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提出至今已有4年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綠色化、低碳化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在大力發展綠色産業的同時,穩妥有序推動電力、工業、交通、建築等傳統高排放或較難減排行業低碳轉型,成為重要方向。
轉型金融因此應運而生。“在實踐中,研究發展轉型金融的必要性不斷凸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有關業務負責人表示。相較服務於“純綠”或接近“純綠”的綠色金融,轉型金融重點服務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産業和項目,為高排放或較難減排領域的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資金支援,在確保“安全降碳”的前提下,推動綠色産業和綠色項目在經濟活動中的佔比不斷提高。
這漸漸成為業界共識。“受益於綠色金融業務的快速拓展,中國轉型金融實踐也在加快推進,未來,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有望共同構成金融支援‘雙碳’目標的‘雙支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表示。
國家層面轉型金融標準經多輪論證
近幾年,在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推動下,國際轉型金融標準制定取得不少進展。根據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研究,國際層面新發佈或更新的轉型金融標準呈現明顯的清晰、嚴格和融合的趨勢,更傾向於採用目錄式,充分體現基於科學的轉型方式,多數具有定量化閾值,國際可比性和互操作性較強。
國內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起草的煤電、鋼鐵、建材、農業4個行業轉型金融標準已經多次論證,此外,還有多個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研製工作正在推進。
在地方層面,有條件的地方正基於當地發展需求和産業特色,根據共同原則,制定地方層面的轉型金融標準。部分地方轉型金融標準已落地使用,通過相關金融産品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實際上,據業內人士透露,為儘快為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提供金融支援,遵循“急用先行”原則,在一些共同原則基礎上,不少地區制定了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截至2024年5月,上海、河北、浙江、重慶等地共制定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31項,其中23項已正式發佈。已發佈的15項界定轉型金融支援經濟活動範圍的標準,均採用目錄清單形式,這些標準基本覆蓋重要的傳統高碳行業,例如,有色、化工、建材等。
不過,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在制定和使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例如,權威性不夠、統計尚不成熟、各地的轉型標準之間缺乏可比性、激勵政策不足、轉型金融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等,影響了企業參與轉型的積極性。“目前,已有多個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出臺,但缺乏統一的國家級權威標準。”馬駿表示,制定國家級的轉型金融標準是當務之急。
強化資訊披露 減少“漂綠”擔憂
在鼓勵轉型金融發展的過程中,最常見的質疑是如何避免“漂綠”。從政策端來看,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高碳行業的貸款總量受到壓縮,而轉型金融旨在支援這些行業中可轉型的經濟活動。對此,馬駿表示,要對高碳行業中不可轉型的部分繼續壓降貸款,對可轉型的經濟活動提供更多貸款支援。
這也提出了一個技術性難題——如何識別高碳行業是否在真正降碳。
在業內人士看來,做好相關資訊披露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對於如何披露,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批准了《2022年G20可持續金融報告》,其中包括《G20轉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內容,涉及轉型金融的諸多方面,對轉型活動的融資主體(企業)在資訊披露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在披露的細節方面,ISSB準則正成為國際層面的“共同語言”。在2023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來自64個司法管轄區的近40個組織承諾採用或使用ISSB準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路(NGFS)、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二十國集團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等重要國際組織都表示支援ISSB準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組織修訂的《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指南》與ISSB準則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整體架構相同、核心要素一致。
在馬駿看來,國內應儘快制定基於ISSB的中國版可持續資訊披露準則。“目前,財政部已經發佈了徵求意見稿,希望能儘快出臺正式版本。”他補充,這些準則應基於ISSB的兩個準則,並包含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這將明確告知企業在何時必須披露相關資訊,包括碳排放數據和轉型計劃,以倒逼企業採取行動,確保企業按時披露資訊。
通俗來講,就是市場主體應該披露一份詳細的計劃,包括企業目前的碳排放情況以及實現零碳排放的整個過程是如何推進的。例如,當企業宣佈3年內要減碳30%,應當把目標拆解到具體的年份和各個業務條線,並明確相應的獎懲措施、監測方法,並披露詳細的碳排放數據、估算辦法以及具體的減排辦法。例如,企業是完全靠自身努力實現凈零排放,還是購買了碳信用産品進行抵消,這些資訊都要披露清楚。
推動落地 豐富支援綠色轉型政策和工具
應當看到,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已經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綠色金融體系,但是在轉型金融和公正轉型方面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從轉型金融産品規模來看,當前我國轉型金融産品主要依託綠色中長期貸款和可持續發展類債券等債務融資工具,金融創新及支援力度距離轉型金融的實際市場需求還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副主任何曉貝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在充分借鑒綠色金融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公正轉型金融管理體系。
一些地方已經有了積極實踐。例如,2024年9月1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指導下,廣東金融學會、廣東省金融科技學會聯合發佈了全國首份陶瓷行業轉型金融省級團體標準《廣東省陶瓷行業轉型金融實施指南》(以下簡稱《實施指南》)。為此,中國人民銀行雲浮市分行與雲浮市發展和改革局按照《實施指南》轉型金融標準框架,于近期指導農業銀行雲浮分行為雲浮市輝鵬陶瓷有限公司發放了首筆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掛鉤支援貸款725萬元。
“雲浮市現有規模以上陶瓷企業20家,陶瓷年産量約1.1億平方米。近年來,雲浮市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綠色金融支援力度,但在促進傳統高碳行業轉型的金融支援新領域,也面臨著缺失操作標準和評估機制問題。”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實施指南》正是解決了金融機構在提供轉型金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實施指南》發佈後,農業銀行雲浮分行迅速行動。在《實施指南》框架下,雲浮市輝鵬陶瓷有限公司經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責任公司、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認定為轉型企業,並出具《轉型主體認定報告》,該公司將通過《實施指南》中的建築陶瓷行業低碳轉型技術路徑進行轉型,並承諾不再新建具有“碳鎖定”效應的項目,逐步實現陶瓷企業的綠色生産和節能降碳。農業銀行雲浮分行為該公司發放了轉型金融掛鉤支援貸款,與企業約定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碳排放強度目標,例如,該公司在後續貸款時,經第三方認定仍屬於轉型企業,便可在同等利率條件下享受5至10個基點的貸款利率優惠,進一步激發了企業低碳轉型的動力。
可以看到,《實施指南》的出爐為轉型金融創新産品提供了有力支援,但同時也離不開第三方公司的評估。“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銀行和企業在沒有足夠激勵的情況下,可能缺乏開展轉型金融的積極性。”業內人士表示,優化激勵約束機制迫在眉睫。
對此,何曉貝建議,商業銀行內部應構建系統完善的內部激勵機制,調動各分支機構針對煤炭、煤電、鋼鐵、化工等碳密集型行業開展轉型金融業務、支援公正轉型的積極性。商業銀行可以從績效考核、信貸規模、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審查審批、經濟資本、內部審計等方面加大資源配置力度。
馬駿表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也至關重要。例如,浙江省一些地區已經搭建了企業碳賬戶系統,可為企業提供免費的碳計量服務,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碳排放數據的品質和一致性。此外,他強調,金融機構必須加強能力建設,確保自身能夠提供合適的轉型金融服務。“許多企業有轉型意願,但缺乏制定轉型方案的能力。”馬駿稱,金融機構需要擁有規範的流程和能力,以確定哪些企業或項目符合轉型金融的要求。此外,金融機構還應對企業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工具,例如,轉型規劃和指南,幫助企業降低轉型成本。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