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相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會議強調,“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緊研究出臺具體政策和工作舉措”。
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綠色金融,我國大力支援其發展、支援綠色産業和項目建設,有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情況如何?未來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發力方向?《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業內多位專家。
我國綠色貸款餘額
居全球首位
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目前已形成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為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據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居全球首位;境內綠色債券市場餘額1.98萬億元,居全球第二。
“在國家高度重視下,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而言,綠色金融不可或缺。同時,綠色金融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金融服務業的必要內容。
“我國綠色貸款餘額和綠色債券市場餘額均位於世界前列,顯示出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強勁的增長態勢。”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綠色金融被列為“五篇大文章”之一,一方面凸顯其在我國金融業發展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過綠色金融的發展,也可以引導更多金融機構配置更多資源至綠色低碳領域,支援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強化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
頂層設計
就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央行近日發佈的專欄文章《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以下簡稱《文章》)明確,下一步,將認真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堅持市場化原則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發展和有效銜接,系統性提升金融體系管理防範氣候風險的能力。
《文章》具體提及五方面工作,包括完善標準體系,夯實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發展基礎;強化碳核算和環境資訊披露要求;豐富金融産品和服務體系等等。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積極為綠色轉型提供全面支援,在主要發展綠色信貸為主的産品和服務同時,可能會更多考慮與其他金融服務形式的配合和銜接,充分發揮信貸支援的杠桿作用,為多樣化綠色金融工具提供底層支援。
《文章》在“豐富金融産品和服務體系”方面提到,“鼓勵發展私募股權(PE)、風險投資(VC)、並購基金、債轉股、夾層投資等風險包容性較大的金融産品。同時推廣普及綠色投資理念,壯大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市場參與主體,引導綠色投資者關注和支援轉型經濟活動”“健全碳市場交易機制和交易規則,明確登記、交易、結算等各項制度”等相關具體舉措。
就綠色金融下一步的發力方向,田利輝表示,下一步需要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標準、大力提升碳核算和環境資訊披露水準、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援綠色低碳轉型。同時,也需要切實防範氣候環境相關金融風險,需要深度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與治理。
王鵬認為,以央行為代表的主管部門大力推動轉型金融産品和市場發展,豐富金融産品和服務體系十分值得期待。預計其將推動市場研究,開發有針對性的轉型金融産品、更多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為産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提供多樣化、精準化的金融支援。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