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高管離職潮涌,半年時間,已有近30位銀行高管離職。他們之中,部分因年齡限制而退休或被行政調任,不過離職後前往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也成為新的選擇。
“高層變動實在太快,稱得上是‘大換血’!剛剛結束審計,新行長上任後,又是一系列考核。”7月20日,某國有大行的員工唐先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
7月20日晚,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平臺發佈資訊:執行董事、副行長王希全因工作變動,向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執行董事、董事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副行長職務。
王希全離職並非孤例。從去年年底起,短短半年時間,已有近30位銀行高管職位變動。一封封辭呈,引發市場對銀行高管變動現象的關注,銀行業正在經歷著一場規模巨大的高管“大換血”。
半年近30高管離職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在這近30位離職或變動的高管中,涉及2位董事長、4位行長、多位副行長以及執行董事。
其中,國有銀行高管變動最為明顯。工商銀行包括董事長、行長、董事長秘書、首席資訊官和副行長等在內的多個職位都出現了變動,原董事長姜建清卸任,易會滿接任其工作,副行長鄭萬春則出任民生銀行行長;農業銀行原副董事長、行長張雲,原副行長李振江出任國務院金融事務局副局長;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潘岳漢出任中國銀行首席風險官。
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高管變動頻率最高。《國際金融報》記者查閱公告得知,自2015年初至今,興業銀行累計離職高管高達十人,在今年年初離職的就包括一位行長、一位副行長、一位董事。
一些城市商業銀行高管也有所變動。寧波銀行副行長馮培炯出任董事,副行長洪立峰出任監事長;江蘇銀監局城商處處長周洪生出任南京銀行副行長,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負責人楊伯豪出任南京銀行董事。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今年農業銀行高管變動涉及兩位“一行三會”的重要成員。原農業銀行董事長劉士余調任為證監會主席;原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出任農業銀行董事長。據了解,現在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三會”主席均在農行擔任過“一把手”,這一現象並非偶然。
網際網路金融誘惑
除了因年齡限制而退休或被行政調任外,部分銀行大佬為何放著銀行這個“躺著就能賺錢”的行業高管位置不做,而選擇離職呢?
談到這個問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新興行業的廣闊前景吸引了眾多銀行高管的加入。
現在,銀行業壓力太大,但薪酬減少。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準。據《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原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2015年薪酬為54.68萬元,比起2013年的199.56萬元下降了72.6%,降幅明顯。在2015年,高管平均薪酬同比下降的銀行不在少數,不少銀行降幅甚至超過了30%。
薪酬下降的同時,銀行工作人員的壓力逐漸增大。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實體銀行利潤逐年下降,攬儲壓力倍增,再加上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貸款催收越來越難,業績考核使每個銀行員工焦慮不已。
而此時,網際網路金融這類新興行業如一顆蜜糖,對於“壓力大薪酬少”的銀行高管們來説,是不小的誘惑。《國際金融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阿里巴巴旗下著名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副總裁的名單上,出現了原杭州銀行行長俞勝法和原招商銀行零售網路銀行部總經理胡滔;今年7月,在萬達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首次曝光的領導班子中,赫然出現原建設銀行投資理財總監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王貴亞。
“相比于銀行的低薪酬,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非常慷慨,在這裡,我沒有很大的壓力,但是掙到的錢遠遠多於銀行”,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一位剛從某國有大行跳槽到某著名P2P平臺的王女士,她説,“在銀行裏,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而在這裡,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會。”
“黃金十年”成追憶
面對網際網路金融誘惑的同時,銀行利潤幾近零增長,不良貸款率年年攀升,社會對銀行業的前景信心不足等壓力,也都使得銀行高管走出體制,另謀出路。
據了解,2016年4月底,四大行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工行實現凈利潤748億元,同比增長0.7%;建行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9.52億元,同比增長1.41%;農行實現凈利潤545.68億,同比增長0.46%;中行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6億,同比增長1.70%。可謂是龜速增長!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認為:“四大銀行利潤增速較慢主要是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首先,現在中國宏觀經濟狀況不理想,經濟增長速度本身有所下降,銀行受宏觀經濟狀況影響較大,這意味著銀行面臨的貸款市場萎縮,M1增速達到24.6%,企業有大量的存款閒置,需求下降,投資力度不強,導致銀行貸款放不下去;再者,大量需要貸款的企業現在處於不利狀況,經營較為困難,這使得銀行本金、利息回收難,也導致銀行貸款意願不強,利潤增速放慢。”
對於整個銀行業而言,黃金時代可謂是漸行漸遠,除去四大行利潤進入“零增長”時代,近日,銀監會又發佈消息稱,截至2016年6月末,銀行業的資産總額為212.31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各項存款餘額為15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各項貸款餘額106.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0%;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81%,撥備覆蓋率仍保持在161.3%的較高水準。一些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不良貸款率會更高,對此,奚君羊表示:“不良貸款的比率、規模現處於上升階段,但是由於外部環境沒有明顯改善,還會繼續上升,直到宏觀經濟環境走好。”
新面孔新挑戰
2016年6月,易會滿代替姜建清,成為工商銀行新任董事長,面對種種挑戰,他是否可以帶領“世界第一大行”工行走出如今的困局?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易會滿于1985年加入中國工商銀行,曾任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江蘇省分行行長,北京市分行行長,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行長等職,2013年7月起任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可以説,易會滿在成為工行董事長之前,已經在工行各個崗位上歷練多年。一位在工行工作多年的王女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易會滿從基層做起,工作經驗豐富,也只有他能夠接任姜建清董事長,帶領工行走出困境。”
早在今年3月,易會滿便客串參與工行網際網路金融品牌發佈會,為工行新推出的三個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和三個平臺演講造勢。一位發佈會參與者評價:“此次易會滿的演講,有點‘喬布斯的亂入感’,工行此次轉型很有誠意。”
今年6月,易會滿首次以工行董事長的身份主持工行的股東大會,他表示:“為了實現工行利潤增長,工行一方面將通過進一步加大存量、增量貸款的並軌管理來加強風險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將會加快轉型以及提升創新能力,適應當前消費主體80後、90後的需求。”
同樣,原銀監會副主席、農業銀行新董事長周慕冰上任後,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他在新一屆黨委召開的第一次黨委會議上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良貸款雙升、同業競爭加劇等內外部矛盾和挑戰面前,農業銀行要再接再厲,進一步改善經營管理和推動轉型發展。”。
據統計,2016年一季度末,農行的不良貸款率為2.39%,與2015年末持平,不良貸款餘額比上年末增加87.56億元,其不良貸款率是所有上市銀行中最高的。針對這一問題,周慕冰上任後,正積極籌備參與不良資産證券化試點的相關工作,著手解決此問題,並將發行“農贏2016年第一期不良資産支援證券”。對此,奚君羊表示:“不良資産證券化的推進,對於不良資産的處置大有裨益,如果取得成功,則有利於銀行脫困。”
新上任的光大銀行行長張金良將該行的轉型方向概括為“四化”,即綜合化、特色化、輕型化、智慧化,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雖然全球和中國經濟的複雜局勢給國內銀行業未來發展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但是這些困難和挑戰所形成的‘倒逼’機制,恰恰是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最大機遇,如果商業銀行能很好應對這一機遇,就能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銀行換帥,能否快速幫助銀行“脫困”,恐怕沒有那麼樂觀。在奚君羊看來:“銀行是主體性行業,個人對於銀行業整體的發展貢獻有限,銀行主要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但是對於單個銀行自身的問題推進,主要領導人可以從戰略、管理方面加以提升。”
(責任編輯:李喬宇)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