款的事實外,根據監管部門將貸款風險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標準(後三類合為不良貸款),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列入“關注類”的貸款都在大幅提升。如果不採取一定措施的話,“關注類”貸款就會滑向不良貸款。有專家預測,商業銀行年末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至1.14%-1.19%的區間。

  不良貸款增加會直接侵蝕商業銀行的既有利潤和盈利空間。一方面,貸款未能及時收回,除了損失利息收入外,銀行可以支配的存量資本相應減少,向市場進一步提供增量流動性的能力削弱,銀行盈利半徑受到擠壓。另一方面,按照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必鬚根據不良貸款規模進行風險撥備,除了2.5%的常規撥備(以所有貸款規模進行撥備)外,次級、可疑和損失的撥備計提比例分別應為25%、50%和100%,這就意味著,只要銀行發生不良貸款,其計提的最低撥備比例就是27.5%。

  短期來看,銀行不良資産的增加與佔比的提升應當是對當下實體經濟的反映。一方面,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還沒有根本性企穩回升,國內企業外需受到壓制,以出口為主的長三角與珠三角於是成為銀行不良貸款的高發地區,兩地新增不良貸款佔全國體量的90%以上。其中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在該區域的不良率超過2%,為行業平均水準的一倍之多。另一方面,國內經濟正處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情景中,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過剩産能、房地産及鋼貿等傳統領域風險問題隨之暴露,銀行壞賬反彈壓力激增。

  令人擔憂的是,在降擋減速的實體經濟驅動著銀行不良貸款增升的同時,銀行不良貸款規模的擴張也會反過來抑制與反壓實體經濟的前行腳步,並可能陷入一種持續的因果惡性迴圈。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基於對經濟下行風險的考慮,以及不斷冒出的不良資産,銀行的信貸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在“惜貸懼貸”現象頻現的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大幅萎縮。1-8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1.7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843億元,這種結果很小一部分是由於企業開工不足或“去庫存化”導致的信貸需求弱化所引起,而銀行出於風控要求而主動性壓縮信貸供給卻是主因。特別是對於小微企業,儘管管理層推出逆週期的激勵政策如定向寬鬆,但依然沒有激起銀行針對性的信貸擴張。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顯示,二季度有銀行借款需求的小微企業中,約3/5沒能從銀行獲得借款,僅有不足1/10的企業從銀行獲得全部借款。

  應當説管理層已經看到了銀行不良貸款上升並可能進一步灼傷實體經濟的苗頭,並已在江蘇、浙江、安徽、廣東、上海五地批准成立五家地方資産管理公司,試圖借鑒上世紀90年代通過成立信達、華融等資産管理公司處置銀行不良資産的經驗。同時,商業銀行頻頻通過發債和優先股的辦法以補充一級資本。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宣佈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合計20隻,發行總額達2414億元。另外,工行、農行、中行、浦發、興業、平安6家銀行公佈了共計3400億優先股發行預案。然而,控制與減少不良貸款不應僅停留在管理層的外部“化瘀”和對資本市場的“抽血”上。作為商業銀行,應當放慢規模擴張的速度,將重點放在資産品質改善上,在優化信貸結構的同時,主動進行業務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儘早擺脫對傳統信貸業務的路徑依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