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德銀渣打巨虧匯豐負增長 全球銀行業衰退潮

  • 發佈時間:2016-02-27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金華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全球同此涼熱。國內銀行業2015年業績下滑已成定局,歐美銀行巨頭日子也不好過。

  1月28日,歐洲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下稱“德銀”)公佈業績報告,其2015年總收入為335億歐元,比上年增長5%;稅後利潤為負68億歐元,引發歐美銀行股暴跌。2月23日,英國渣打集團宣佈2015年稅前虧損15.23億美元,是25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其2014年盈利42億美元。截至2月24日,《華夏時報》記者查詢了全球13家最知名的銀行,從匯豐到瑞信,從瑞銀到摩根士丹利,乃至花旗、美林、法國巴黎銀行等,業務收入和盈利都出現下滑。

  香港地區的銀行業同樣深陷業績下滑的泥淖,東亞銀行2015年利潤跌幅達17%。而恒生銀行雖然凈利潤暴增逾八成,但這裡麵包含了去年出售持有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近10%的股權獲得的100多億港元的投資收益,若剔除這一因素,其業務收入也現下滑。

 

  全球銀行業的寒冬

  “中國的銀行業2015年整體業績雖然難看但還不至於出現負增長,其實海外銀行業的日子更難過。德銀去年虧損68億歐元,是2008年倒閉的美國雷曼兄弟出現巨虧的兩倍。而像匯豐這些全球業務佈局的銀行集團,都在紛紛裁員以節約成本。今年全球經濟不景氣,銀行業的日子會更加難過。”2月25日,常駐香港的銀行業分析師劉佳明表示。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發佈業績報告後,德銀高層宣稱全球凈裁撤9000個崗位,剝離旗下的德國郵政銀行,並將在2017年年底前關閉200家分支機構。值得關注的是,德銀是德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也是歐洲銀行業的老大,其2014年稅後利潤還有17億歐元,但目前面臨經營成本高企、經營效率低下等困境。

  2月22日,全球業務範圍更廣的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匯豐”)公佈的業績也低於市場預期。其2015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凈虧損13.3億美元,而2014年同期凈利潤為5.11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2月21日,高盛發佈了一份針對美國銀行業績展望的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高盛坦承,繼慘澹的2015年後,今年一季度美國的銀行業將面臨開局不利的局面。

  這份報告稱,今年一季度美國銀行業投行業務收入將下滑17%,股票收入下滑13%,FICC(固定收益業務)收入下滑15%。而全球最大的12家投資銀行的FICC收入去年同比下滑9%。2015年,這12家銀行的FICC交易收入為699億美元,已經遠低於5年前1091億美元的水準。

  這12家銀行包括:美銀美林、巴克萊、法國巴黎銀行、花旗、瑞信、德意志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匯豐、摩根大通、法興和瑞銀。

  “12家銀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下滑18%,主要受到了金屬和投資者業務放緩的影響。去年,商品交易收入從2014年的56億美元下滑至46億美元,創下10年新低。面對下滑的收入,不少銀行不得不通過裁員等手段削減成本。自金融危機結束以來,全球的銀行已經削減了上萬個工作崗位,以試圖努力降低成本,全球最大的12家銀行2015年裁去了5%的前臺外匯交易員工。”這份報告指出。

  港資銀行難獨善

  歐美銀行業績難看,港資銀行2015年的業績報表也好看不到哪去。

  截至2月25日,已有恒生、東亞兩家港資銀行發佈了2015年業績快報。其中恒生公佈2015年股東應得溢利為274.94億港元,較2014年增加82%;每股盈利增加80%,為14.22港元。

  但是本報記者發現,恒生銀行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利潤增長,最主要的是其去年出售了9.9%的興業銀行股權,增加了投資收益超過100億港元,如果剔除這部分權益投資,恒生銀行的凈利潤和主營業務收入也是下滑的。

  恒生銀行董事長錢果豐在香港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2015年環球經濟復蘇情況不明朗,為業務經營帶來挑戰。美國經濟指標改善促使聯儲局展開加息週期、香港對外貿易活動減慢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加上歐元區財政改革步伐不一致,亦令區內整體經濟增長緩慢。由於商品價格下跌及貿易需求疲弱,令許多新興市場的經濟活動因而放緩。

  東亞銀行于2月19日發佈的年度業績報告,去年全年純利潤55.22億港元,較上年減少17.1%。期內凈利息收入119.3億港元,同比跌5.8%。其中,東亞中國凈利息收入同比下跌20.5%,凈息差為1.82%,同比減少38個基點。

  在東亞銀行發佈了這份業績報告後,東亞銀行第四大股東、國際對衝基金Elliott對管理層表達了極大的不滿,並有意逼迫管理層交出控股權。此外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和美林都大肆唱空其股價,摩根大通發佈報告指其業績遜於預期,若不計出售卓佳集團權益所得,其盈利前景不樂觀; 高盛則指東亞銀行收入全方位惡化,成本較同業高,而撥備覆蓋率則較同業低,維持東亞“賣出”評級;美銀美林認為,東亞銀行股本回報率(ROE)降至不足7%,在承擔更高風險的情況下,一級資本比率在2015年下半年跌100個點至12.2%。為此,該行削減東亞2016-2017年盈利預測約兩成。

  “隨著更多上市銀行發佈2015年的業績報告,預計投資者對全球市場的銀行板塊可能會避而遠之。”對此,劉佳明分析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