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梳理髮現,截至3月17日,已有至少17家銀行披露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碳減排貸款資訊,其中還包括了2023年度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的情況。2023年,上述銀行累計向逾1000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超1380億元,帶動的年度碳減排量合計約3780萬噸。
業內人士表示,要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援綠色低碳轉型,多措並舉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17家銀行
帶動年度碳減排量3780萬噸
2021年,人民銀行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清潔能源等三個領域內的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引導經濟主體轉變行為,進一步推動碳核算和環境資訊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碳減排支援工具餘額為5410億元,比當年年初增加2314億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已有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南京銀行等共計17家銀行公佈2023年第四季度碳減排貸款資訊。整體來看,2023年度,17家銀行累計向1353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1387.09億元,帶動年度碳減排量達3779.93萬噸。
具體到單家銀行,2023年度,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碳減排貸款突破百億規模。其中,工商銀行累計向841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1046.21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69%,帶動的年度碳減排量為2900.0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此外,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2023年度碳減排貸款在1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分別達到49.35億元、58.28億元、12.11億元、10.47億元。也有一些農商銀行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上海農商銀行、江南農商銀行2023年度分別向16個、3個項目發放碳減排貸款2.61億元、6.42億元,合計帶動年度碳減排量為29.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精準支援綠色低碳領域
在碳減排支援工具的推動下,自2021年以來,金融機構撬動了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支援了綠色低碳重點領域的發展,銀行與低碳企業的綠色資金成本達到了同步降低。
數據顯示,在已披露碳減排貸款資訊的17家銀行中,2023年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4%以上的有7家。多數銀行的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4%以下。例如,盛京銀行、廣發銀行、工商銀行的該類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96%、2.70%、2.69%。
按照規定,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碳減排貸款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援。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援,利率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機構需向人民銀行提供合格質押品。
具體到投放領域方面,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碳減排貸款大多投向了清潔能源領域。數據顯示,2023年,17家銀行發放的共計約1388億元碳減排貸款中,95%的資金投向了清潔能源領域,4%的資金投向了節能環保領域。
根據規定,當前,碳減排支援工具重點支援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3個領域。具體而言,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等。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從“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確定,到新版綠債目錄發佈,再到碳減排支援工具出臺,綠色金融頂層設計路線圖逐步清晰。落地實施兩年多以來,碳減排支援工具已取得了積極成效。
2023年初,人民銀行確定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援工具等三項貨幣政策工具。其中,碳減排支援工具延續實施至2024年末,並將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納入碳減排支援工具的金融機構範圍,進一步擴大政策惠及面。
業內人士表示,碳減排支援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社會資本流向綠色低碳重點領域,但也有亟待完善之處。
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行長顧天翊此前表示,目前信貸投放不夠平衡,主要集中于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領域,産業轉型升級投資偏弱;另外,融資渠道有待拓寬,部分綠色投資項目回收期長,現金流少,擔保有限,難以滿足金融機構信貸要求。
推動碳減排支援工具進一步完善,需要多方協同、合力完成。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透露,將推動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産品持續增長,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重點領域的資金投入。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