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專車攪動行業格局 倒逼計程車改革提速

  • 發佈時間:2015-05-07 10:37: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良恒  責任編輯:吳起龍

  “五一”期間,“專車鼻祖”Uber(優步)廣州公司被查封的消息也引起業內人士廣泛關注。一些專家指出,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新型服務,專車為市民提供了一種差異化、個性化的出行選擇,打破以往傳統計程車行業鐵板一塊的利益格局,我國應借此契機推動計程車行業深化改革,引導這一行業健康發展。

  專車“跑馬圈地”攪動行業格局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新型約(租)車模式——專車服務逐漸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興起。滴滴、快滴、優步、易到用車等網際網路平臺利用地理定位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乘客、駕駛員、城市閒置車輛之間建立連接,提供了一種有別於傳統計程車的出行方式。

  今年2月14日,國內兩大打車軟體巨頭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宣佈合併,兩家企業在專車市場的先發優勢和巨大份額得以進一步鞏固。由此同時,一些一開始就以專車服務起家的網際網路企業,比如易到用車、AA租車也抓緊時間“跑馬圈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擁有大量租賃車輛資源的傳統租車企業神州租車、一嗨租車也相繼殺入專車市場。

  美國新興網際網路巨頭優步(Uber)最近也強勢滲透國內市場,不僅與易到用車等專車公司頻繁接觸有意大舉並購,而且通過低價策略迅速搶佔市場。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儘管監管部門加大查處力度,但白領階層加盟uber成為業餘專車司機的數量暴增。

  Uber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爭議不斷,在多處遇到政策反彈。“五一”小長假期間,uber廣州公司被廣州市工商和交通等多個部門執法查處,一批用於攬客的手機被查封。廣州市交委對外表示,近期已查獲多起利用手機軟體攬客的非法經營個案,均被處以3萬元罰款。分析人士認為,這標誌著廣州市開始正式對私家車通過打車軟體拉客進行查處。

  從誕生之日起,處於灰色地帶的專車服務就引發多地計程車從業者抗議。上海、北京、杭州、瀋陽等城市主管部門陸續表態認定專車為“黑車”。今年1月8日,交通運輸部首次表態認可專車服務,但嚴格禁止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參與經營。根據現行政策,國內市場的專車平臺只能採用“人車分開”模式,即車來自租賃公司,而駕駛員則由勞務公司派遣。

  今年兩會期間,交通部長楊傳堂接受採訪時表示,“永遠不允許”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參與運營。但實際情況是,一二線城市已經有大量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長沙一位專車司機告訴記者,他通過一家名叫“優之速”的汽車租賃公司接入了滴滴專車平臺,長沙地區至少有3000多輛私家車通過這家公司接入了專車平臺。

  帶來政策、監管、穩定三大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余暉認為,各地市民之所以對“打車難”反映強烈,與市場有效供應不足有直接關係。作為一種全新的出行方式,專車服務正在逐步獲得市民認可。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專車服務依然處於“野蠻生長”期,由其帶來的政策博弈、行業監管、社會穩控三大挑戰不容忽視。

  首先,現行政策爭議較大,“打擦邊球”現象較多。儘管交通運輸部早已明令禁止私車接入專車運營平臺,但是明知故犯或“打擦邊球”等現象依然存在。據長沙市交通部門調查,目前該市市面上用專車平臺拉客的車輛約在1000台左右,其中不少是私家車,交通部門正在加大力度整治。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軍認為,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一些軟體公司往往對現行政策“變通執行”或者“彈性操作”,以致不少私車事實上已經在提供專車服務。另外,對於私車到底能不能接入專車平臺的問題,學界、業界、媒體、政府和公眾的認識並不一致,圍繞專車準入資格的博弈仍然在激烈進行之中。

  其次,監管尚存困難,安全隱患突出。杭州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調查發現,目前已經在運營的專車服務存在三大“頑疾”。一是專車平臺對運營主體把關不夠嚴格,存在私家車參與專車服務,專車駕駛員背景審查不夠嚴格、缺乏系統安全駕駛培訓,車輛安全性能檢驗不全等問題;二是消費者權益保障不夠到位,消費者侵權損害賠償制及消費糾紛調解制度不夠健全;三是服務品質參差不齊,主要表現為約單的車輛和駕駛員與實際提供服務的車輛人員不一致,駕駛員不文明駕駛、對道路不熟悉等。

  第三,傳統計程車行業受到衝擊,潛在不穩定風險持續發酵。記者了解到,由於優步的出現直接蠶食了一部分計程車從業者的利益,2014年6 月,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多國超過3 萬名計程車司機一起罷工抗議,引發全球媒體關注。在國內,瀋陽、南京、東陽等城市均出現反對專車的罷運事件。隨著專車不斷“攻城略地”,這一潛在風險有可能向二三線城市擴散。

  推動出租行業改革“破冰”

  專家表示,專業服務攪動計程車行業“一池春水”,相關部門可以借機完善“頂層設計”,推動計程車行業朝著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對於專車服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要強化監管,加強引導,但是也絕不能“一棍子打死”。

  余暉認為,計程車司機群體對專車有誤解,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計程車特許經營管理制度。正是這種制度,讓計程車公司成為壟斷的食利者,不需要做多少事情就能夠獲得高額的利潤,而一線司機們每天拼死拼活地工作卻只能獲得不多的收入。專車只是引爆矛盾的導火索,卻背了“黑鍋”成為眾矢之的。他建議,在做好計程車司機穩定工作的同時,要放大專車帶來的“鯰魚效應”,儘快啟動計程車特許經營管理制度改革“破冰”。

  “租車行業是典型的肥了一小部分人,苦了一群人,讓絕大部分人抱怨的行業,改革勢在必行,但是難度很大。原來的既得利益群體需要借助外來力量打破,而專車的出現恰好就是這股‘外力’。”余暉説。

  王軍認為,經過前期“野蠻生長”後,現階段已經到了要給專車服務“立規矩”的時候了,相關部門應該抓緊時間調研,儘管推動出臺法律法規填補“監管真空”,總的原則是既要保障消費者權益,不要有利於推動專車服務有序發展。

  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專業服務領域事實上的“老大”,滴滴、快的于3月中旬發佈了《網際網路專車服務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標準》,意欲使專車服務做到“事前嚴格準入,事中實時監控,事後全程可追溯”。但是,這只是一份企業自行出臺的文件,如何執行取決於企業的自覺、自律。針對專車服務的“國標”尚在醞釀過程中,地方政府對其實施監管時還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指導意見。

  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建議,在強化行業自律和行政監管的背景下,可以選擇一些規模適中、條件允許的城市開展試點,在嚴格規定車輛、司機“準入門檻”的前提下,允許一定數量的私車接入專車平臺。在此基礎上,可以逐步放開計程車特許經營管理制度,讓市場在計程車行業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相關部門可以根據試點的情況,研判計程車行業體制改革到底應該採取何種模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