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美的方洪波:“人工智慧”是轉型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8-03 09:53: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7月29日,方洪波一改平日襯衣西褲的著裝,身穿T恤現身美的中期經營管理大會會場。這位中國白色家電千億巨頭——美的集團的掌舵人開口便説:“我違反大會的規定了,沒穿正裝,因為我覺得美的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的。”

  而在一天之前,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第二次親臨美的位於順德北滘的總部,分享其成功經驗:小米模式,可以複製。

  從去年高調發佈“M-Smart智慧家居戰略”,到與小米牽手達成戰略合作,再到今年開啟的組織變革,以及以方洪波為首的集團高管在媒體及公開場合的頻頻發聲,這艘傳統家電航母的每一個動向都備受關注。

  未來,美的將如何擁抱“網際網路+”的大潮?智慧家居戰略又將如何落地?傳統企業又將如何培育網際網路思維?就在上周,方洪波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從技術創新、進軍人工智慧及其與小米合作等方面,描繪其網際網路轉型之路。

  談網際網路+

  向擁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智慧硬體公司轉型

  傳統家電企業已經經營幾十年了,過去在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方法經驗、結構思維,到了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確會變得很難。但誰能改造成功,未來肯定會有立足之地。所以我們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帶入這種思維來衝擊我們,至於産品的合作並不是我們最重要考慮的方向。

  南方日報:隨著“網際網路+”成為國家戰略並影響到各行各業,美的作為傳統製造業的龍頭,將如何擁抱這股洪流,又會如何佈局?

  方洪波:“網際網路+”的大潮已經發生,在顛覆著各行各業。這是無法抗拒的,我們的態度就是積極地擁抱它。擁抱它就要徹底地改造傳統的思維、戰略方向、能力、結構等一系列的問題。我覺得如果“網際網路+”能將美的改造成功,我們就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不再是一個傳統家電企業。

  現在産業的分界越來越模糊,現在的傳統家電,未來可能就是智慧硬體,這些概念無論怎樣發展,它的根本點都在於智慧化,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大。整體上來説就是圍繞“網際網路+”的概念來改革,不是企業的某一個環節,而是將企業價值鏈內的所有系統進行改造。

  目前我們正在推動整個企業系統的數字化,投入非常大。未來我們要實現外部的供應商、經銷商,合作夥伴,內部的員工,包括我自己在內,企業的任何經營、決策、管理,大到投資,小到一張發票的報銷,所有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全部數字化,並且都能夠全部在手機端完成,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此外,針對工業4.0,美的整個生産過程的柔性化、自動化、智慧化也已經推動得很好。全自動化的智慧工廠,應該到了今年底明年初,在南沙和武漢就會出現。

  南方日報:談到美的的“網際網路+”探索,大家比較關注的是美的與小米的合作,前幾天小米科技的雷軍又一次來到美的授課,外界都關心的“美米聯姻”半年已過,究竟進展如何?將會誕下怎樣的成果?

  方洪波:傳統家電企業已經幾十年了,過去在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方法經驗、結構思維,到了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確會變得很難。但誰能改造成功,未來肯定會有立足之地。所以我們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帶入這種思維來衝擊我們,至於産品的合作並不是我們最重要考慮的方向。

  這半年來包括我在內的一批集團的高管,都到小米封閉學習,學習其方法論,學習如何做好産品、經營用戶、快速反應消費者需求、組織內部的形態如何高度扁平。這對我們的觸動挺大的,我們也相應做了一些變革調整,儘管與網際網路企業相比會稍慢,但在傳統行業裏行動還是比較快的。

  南方日報:儘管借力了外來的網際網路企業,但眾所週知,傳統企業要具備網際網路思維並不容易,美的是如何尋求突破?作為一位“60後”的企業掌門人,你又是如何帶頭適應這一新潮流?

  方洪波:網際網路思維就是對用戶主權的尊重,沒有權威,去中心化,不能像傳統的結構那樣擁有龐大的官僚系統、行政系統。同樣道理,傳統企業遇事要層層批准,大家開會達成共識,但在這過程中市場變化已經面目全非。

  我認為關鍵在於要有産品思維和用戶思維。按照網際網路的思維去做産品,然後怎樣去了解用戶。以前家電賣出去之後用戶最好不要來找我,壞了以後修了都麻煩,現在是你要去了解用戶,要去尊重用戶的主權,然後跟用戶溝通、發生關係,發生了連接才能掌握到數據、系統和流量。

  美的是不是傳統家電企業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不是固守著傳統家電企業的思維,我個人是“60後”也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敢於大膽地否定自我,去擁抱新的思維、新的時代。我現在在嘗試自我否定,但能不能做到也需要打問號。

  談智慧家居

  將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上

  我們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智慧內容的儲備上。一個空調是否用WiFi連接、手機控制就是智慧?肯定不是。本來就有一個遙控器,為什麼非要改用手機,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所以我們要研究如何用感測器去感知一些智慧的內容,把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上。

