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基金公司增資大潮愈演愈烈。北京銀行近日公告稱將參與中加基金增資擴股。業內人士認為,定制基金、基金子公司增資、開展新興業務等多重需求疊加,是今年中小基金公司增資需求大增的主因。
北京銀行增資中加基金
近日,北京銀行發佈公告稱,北京銀行董事會同意參與中加基金增資擴股,以提升其資本實力、增強競爭能力、實現業務持續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作為第三批銀行係試點中首家獲批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加基金由北京銀行等發起人合資設立於2013年3月15日。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加基金註冊資本3億元。其中,北京銀行出資1.86億元,持股62%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加拿大豐業銀行出資9900萬元,持股33%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以1500萬元出資額佔據剩餘5%的持股比例。
針對股東北京銀行的此番增資,中加基金相關負責人並未予以回應。但從該公司産品佈局思路來看,發起式定制基金業務增長或是增資的原因之一。
Wind數據顯示,中加基金旗下16隻産品中,12隻為債券型基金。截至2017年中報,這類基金持有人戶數多在100-400戶之間,單一投資者期末持有比例超50%的産品達10隻之多。而在9隻具備可比數據的基金中,機構投資者平均持有比例高達94.09%。
按照《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要求,新設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超過50%的定制基金需要滿足發起式、封閉或定期開放至少3個月、不得向普通投資者發售等要求。
從證監會最新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表可以看到,中加基金于7月28日申報了“中加頤慧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基金”,並於8月4日獲得受理,若産品獲批,這只發起式基金也需要基金管理人認購不少於1000萬元。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場部總監稱,“如果基金公司採取發起式基金形式設立産品,每只産品基金公司至少投入1000萬元,對於資本金不多的公司來説不是小數目,尤其是銀行係中定制基金較多的公司,成立10隻産品就需要投入1個億。如果銀行係公募還要發展定制基金業務,發起式設立是不可回避的成本,資本金較少的公司確實是有增資需求的。”
子公司紛紛增加“凈資本”
除此以外,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頻繁增資與基金子公司“凈資本”約束不無關聯,公募公司控股股東也可能借道公募向基金子公司增資。
事實上,自去年底基金子公司新規發佈後,不少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陸續開始進入增資大潮。
2017年以來,多家公募基金髮布增加註冊資本公告。如太平基金公告增資1.73億元,註冊資本從2.27億元增至4億元,增資額由天平資産管理公司全額認購;東方基金按現有出資比例增資1億元,註冊資本從2億元增至3億元。
而中加基金的增資也可能與子公司凈資本約束要求存在關聯。
北京銀行2017年中報顯示,2017年1月-6月,北京銀行投資了中加基金子公司北銀豐業發行的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北銀豐業從中獲取管理費收入為0.61億元。
而從中國基金業協會公示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加基金旗下子公司北銀豐業二季度月均規模為1970.17億元,在基金子公司排名中位列第15位。
根據去年12月2日證監會新規風控要求,基金子公司凈資本不得低於1億元、不得低於凈資産的40%、不得低於負債的20%,凈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並給予18個月的過渡期。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公募基金增資潮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借道為子公司增資。另一方面,公募基金開展定制基金業務、海外業務等也需要更多資金支援,公司股東一般也是接受增資的。
該基金經理稱,“現在18個月的過渡期已經過半,而子公司增資規劃也不是一蹴而就,如果現在很多公司尚未滿足凈資本和風險資本要求,可能會加快增資計劃的落地。公募基金髮展定制基金業務、創新業務等都需要資金的支援,公募基金動輒以幾千萬資本金管理上百億、上千億規模的輕資産時代或將一去不復返了。”
(責任編輯:徐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