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數位新品 > 正文

字號:  

華為Mate7供不應求 國産手機已可秒殺三星

  • 發佈時間:2014-11-06 08:47: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這幾天想買Mate7,但哪兒都沒貨。據説很好用。”

  “Mate7確實好用,待機時間一天半。加價到3700買的。”

  這是記者加入的一個高大上的微信群中群友的聊天內容。

  Mate7突然就火了,不少人在微信上抱怨想買卻買不到,據稱連華為員工自己也要從淘寶上加價購買。

  “我也是找華為的人買不到。”iSuppli中國區研究總監王陽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華為否認饑餓行銷

  Mate7為何一機難求?難道一貫主張“品牌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的華為,也效倣起了蘋果和小米的饑餓行銷?

  王陽在與記者的交流中表示,應該不是饑餓行銷。“華為他們自己也沒想到這款産品這麼受歡迎,所以當初的生産計劃很小。”

  華為手機相關負責人也向《證券日報》記者印證了這一説法。該負責人表示,華為mate 7在中國上市後,消費者購買熱情遠高於預期,不存在饑餓行銷的成分。

  另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為沒有預計到Mate7的受歡迎程度,華為在歐洲少賺2億元。由於之前有一款産品在歐洲的銷售不是很好,華為此次的預期比較低,所以在産能訂制上沒有那麼高。

  據華為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Mate7上市首月單日銷量突破1.2萬台(十一期間),之後一直維持高位狀態;國內開售當天,超過1000家銷售門店均宣佈銷售告罄,僅聯通在廣州的一場訂貨會渠道預定量就接近30萬部。Mate7在中國市場庫存週轉率8天-12天,低於業界手機正常週轉率30天-40天,意味著幾乎是從生産線一下來,Mate7就快速通過運輸、經銷商等環節,週轉到店後很快被一搶而光。

  而根據賽諾9月份的最新報告, Mate7在3000元-4000元檔位上是最暢銷的國産手機。線上線下溢價銷售明顯,標準版平均溢價100元-200元(官方價格2999元),高配版溢價上千元(官方價格3699元)。

  國産機已可秒殺三星

  Mate7像蘋果手機一樣一機難求了,或許華為挑戰蘋果和三星的口號要成真?

  對此,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認為,挑戰蘋果還不好説,但Mate7秒殺三星是可以的。

  記者採訪中,業界也普遍認為,蘋果不易超越。

  那麼,Mate7靠什麼秒殺三星?馬軍認為,華為手機是技術派的代表,Mate7從屏佔比、指紋識別、機型的工業設計、技術參數等方面來看,在同價位上肯定比三星好。

  在馬軍看來,華為挑戰的不是三星的技術,挑戰的是三星的創新速度和業務流程。馬軍告訴記者,業內有人對比多家公司之後發現,在同樣一個問題的處理上,華為可以做到最快速度的響應。

  而從三星最新的消息來看,一個是原有存貨降價,一個是推出全金屬手機殼和基於虹膜支付的新手機。三星在速度上確實已被超越。

  事實上,今年的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國市場頭號智慧手機品牌的桂冠被本土生廠商所取代。分析師認為,三星的低端産品價格昂貴,其所具有的性能又不足以形成明顯的優勢,這導致其在與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而中興手機更是在今年4月份將“星星一號”的發佈會開到了三星總部附近。

  一位工業分析師稱,“中國安卓手機製造商,以其質優價廉的設備,正在挑戰南韓智慧手機製造商在市場中的佔有份額。”該分析師補充道,“一旦三星、LG以及南韓泛泰公司犯錯誤,那麼中國公司將佔據這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

  不僅在南韓,中興海外手機業務進展處在良性軌道,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和拉美市場保持同步高增長,尤其是美國市場表現良好,預付費市場位居第二,並成功進入北美運營商後付費市場。

  挑戰蘋果尚需努力

  事實上,整個國産手機軍團都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而他們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

  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教授王建民最近試用了小米4和iPhone6,在店裏體驗了Mate7,比較了日常使用的三星Note3和行銷中的Note4後,他的一個基本感覺是:2年-3年內,國産手機將成為全球第一或第二品牌;2015年,蘋果和三星發佈的新機競爭力將大幅下降,而小米、華為和聯想等中國品牌手機的競爭力將大幅度提高。

  “一些國産手機已經具備等同或超越蘋果、三星手機的品質,但價格只有其50%-60%的水準。目前蘋果、三星的競爭力主要在於品牌方面。可以預期,1年-2年內,這兩個手機品牌的品牌優勢將被理性、智慧的消費者所拋棄。”王建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如果‘雷軍們’持續努力的話。”王建民補充道。

  國産手機軍團也確實不應被突如其來的勝利衝昏頭腦,畢竟蘋果老大的地位還沒有人能挑戰,畢竟自身也還有一些缺陷要去克服和完善。

  在馬軍看來,國産手機中,除了華為在硬體産業鏈幾乎實現了無縫覆蓋,其他品牌在硬體産業上是存在缺陷的。像小米品牌做得再好,但沒有自己的晶片。

  而華為也並非就能輕易攏住高端客戶。雖然華為方面稱,今年5月份在巴黎發佈的P7截至目前已經銷售過三百萬台,證明了華為這兩三年在中高端智慧手機産品品質、操盤運作等能力上不斷提升,品牌、産品口碑也得到了巨大的能量釋放。

  但P7也正在被消費者吐槽。一位律師第一次選用國産機就選了華為P7,使用後認為不好用,又換回蘋果。“傳説中的超級續航並沒有實現,文件圖片導入導出也不方便。”

  要挑戰蘋果,國産機們還需努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