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綠地佈局2016:聚焦競爭力 加速“三大轉變”

  • 發佈時間:2016-01-22 15: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綠地控股(600606.SH)在2015年立足“公眾化、資本化、國際化”的企業格局,“房地産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業務佈局,積極切換成長動力、優化商業模式,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整體業績保持穩健。佈局2016年,綠地提出,“創新和變革”、“以變制變”仍將是發展新常態下的應對之道,綠地將加快“三大轉變”,即加速“從偏重規模向偏重盈利轉變、從偏重開發向開發運營並重轉變、從偏重國內開發向全球開發轉變”,從而推動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再獲質的提升,為下階段再發力、再成長奠定基礎和動力。

   房地産主業追求內生型價值增值,創新集團直投項目管理

  行業加速從“規模”向“利潤”換檔,綠地旗下房地産業務自2015年即順時應勢加快轉型,2015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301億元,合同銷售面積2176萬平方米,在全國行業中排名第二,力爭2016年合同銷售金額目標在上年基礎上繼續有所提升,“但我們更強調通過‘平臺+模式’做強商辦運營,通過‘産品+服務’提升盈利水準,依靠內生型的價值增值來實現增長和盈利。”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還透露,以“升級項目系統運營水準”為目標,綠地近期在內部已確定了一批新儲備優質項目實施集團直投管理,將在項目開發全流程集中最優勢資源,打造一批市場標桿産品。

  總體來看,下階段綠地房地産主業將在投資結構、産品迭代、運營優化等幾個環節實現突破。

  追資一線城市及中部地區核心城市。綠地2015年累計新增項目儲備69個,權益土地面積537.8萬平方米,可建建築面積1174.3萬平方米,新增項目大部分為一二線城市優質剛需及改善型住宅項目,住宅可建建築面積佔比約70%,區域結構和産品結構都更為優化,充足的項目儲備奠定其後續增長潛力。特別從年末的密集土儲可以看到綠地下階段的投資策略,綠地明確將根據區域市場分化調整的具體特點,圍繞經濟發展、人口集聚、産業發展等核心要素,進一步將資源向重點領域、重點城市、重點産品傾斜,一線城市以及中部地區核心城市仍將是重點投資區域。同時,綠地將進一步創新投資方式,保持低成本獲取優質土地資源的優勢。

  推動産品更新迭代。在既有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高鐵站商務區等開發領域優勢基礎上,綠地表示將進一步貼近市場加強産品適銷化調整和更新迭代,深入四大系列的産品創新。第一類是模式探索型,包括産業地産探索、設計眾籌+戶型定制;第二類是戰略領先型,包含引領行業發展的智慧辦公、百年宅産品;第三類是品質提升型,包括體系成熟的理想家、全凈化住宅;第四類是市場細分型,包括準入豪宅、創意花園辦公、圈層住宅的研究。特別是借力“網際網路+”催化創新與變革,探索“以銷定産”、“高度定制”等運作模式值得關注。

  “平臺+模式”做強商辦運營。基於旗下佈局全國的商辦項目,綠地提出將繼續以“轉型城市運營服務商”為目標,通過提升商辦項目的運營,推動自持物業增值及關聯物業的有效去化。“在重點核心城市,房地産市場依然活躍、空間依然巨大,我們需要以更為‘市場化、公司化、專業化’的思維,通過‘自建團隊+外包合作’的路徑,進一步確立商辦運營領域優勢。”張玉良表示。此前在平臺、模式方面的佈局將充分體現價值:綠地力推的“企業服務平臺”已初具規模,佈局全國26個重點一二線城市,企業用戶達30余萬,2016年將進一步從“企業級社交平臺”的高度形成資源共用、互利共贏的生態型平臺,有力拉動商辦項目租售;綠地與SOHO中國、優辦在“創客共用空間運營”和“網際網路租賃”領域的合作亦將全面鋪開,將有力促進綠地提升一二線城市優質辦公項目的一站式運營服務能力。

  “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費”後勁可期,提升業績增長

  “立足整個集團格局,在房地産主業之外,綠地更為強大、堅實、獨特的發展動力,來自整體多元化戰略優勢,來自産業協同、産融融合優勢,我們相信‘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費’新興産業協同發展帶來的後勁將不可估量。”張玉良認為,經過兩年來的紮實佈局,三大次支柱産業板塊發展迅猛,並加速進入收穫期。

  “大金融”保持盈利大幅增長預期。綠地金融産業2015年末資産規模已超過430億元,全年利潤有望延續前三季度趨勢實現大幅增長,2016年將在強化風控的前提下,繼續加大發展步伐,力爭資産規模和利潤繼續保持大幅增長。下階段力求兩個突破:一是搭建核心金融平臺,積極獲取金融牌照,爭取在保險、證券、第三方支付、徵信等牌照獲取上取得突破;探索整合旗下交易所、財富管理、保險經紀、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融資租賃等金融資源。二是發展創新型業務,深入挖掘集團客戶資源,加快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全面控制風險,穩健發展房地産基金業務;積極開展各類股權投資業務,進一步擴大一二級市場聯動投資;抓住熱點板塊成長機遇,不斷提升産業基金運作水準。

  “大基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力打造千億級別産業。除地鐵業務外,綠地明確將加大城市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以“投資+施工”的業務模式,積極拓展重點城市包括高速公路、污水處理廠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施工,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增強市場拓展能力、擴大業務規模。

  “大消費”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發展能級,大幅擴大業務規模。一方面,此前大舉拓展的商品零售業,將更為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加快向産業鏈上游拓展,整合海外直接採購、批發和配送等環節的産業資源。另一方面,汽車服務業將在2016年發力,綠地研判認為,規模化、集約化的趨勢將為大型汽車經銷企業帶來較好機遇,計劃通過兼併收購、産融結合、線上線下融合等手段,以綠地汽車和綠地潤東汽車為基礎,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消費生活綜合服務平臺。同時還將加快發展汽車大金融業務,通過整合渠道資源,構建以汽車産品為核心,涵蓋經銷商、客戶和金融機構等各方的開放式金融平臺和特有的金融盈利模式。

  對於下階段市場,張玉良認為,宏觀經濟層面,全球的營商環境正在經歷深刻的調整,中國經濟仍繼續面臨下行挑戰,市場需求下降、企業經營困難、經濟風險累積的局面還將延續,但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內宏觀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相關利好政策有望進一步落地。房地産業層面,行業總體供大於求、結構加劇分化的格局仍將延續,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市場保持活力、趨勢向好,特別是一線城市和中東部省會等二線城市,由於産業和人口集聚程度較高,土地供給相對稀缺,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他也看好當前産業變革趨勢下的潛在機遇。他認為,構築新的産業體系、擴大有效供給將成為中長期的導向,開放性、市場化的企業兼併重組將大幅增加;同時經濟金融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以保險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這些産業變革趨勢,為大企業發揮資本優勢、實施戰略性的投資並購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只要商業模式、産業結構、産品結構調整到位,仍有巨大成長空間。企業需要堅定轉型發展的方向和決心,保持定力,練好內功,著眼長遠,開創中長期持續向好的發展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