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中海大整合:5000億元資産航運霸主浮現
- 發佈時間:2015-08-18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在傳聞十年、多次落空之後,這一次,兩大航運巨頭的整合大幕終於開啟。
整合的兩大主角分別是 中國遠洋 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下稱“中海集團”)。兩家航運巨頭均屬央企,體量龐大,旗下僅是控股的上市公司就有8家之多,業務範圍覆蓋也十分廣泛。
8月7日,“中海係”、“中遠係”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宣佈停牌,理由均為“控股股東擬籌劃重大事項”。截至目前,停牌時間已超一週。
中遠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航運集團公司,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家大型航運企業,業務門類齊全,涵蓋航運主業、航運相關和非航運等三大業務板塊,總資産超過3300億元;旗下共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遠洋(601919.SH,1919.HK)、 中遠航運 (600428.SH)、中遠太平洋(1199.HK)、中遠投資(COSC.SI)和中遠國際控股(00517.HK)。
中海集團則是由三大海運局(上海、廣州、大連海運局)重組而來,業務結構與中遠集團類似,總資産超2000億元。目前,中海集團控股3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是 中海集運 (601866.SH)、 中海發展 (600026.SH)和 中海科技 (002401.SZ)。
“上市公司有公告,我們有這種設想,但還沒有具體的(改革方案)。”8月14日,針對外界愈演愈烈的整合傳聞,中海集團副總經理、董秘俞曾港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遠和中海兩大航運巨頭,均涵括幹散貨運輸、油品運輸和集裝箱等,業務多有交叉和重合。歷史上已有中外運集團和長航集團的整合先例,兩家企業從2008年合併之後,步履蹣跚。
中遠和中海的整合,何去何從,並非只關乎兩家企業那麼簡單。
重組傳聞終落地
十年間,關於中遠和中海的傳聞多次襲來。就在4個月前,整合傳聞又再次揚起。其時,面對傳聞的兩大航運巨頭緊急出面,通過旗下上市公司公告澄清。而這一次,靴子落地,“中遠係”、“中海係”旗下上市公司以“控股股東擬籌劃重大事項”為由停牌,坐實傳聞。
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兩大央企均為中國航運作業的龍頭企業。中遠成立於1961年4月27日,中海集團的歷史則要晚得多,直到1997年才正式成立。兩大央企的體量都甚為龐大。
中遠集團官網資料顯示,集團總資産已超過3300億元,並已在境內外控股中國遠洋(持股52.06%)、中遠太平洋(持股44.04%)、中遠國際控股(持股64.29%)、中遠投資(持股53.35%)、中遠航運(持股51.19%)5家上市公司;中海集團總資産達2000億元,目前控股中海集運(持股47.48%)、中海發展(持股46.36%)、中海科技(持股53.51%)3家A股上市公司。
據媒體報道,中遠和中海擬於近日聯合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共由5人組成,總資産並不佔優勢的中海佔到3席,而中遠方面則只有2席。同時,報道還稱,改革領導小組將於近期商討兩大集團整合改革事宜,並在3個月內制定初步的改革方案。
“這個不準確。”對於改革領導小組,8月14日,中海集團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俞曾港明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其還補充道:“我們股東方是有重大事項設想,現在具體進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會逐步公告,對外公開,現在還沒有新消息。”
一直以來,外界對兩大航運央企的整合期待頗高,但中遠和中海口風甚緊,未進一步公佈相關細節。在兩大集團的官網上,時代週報記者亦未找到關於整合的只言片語。
事實上,最早的傳聞可追溯至十年前。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任內,曾提出要“打造行業排頭兵”,央企做到行業前三名,否則將被強行並到行業領頭企業中去,因此業務高度重合、管理架構類似的中遠和中海成為重組傳聞的熱門對象。
而在另一方面,兩者之間的合作也早有嘗試。今年5月成立的中國礦運,?專項從事鐵礦石海上運輸及相關幹散貨業務,註冊資本為3.3億美元,中海發展出資1.6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8億元,約佔其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産的4.5%),持股49%;中國遠洋旗下中散集團持股51%。如今看來,中國礦運的成立或是早有預示。
業務同質化程度高
“中遠和中海兩個集團的整體構架、業務模式、人員結構重合的比較多,同質化程度高,同業競爭比較激烈是這次合併的原因之一。”長期關注航運業發展的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説。
中遠和中海的業務種類均十分齊全,涵蓋航運主業、航運相關和非航運三大塊。兩大集團重合的航運主業就有幹散貨運以及液化油品運輸和集裝箱等。
時代週報記者通過梳理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年報等公開資料發現,在集裝箱和幹散貨運領域,中遠方面有中國遠洋和中遠太平洋進行覆蓋;中海旗下的中海集運也包含了集裝箱運輸業務,中海發展則涵括了內外貿幹散貨和油品運輸。
中國遠洋2014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中國遠洋經營幹散貨船舶255艘,2336.74萬載重噸,但在全球經濟放緩,國際幹散貨運輸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中國遠洋的這兩項指標均出現下滑,分別較報告期初下降 20.06%、16.69%。
2014年,中海旗下的中海發展在幹散貨運領域取得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外貿幹散貨週轉量1672億噸海裏,實現營業收入?41.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7%和?33.4%。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海發展擁有幹散貨船舶訂單8艘51.6萬載重噸。
油品運輸,也是雙方業務的重合點之一。
中海發展2014年報顯示,公司自有油輪船隊為?67?艘?746.2?萬載重噸;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本集團擁有油輪訂單7艘142.7萬載重噸(已包括?2015?年的新下訂單)。
中遠集團在油品領域亦有佈局。大連遠洋運輸公司是中遠所屬的大型航運企業,成立於1978?年,是中遠集團旗下唯一以液體散貨運輸為主的專業化運輸公司。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擁有和控制各種油輪、液化氣船和化學品37?艘,776多萬載重噸。
中遠和中海的集裝箱上市公司平台中,以主營集裝箱的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和中遠集運為例,在船隊規模和運載能力方面,兩大航運寡頭平分秋色。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國遠洋自營船隊包括?175?艘集裝箱船舶,運力84.07萬標準箱;同時,持有10?艘集裝箱船舶訂單,合計?11.796萬TEU(即國際標準箱單位,指長度為20英尺的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中遠太平洋集裝箱總箱隊規模達190.7778萬標準箱,佔全球集裝箱租賃市場份額約11%。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海集運船隊規模達?158?艘,整體運載能力達到?72.7萬TEU,相較上年增長19%;船隊平均箱位4599TEU,較2013年同期增長473TEU。
在中遠和中海你追我趕之時,由於國際航運業發展向下,兩大集團也未能倖免,受到一定影響。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中海集團旗下的兩大上市公司均未完成2014年各自定下的經營任務。中海集運在2013年報中披露,“2014年計劃力爭完成箱量830萬-855萬TEU;計劃完成營業收入人民幣415億元。”?可實際上在2014年,其實際完成箱量809萬TEU,明顯低於預期;2014年實現收入約人民幣362億元,低於計劃約13%。
中海發展2014年報告期內,完成運輸週轉量4300.8億噸海裏,完成全年指標的82.8%,實現營業收入123.34億元,僅完成全年指標的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