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25日電 題:金融機構如何挖掘個人養老金融市場?
作者 王劍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田維韋 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
王鼎 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
戴丹苗 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個人養老金市場正式開啟,因賬戶資金投資範圍廣泛,從而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大機遇。個人養老金制度效果之一就是將居民的短期儲蓄逐步轉移至資本市場,變成長期儲蓄。《意見》明確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資金可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産品。因此,券商、保險公司、銀行及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也積極佈局個人養老金市場,各金融機構均存在相應優勢和劣勢。
商業銀行:依託養老資金賬戶形成先發優勢
商業銀行自身在養老金金融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賬戶管理和託管業務。根據《意見》,商業銀行將成為居民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入口,有望依託渠道優勢成為養老金融産品的全體系銷售站點。
未來,商業銀行可進一步發揮三大優勢。一是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在覆蓋廣度和深度上擁有巨大優勢。二是投資風格穩健、安全性高,符合居民風險偏好和利於個人養老金長期發展。在投資端,商業銀行是我國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特別是在固收領域,商業銀行擁有傳統的投資優勢。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初期居民風險偏好較低,銀行的投資風格更容易贏得投資者信賴。三是商業銀行擁有較為完善的內控體系以及較高的資訊化水準,可以提升個人養老資金賬戶的管理能力和規範化運作水準,確保個人養老資金的安全。此外,商業銀行的線上渠道發展迅速,經過持續的金融科技投入以及推廣宣傳,銀行可以針對老年客群的需求特點改造App等服務渠道應用功能,更好發揮商業銀行客群優勢。
但商業銀行也存在劣勢。一是目前産品和服務同質化程度較高,個性化服務等方面仍有待加強。大部分商業銀行經營範圍仍主要集中在傳統存貸市場,産品結構較為單一,中間業務領域創新不足。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同樣同質化嚴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二是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意識有待加強,客戶對銀行産品“保本保收益”的傳統印象及預期有待通過進一步的投資者教育消除。三是拓展養老儲蓄業務,但與其他養老金融産品相比競爭力有限。目前,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其穩定的收益以及較長的産品期限符合居民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週期特點,但養老儲蓄側重“保本保收益”,收益率缺乏吸引力,靈活性相對較差。四是未來銀行還需要建立深度研究的框架、體系和邏輯,利用多種分析工具,補齊在權益領域經驗不足的短板,不斷完善投資體系,提升以“投研一體化”為核心的大類資産配置能力。
圖1:銀行機構理財産品存續結構
理財公司:有望在個人養老金髮展初期快速擴展覆蓋面
依託母行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較為穩健的投資收益,養老理財有望在個人養老金建設初期取得較快發展。總體來看,理財公司有三大優勢。一是理財公司母行有遍佈全國的分支機構和成熟的理財顧問隊伍,能夠拓寬養老理財産品覆蓋面。理財公司也可以通過代銷模式拓展其他國有大行、股份行和網際網路銀行的渠道平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區域中小銀行在投研能力、資本、人才等資源上存在劣勢,不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條件。因此理財公司可充分發揮中小銀行當地客源優勢,利用其行銷渠道代銷本公司的養老理財産品。二是理財公司既有儲蓄養老的客戶基礎,又在大類資産配置以及中低風險資産構建方面有豐富經驗。在養老需求不斷提升背景下,理財公司的養老理財産品有望憑藉穩健的投資風格以及良好的收益成為個人養老金配置的重要方向。三是中外合資理財機構(貝萊德建信理財)的參與,有助於借鑒國際領先的養老理財發展模式及産品創新方式。
表1:中國理財公司基本情況
表2:首批試點四家機構存續的養老理財産品
理財公司的劣勢在於投資風格穩健但較為單一,投研能力有待提升。以固收類資産為主的養老理財産品在短期收益波動較小,但其長期收益也相對低於以投資權益類資産為主的其他養老産品。理財公司還需要不斷提高在權益領域的投資能力,建立完善的投研體系,引進專業人才;同時做好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此外,理財業務早年發源於銀行的表內信貸業務,理財公司也相應繼承了銀行相對保守的內控體系,激勵機制較弱。
證券公司:發力養老FOF賽道,但渠道能力相對不足
《意見》規定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金融産品範圍,券商發行的公募養老FOF産品屬於該範疇。具有公募基金業務牌照的券商或資管子公司通過發行公募養老FOF産品,可為個人養老金提供更多投資選擇。
