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O2O項目陷虧損裁員窘境 門店始終非常冷清
- 發佈時間:2016-02-01 08:59: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藝文
順豐的社區O2O落地項嘿客目自誕生之日起就備受關注,如今將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一項目的成效如何呢?
最近《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北京市的多家順豐嘿客發現,相比開店時的門店佈局,確實有了一些改變,如某些功能的逐步減少,門店不止有虛擬商品,更多了些酒水以及生鮮等“真實”的商品。從員工數量上來看,原先3名到8名的門店員工數變成了基本上3名員工,而不變的則是嘿客門店始終非常冷清,前來詢問的人也很少,更別説進店在順豐優選上下單購物了。
而從利潤情況來看,順豐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順豐2014年的主要任務是開店,而2015年則是經營,不能短期來看虧損金額。從記者實地採訪情況來看,經營情況似乎並沒有得到較大改善,為此,嘿客店也開始了轉型升級,取名為“順豐家”。
順豐家增加了零售和生鮮的概念,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仍未改變嘿客“四不像”的定位,在新業務持續虧損及同行其他幾家物流企業異軍突起追趕的態勢下,順豐集團未來又該如何轉型變革值得期待。
嘿客店長自曝虧損
有“馬雲最佩服的人”之稱的順豐老闆王衛,自2014年5月份在全國各地創辦名為“嘿客”的線下門店後,不管是同行還是媒體一直對其試圖解決快遞業“最後一公里”的社區O2O項目抱有極大的關注,不過,與關注相伴隨而來的還有不斷的質疑聲。
如今,順豐“嘿客”門店開業時間長達一年零八個月,成效到底如何呢?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在北京部分嘿客門店發現,開業時的門庭冷清依然,運營了近兩年的嘿客門店仍然客流不足。
記者在一家位於北三環的嘿客門店前看到,相比開業時,該門店在某些地方進行了一些簡潔處理,如沒有了“試衣間”這一配置,而以往只擺放虛擬商品的門店也多了不少“真實”的商品。
該店店長告訴記者,門店收入主要來源(超過近70%)是快遞業務部分,其餘則來自於在店內順豐優選上購買生鮮類商品的業務和其他服務業務。而實際上,嘿客大部分盈利來源的快遞業務,消費者可以直接電話實現免費到府取件,嘿客店快遞業務的存在是節省了一定的時間成本。
店長表示,目前他的店一共有3名員工,店長工資底薪為4000元每月,而2名普通員工底薪則為2000元每月,工資結算為底薪加提成,想獲得提成則需要消費者進店在順豐優選上下單,按照金額來計算。真實的情況是,在進店下單購買生鮮商品與消費者自己在家下單並無差別的情況下,要想促成提成金額的增長似乎並不那麼容易。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另外一家嘿客店,情況大致相似,該店店員也坦言,進店並在順豐優選上下單的消費者比較少,門店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快遞部分,産品銷售的盈利比較少。
該嘿客店長表示,其所在的門店確實一直沒有盈利,按照此前順豐嘿客店的規劃,嘿客是順豐旗下網購服務社區店,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3000多家(2015年年初的統計數據)嘿客已經在全國各地鋪開,然而這一目標實現起來並沒有那麼順暢 ,“實際上,現在很多‘嘿客’上述功能甚至還不為周邊的居民所知,某些功能甚至一次都沒被使用過”。
一名離職的順豐員工告訴記者稱,按照不包括店面租金和員工工資,嘿客的裝修成本在20萬元左右,粗略計算每個店面每個月的運營成本約1.8萬元,按照利潤提取百分之八來計算,一個月的營業額要達到至少20萬元才能保本,而如今的狀況是,每個店的營業額只能達到3萬元至4萬元左右,全國3千多家門店虧損的金額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順豐嘿客店的盈利狀況,順豐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證券日報》記者稱,“不會單獨去計算虧損金額,認為經營不能單獨看虧錢的狀態”。
陷關店裁員漩渦
與虧損相伴隨的就是接下來的關店裁員的消息。
