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上市銀行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預計2023年凈息差存在一定程度下行壓力。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近日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凈息差持續收窄的趨勢不可逆。
受訪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應對凈息差收窄要雙管齊下:在穩息差方面,要多途徑壓降負債成本,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資産不良率;在增加非息收入方面,要提升財富管理等中間業務營收佔比,強化投行業務。
近兩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如,2022年上半年,六大國有銀行的凈息差介於1.53%至2.27%之間,其中有5家出現同比下滑,僅1家同比持平。
從今年看,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凈息差承壓主要是受利率調降、金融讓利實體等因素影響。具體來説,LPR作為貸款利率之錨,去年調降幅度較大,經過今年年初重定價後,整體利率水準會走低,同時今年宏觀經濟修復仍存壓力,信貸需求需要通過降低成本來刺激,政策也在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帶動銀行貸款定價下行,凈息差有所壓縮。
成都銀行、杭州銀行等上市銀行預計今年凈利差存在下行壓力。例如,成都銀行表示,預計2023年息差和市場整體表現基本趨同,有一定程度下行。
“目前整個行業的凈息差在收窄,但我行凈息差水準大幅下行空間較小,下降幅度將有限。”杭州銀行近日表示,未來營收增長壓力始終存在,“總體來看,我行2023年的營收增幅中樞較2022年會略有回落,但未來仍能在行業內保持較好位置。”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相對而言,凈息差下行對大型銀行和城商行影響較大。首先,儘管大型銀行負債成本較低,但大型銀行承擔了較多減費讓利、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等社會責任,資産端利息較低。其次,由於城商行區域佈局和服務群體相對狹窄,疊加負債成本高於大型銀行,但貸款利率又不及農商行等更為下沉的機構,影響相對較大。不過,股份行負債成本和貸款利息介於大型銀行與城商行之間,疊加創新業務發展較快,受影響可能相對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銀行、常熟銀行、成都銀行等上市銀行提到了穩定凈息差的具體舉措。例如,紫金銀行表示,該行將積極調整負債結構,嚴控高息存款規模,優化存款FTP定價,引導中長期存款向短期存款轉化。完善客戶定價管理體系,持續開展精細化、差異化定價管理。
明明對記者表示,從負債端來看,商業銀行要控制負債成本,尤其是攬儲成本,避免高息攬儲。要通過經營客群聚焦核心存款,獲取更多低成本資金。從資産端看,要提高資産品質,一方面要優化信貸資産結構,提高零售貸款佔比;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援和投放,深入考察客戶資質,減少不良貸款的産生。
“有些銀行只要是存款就吸收,且有各種補貼,這樣增加了負債成本。未來,一方面要降低負債成本,另一方面也要提升風險定價能力。”董希淼説。
在穩定凈息差的同時,提升非息收入也被齊魯銀行、瑞豐銀行等上市銀行提上日程。例如,齊魯銀行表示,2023年,該行將繼續實施財富管理戰略,加大代銷等理財業務發展;不斷豐富中收産品和業務資質,進一步挖潛貿易金融、衍生品、新增代銷基金等中收貢獻;積極克服債券市場波動和票據新規等對手續費的影響,力爭不斷提高非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
明明建議,商業銀行要加大中間業務收入,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要整合債券發行、銀行貸款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持續提升和優化整個企業綜合服務的能力。
“對銀行而言,應逐步調整中間業務結構,將發展重點從賬戶管理、支付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向高附加值業務轉移。應有序推進綜合經營,鼓勵良性創新,通過豐富的産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獲得多元化收入。”董希淼説。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