對於證券公司而言,優勢在於,一是具有完善的投研體系和高素質投研團隊,可以在産品設計上發揮優勢,吸引風險偏好較高的客戶。未來隨著證券公司往公募賽道發力,更多參與公募養老FOF産品,其在産品設計方面以及權益投資、多資産投資、量化投資等方面的業務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二是具備強大的投顧團隊,作為金融産品代銷機構,可以為個人養老金參與者提供更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同時,依託強大的資産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財富管理業務,提高客戶黏性,帶動整體投顧業務的發展,實現産品、渠道、服務的有機結合。
表3:部分證券公司基金投顧簽約規模(截至2021年末)
圖2:2021年各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産品業務收入及在經紀業務中的佔比
證券公司的劣勢在於渠道能力受限,用戶體驗有待改善。一是渠道銷售能力不足,客戶基礎不及銀行。根據Choice數據,截至2020年末,全國範圍內共計有10543家本土券商的證券營業部,但這一數目仍少於工商銀行2021年的營業網點數量(15767 家);券商客戶基礎也遠不及銀行。二是科技賦能不足,用戶體驗較差。券商投顧業務仍依託于傳統的線下服務,手機App及線上體驗較差,月活躍用戶數遠低於銀行。
表4:證券公司APP月活躍用戶數遠遠低於銀行(2020年6月)
公募基金:投研優勢明顯,對外部渠道依賴度較大
當前,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的養老目標基金是為服務養老而生的産品類型,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形成了較完備的産品線。養老目標基金以追求養老資産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産配置策略,可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公募基金優勢在於投研能力市場領先,業績出眾受客戶青睞。一是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最成熟的專業機構投資者,擁有成熟的投研體系,直接服務於具體投資決策,更有利於提升投資研究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率。二是積累了良好的業績記錄和廣泛的客戶基礎。三是具備豐富的底層基金,可為個人養老金資産配置提供基礎。在選擇子基金時,豐富的底層基金使公募基金可以採用“內部+外部”模式運作,從而將自身優勢與市場優勢結合起來,構建優質的基金組合。
圖3:公募基金凈值
公募基金劣勢在於産品設計同質化,銷售依賴外部渠道。一是産品設計同質性較強。當前中國養老目標基金産品只有目標風險型和目標日期型兩種主要類型,且在産品費率、封閉期和配置策略方面同質化較為嚴重。二是缺乏獨立渠道,銷售能力偏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購買公募基金産品時,選擇最多的是銀行渠道。而除了幾家頭部基金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嚴重缺乏獨立渠道,導致養老目標基金的渠道費用和銷售成本較高。
圖4:接受調查的個人投資者基金購買渠道
表5:2022年一季度各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前50名
保險公司:以産品為核心驅動,打造養老服務産業鏈
目前,對於商業養老保險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區分。含有終身領取功能、承擔長壽風險、採用行業標準化條款的産品都可納入商業養老保險統計範疇,具體的産品形式包括傳統壽險、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參考海外市場,對照國內,我們預計商業養老保險産品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會是核心角色。因為商業養老保險的核心功能是保值,增值作用有限,因此不能充分分擔第一和第二支柱的養老支出。
保險公司優勢有兩方面。一是保險公司可以圍繞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需求,提供差異化、綜合化的所有保險解決方案,構建“大養老”生態圈。保險公司在發展人身險業務過程中積累了海量客戶數據,包括客戶的健康狀況、家庭情況、財務數據等。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描繪客戶畫像,更有利於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保險解決方案。保險公司可以以養老保險産品作為核心,驅動養老服務、養老社區,打通社區養老、護理和傳承的完整養老服務流程。保險公司還可作為養老産業的投資者。目前,包括泰康、平安、國壽在內的各大險企均已積極佈局養老産業。二是商業養老保險可以提供保底利率,也可以提供年金功能以對衝長壽風險,滿足投保人在安全穩健、長期增值、長期領取等方面的綜合需求。
圖5:2020年保險資金資産配置結構
保險公司的劣勢在於增值作用有限,難以充分分擔第一和第二支柱的養老支出。一是投顧能力偏弱。與銀行、券商及公募基金的理財顧問相比,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以銷售保險為導向,對股票、債券及理財産品等資産了解有限,保險代理人的專業投顧能力還有待提升。二是增值功能有限,吸引力不及其他産品。三是經營難度更大,股權融資相對較難。養老保險資金與年金屬於長期資金,應當對接長期資産,但國內債券市場缺乏長期限資産,短期債券佔比極高。保險公司無法對衝長期險産品所帶來的利率風險,所以股權融資難度相對更高。(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