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中外嘉賓積極討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話題,不少金融機構展示了相關創新産品與服務,尤其聚焦綠色金融方向。
金融服務面臨新需求
上海是金融要素集聚的國際金融中心,各類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精準把握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外貿企業等市場主體的金融訴求,深化數據平臺建設,多維度滿足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需求。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37%,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19%,金融為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了有力支援。”上海市副市長解冬在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金融‘活水’聚力服務實體經濟”分論壇上表示,下一步上海將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快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實體經濟發展的這些新情況、新特點,客觀上對金融服務提出許多新需求。”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論壇上表示,一是科技創新更加活躍,新科技轉化為新産業的週期不斷縮短;二是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加深,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不斷提速;三是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四是全球貿易受到非經濟因素擾動,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面臨更多考驗。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陳四清看來,這是著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作的戰略考量,為金融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中國式現代化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與會專家指出,針對實體經濟新需求,要開發更多精準適配的金融産品,更好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
多家展商點題綠色金融
據了解,上海正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市場和産品體系,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準,深化國際合作,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更好發揮金融對實現“雙碳”目標的助推作用。
記者注意到,本次參加進博會的不少金融機構不約而同“點題”綠色金融。
“六年來,進博會的溢出效應‘綠意盎然’。”渣打銀行(中國)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區域行政總裁(中國及日本)張曉蕾表示,進博會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機遇,包括渣打銀行在內的跨國金融機構,借助進博會平臺,引進和展示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産品與服務,推動國際國內標準對接。
11月6日,匯豐發佈了為本次進博會特別定制的《海外企業看中國2023》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過八成(87%)受訪海外企業表示將拓展中國業務佈局。中國的製造業優勢、消費市場規模以及數字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機遇,是吸引海外企業加大佈局的主要動力。調查顯示,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可再生能源(42%)、電動汽車(41%)和節能産品(40%)是中國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
“未來隨著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不斷推進,新經濟産業與低碳轉型將釋放巨大潛力,更多全球企業將從中國市場的增長機遇中獲益。”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表示。
第六次赴進博之約的南洋商業銀行,在本次進博會從展臺設計到參展期間的內容安排,緊緊圍繞“商融·共生”這一主題,展示其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成果。南洋商業銀行(中國)董事長孫建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有望在可再生能源、環境保護、低碳技術等領域開創性地進行一系列金融創新,助力上海成為綠色金融中心。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