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提出有力有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路線圖”。文件明確提出信貸擔保業務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業內專家認為,金融業應進一步提升服務“三農”質效,保障糧食全産業鏈信貸投放,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
保障糧食生産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金融業支援鄉村振興的重點。據了解,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援力度,全力保障信貸投放。
金融監管總局2023年底披露資訊顯示,通過不斷提升“三農”等重點領域服務效能,全力保障糧食全産業鏈信貸投放,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糧食重點領域貸款餘額3.5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78%,農業科技和農田基本建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6.6%和35.6%。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需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力量。“近年來,我們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糧食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特別是指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過政策性資金,充分發揮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的主渠道作用,支援糧食收購資金份額始終保持在銀行業的50%以上。”金融監管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023年已安排1800億元信貸資金專項用於支援秋糧收購,比2022年同期增加100億元。
農發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統領全局,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作為重中之重。農發行日前召開2024年年度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農發行各級行要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場主業,堅守服務“三農”職責,深耕金融支農陣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
確保糧食安全離不開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2023年,國家開發銀行將支援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助力普惠金融、服務“三農”的重要工作,全年發放貸款76億元,重點支援了四川、湖南、廣西、江蘇、新疆、貴州、重慶、遼寧等省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提升。國家開發銀行鄉村振興業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開發銀行將繼續聚焦農業基礎設施精準補短板、強弱項,用好農田建設專項貸款,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投放力度,為支援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持續提供優質高效金融服務。
創新金融服務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形成了不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有益經驗,持續推動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以金融服務創新促進信貸資金等金融要素和資源流向農村,進入鄉村産業。
“青海地域面積大、人口少,完全依靠人力發放貸款效率較低,不能及時滿足農牧民用款需求。做好金融服務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創新提升效率。”郵儲銀行青海分行玉樹州支行副行長趙良智説,為提升服務水準,支行工作人員積極引導鼓勵農牧民使用線上産品。利用線上産品,可實現快速授信、即時放款,大大節省農牧民獲取貸款的時間成本。科技的運用提升了郵儲銀行貸款發放效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達2.15萬億元,5年實現規模倍增,涉農貸款佔客戶貸款總額的比重超25%,佔比居國有銀行前列。小額貸款累計投放超9萬億元,服務客戶7000萬人次。
交通銀行在支援鄉村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方面發力。記者從交通銀行獲悉,該行優化金融服務、高效審批、加快投放,加大農村基礎設施中長期信貸支援力度;提供差異化的專屬權益,定制“新市民安心意外保障計劃”保險産品,不斷豐富縣域新市民金融産品及服務;積極推廣鄉村振興主題卡,加快“惠民貸”等消費信貸産品推廣,加強對農戶的金融服務。2023年,交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較上一年增長17.54%,鄉村振興主題卡發行量增長80.60%,農戶貸款增長34.47%。為提升縣域機構展業能力,交通銀行加強與供銷系統、農擔公司等的業務合作,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特色服務。2023年,交行為鄉村振興場景定制項目提供貸款20.97億元。
農業銀行持續增加縣域金融供給,進一步下沉金融服務。據了解,農業銀行鼓勵農業大省有條件的網點設立“春耕備耕”服務專櫃、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指導推動縣域支行成立服務小分隊、黨員先鋒隊、流動服務組等外拓團隊。農業銀行目前累計組建1.8萬個鄉村振興服務先鋒隊,與37萬個行政村建立包村服務關係,為鄉村客戶到府提供180萬次綜合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鄉村振興領域貸款餘額近9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量超1.4萬億元,增量和增速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鄉村産業貸款餘額1.8萬億元,增速32.1%,鄉村建設貸款餘額1.96萬億元,增速26.8%,均大幅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
工商銀行通過深化“融資、融商、融智”一體化綜合服務,持續打造助力“三農”發展的服務模式。截至2023年11月末,工商銀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4.1萬億元,增速超27%。工商銀行與農業農村部合作開展“興農撮合”活動,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和農業産業強鎮及下轄經營主體提供精準高效的産銷對接、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同時,工商銀行持續加強工銀“興農通”APP、手機銀行與融E聚等開放銀行産品的相互連結、相互支撐,利用現代金融科技手段,支援農業産業鏈條延伸和涉農企業經營發展。2013年,在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河北、雲南等地,開展“金秋蘋果節”活動,圍繞蘋果産業為50多家企業展銷超百件特色産品。
疏通服務堵點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還存在諸多不足。金融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重視當前我國農村金融工作中的堵點和難點,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提質增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這為疏通堵點指明瞭方向。
農戶生産經營容易受到異常天氣災害、農産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這些風險極易轉換成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這些因素使得金融機構很難高效地為農戶、中小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提供融資服務。
業內專家認為,金融機構應建立資源共用數據庫,對信用等級高、資信程度好的農戶優先發放貸款。通過開展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逐步擴大個人數據庫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範圍,解決農村信貸資訊不對稱問題,確保融資擔保體系的順利運作。“金融機構可積極借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提升網點服務‘上雲’;進一步將農村金融服務標準化、批量化,不斷降低運營成本。”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具體要做好“四抓”——“抓平臺”,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搭建“融資+融智”的綜合便民性服務平臺;“抓體驗”,提升網點“雲上”作業,提升客戶體驗,將農村金融服務標準化、批量化;“抓環境”,借助農村徵信體系和小微擔保體系建設,優化縣域數字金融服務環境;“抓內控”,探索適合“三農”發展的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針對農村農業生産缺乏抵押物、農村的徵信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專家建議拓展涉農信貸增信方式,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農民獲得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探索解決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的難點。金融機構可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抵押質押物範圍,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支援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活體畜禽、養殖圈舍以及農業商標、保單等依法合規抵押質押融資,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業務。
要發揮保險的作用,拓展農業保險服務的廣度深度。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何小偉表示:“應繼續做好農業保險的提標擴面增品工作,優化保費補貼體制機制,健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提升農險科技化水準,推動政府跨部門農業數據共用,加強農業生産風險評估與區劃。”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