有媒體報道稱,早在2015年,嘿客與順豐優選合併,調整業務架構時嘿客就已經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員。與此同時,嘿客“關店”的消息也不絕於耳,有知名物流業內人士爆料稱,部分順豐嘿客店店長陸續接到關店的通知,關店的員工轉崗到就近的順豐快遞點部。
而自去年12月份開始,嘿客內蒙古地區的11家門店已經陸續全部關閉,緊接著順豐嘿客位於天津地區的門店也公告稱門店將調整。
據順豐內部郵件顯示,總部給出的關店理由為:商業經營思路轉變,重點拓展生鮮地推,部分門店所處地域地推産品無法直接配送;整體經營業績不佳;以及部分門店為孤城寡店形不成規模效應,不具備後期發展價值。同時通知還要求儘快處理店內庫存,員工轉崗至就近順豐速運點部。
對此,順豐集團對媒體的回應表示,嘿客的調整和關閉只是個別地區,2015年年底嘿客會有考核標準,屬於大的戰略性規劃、屬於企業的正常管理行為。
可以佐證的是,順豐便利店“順豐嘿客”也在去年8月份時被物流大佬王衛低調關閉,官網域名“sfheike.com”現已無法訪問。
嘿客謀變
在面臨虧損、關店以及裁員的當下,順豐嘿客開始嘗試轉型。
按照順豐的規劃,在華東和華南地區的100多家門店進行了轉型升級,門店取名為“順豐家”, 以生鮮自營為基點,功能類似與社區超市,順豐優選相關負責人表示,“順豐家在與原來順豐嘿客合作店內展示、現場下單、常溫包裹轉机的基礎上,可以實現生鮮包裹轉机”。
對於二者的關係,順豐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稱,“不用從本質上區隔兩個店面的名稱,順豐家的命名,是追求社區形象更鮮明,品類和服務更聚焦”。
有業內人士表示,或許是吸取了之前全國鋪開釀成的悲劇效果,嘿客此次的轉型只是在小範圍內進行。
據了解,類似社區超市的“順豐家”做了一個類似“賣商品”的業務,不同於以往,順豐家出現了更多實物商品,並且旗下電商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主打生鮮的“順豐優選”,一個是主打商務高端禮品“順豐尊禮會”。不過這兩年“反腐”的局面,使“順豐尊禮會”的經營業績並沒有多大亮點,相對來説“順豐優選”的經營要好一些,憑藉成熟的物流鏈條,和快速的配送時效性佔領了一定的優勢,然而,順豐優選仍面臨非常多的競爭對手,能做到快速送達的不止它一家,特別是在江浙滬地區,不管是申通、圓通還是韻達,順豐的配送優勢並沒有多明顯。
“從消費者的角度分析,一次可以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下單就能完成的網購,完全沒必要跑去嘿店實現,至於順豐引以為豪的時效性來説,例如同樣以生鮮配送為主營業務的社區O2O項目‘本來便利’打出的口號是‘一小時送達’。”上述業內人士補充到。
結局難料
事實上,順豐嘿客店的失敗已經不是其第一次嘗試,早在2011年,順豐就開始不斷嘗試便利店的經營模式,此前順豐曾公開表示,將在全國佈局5千家順豐便利店,但在此前的便利店開業後,最終卻以慘敗收場。
2014年5月18日,順豐宣佈518家嘿客門店在全國開張,按照順豐嘿客在2015年年初公佈的數據來看,開設門店已經達到3千多家,但一路走來卻遭遇議論批評聲不斷,陷入關店裁員風波直至再度宣佈門店升級,取名為“順豐家”。
而據順豐方面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稱,順豐家並沒有取代嘿客的名稱,“應該是兩個名稱同時用”。
在不少物流業內人士看來,順豐嘿客倣照美國和日本的快遞加便利的模式,不太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嘿店在與傳統便利店、電商的競爭中都不佔優。如果不及時調整策略,或許只會在O2O浪潮中敗下陣來。
而此次順豐嘿客轉型為順豐家,主做便利店零售抑或生鮮電商,在社區O2O研究員王利陽看來,順豐優選主要做生鮮電商,鋪線下門店是合理的,生鮮非常考驗終端配送能力。現在的問題是順豐優選的消費者有限,而順豐門店佈局太快,根本産生不了那麼多訂單來維持門店的盈虧平衡。“生鮮電商本身都還處於萌芽期,而且競爭也非常激烈,就算順豐多了一個門店,也未必能吸引消費者一定選擇順豐優選。當然,反過來看,要是線下門店能提升順豐優選的服務能力,或許可讓順豐電商更有優勢,但現在肯定不是做定論的時候”。
面對新業務的不利及持續虧損,有離職順豐員工表示,目前來看,整個順豐集團最能賺錢的就是順豐速運業務,但速運現在也面臨很多新的問題,如成本太高,利潤減少,“順豐速運這塊現在面臨的壓力很大,面對EMS和四通一達的競爭有點力不從心了。順豐就是靠時效和服務起家,如今上述這幾家的快遞公司都迎頭趕上了”。再加上新開部門的不成功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在不斷質疑聲和裁員風波中走進2016年的順豐,未來又該如何變革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