  南方日報:自去年發佈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之後,美的智慧家居似乎一直未見有太大的成果突破,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方洪波:現在智慧家居的概念比較火,但如何落地、應用各方都還在摸索當中。總體來説可以歸結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以硬體起家的傳統企業,比方説白電、黑電以及一些手機廠商都提出要建自己的智慧家居系統,由硬體往軟體切入;第二類是網際網路企業,比方説谷歌、蘋果,甚至國內的BAT、京東這些企業都提出要進軍智慧家居領域,他們是從軟體到硬體;第三類是很多新型的創業公司,它們以某個點接入,也提出做自己的智慧家居系統,比如做一些路由器、盒子、智慧插頭、凈化器等産品。

  未來智慧家居究竟怎麼樣,現在還不是很清晰,也沒有一個為大家所接受的模式和系統。我們覺得,未來的方向肯定是智慧硬體、智慧系統,至於路徑多長,時間多久暫時還回答不了。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積累、準備、投入,現在每個事業部都設立了智慧研究室。在硬體領域是模組,軟體領域是程式、協議,溝通方式、還有藍芽系統,除此之外,智慧感測器也是我們重點會佈局的領域,未來感測器將成為很重要的部件。目前我們首先做的是智慧連接,就是確保我們各個産品領域,小到風扇,大到空調,都要連接起來,目前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

  南方日報:在實現萬物連接之後,家電如何變得智慧?有人説現在智慧家居還只是業界炒作的概念,你怎麼看?

  方洪波:我們也嘗試在連接的基礎上做一個系統,比方説,我們也提出水系統,空氣管家,但這個系統能否運轉起來,讓消費者接受,我們也要打個問號,像空氣管家可能短期內對消費者的應用價值不大,但我們要做,要進行技術和應用方案的儲備。

  我們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智慧內容的儲備上。一個空調是否用WiFi連接、手機控制就是智慧?肯定不是。本來就有一個遙控器,為什麼非要改用手機,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所以我們要研究如何用感測器去感知一些智慧的內容,把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這也是國務院提出“網際網路+”改造的最後一點——人工智慧,這非常重要。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讓一台冷冰冰的機器變成人機可以交互,現在我們就在研究空調如何感知人的方向、數量、溫度,以及可以根據室外的溫度來調節室內的溫度。這是我們重點佈局的領域,在國內都算比較早。

  談國際化

  專注技術和産品創新向世界級企業靠攏

  過去兩三年,我們一畝地也沒有買過、一分地的廠也沒有建過,還賣了大量的土地和廠房。只投到看不見的地方,全部用在技術和産品創新上,包括硬體、軟體、設施、團隊、結構。大概再建設5年,我認為我們就會有希望,前提是一定要盈利,沒有盈利連生存都困難。

  南方日報:你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家電企業與世界家電巨頭的距離不是縮小,而是在拉大,這句話該怎麼理解?這種距離主要表現在哪?

  方洪波:美的現在主要做的兩個行業,一個是冰箱、洗衣機,還有一個是空調。空調主要分為家用空調和大型空調,家用空調這方面目前中國在世界上比較領先。我認為在中國與家庭相關的家電都是比較有潛力的,原因就是這個行業出現了雙寡頭——格力和美的。

  我認為這兩家企業競爭合作互動促進了這個産業的發展,其他各種行業如冰箱、洗衣機都沒有形成這種競爭,只要形成了這種格局,形成了良性的競爭就能夠盈利,盈利就能更好地擁有資源,然後就可以轉型,就能投入到創新、技術産品研究上面。

  在冰洗領域,我認為國內企業在世界上地位還是比較低的,還是依靠低成本的勞動、量大、價格低取勝。而美國、日本則側重高端、大容量産品。另外,中國市場這幾年出現了一些歐美品牌回流的勢頭,比如西門子、三星強勢切入,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白色家電業未形成一個良性競爭。

  南方日報:面對這樣的差距,美的是如何努力追趕,向一家世界級的家電企業靠攏?

  方洪波:我們現在正處於轉型當中,過去靠的是大規模、低成本的模式,現在我們要轉向産品、技術上的創新。當前,世界經濟結構轉型給我們提供了機會,儘管歐美企業家電行業很強,但是在過去5年當中,由於轉型優勢的喪失,它們對技術的投入、産品的投入不是很足夠,而我們剛好又正處在發展比較好的時期。

  從2011、2012年的財務報表能看得到,我們每年的盈利能力很好,關鍵在於投資的方式的轉變。以前我們每年投入七八個億在廠房上,但過去兩三年,我們一畝地也沒有買過、一分地的廠也沒有建過,還賣了大量的土地和廠房。只投到看不見的地方,全部用在技術和産品創新上,包括硬體、軟體、設施、團隊、結構。大概再建設5年,我認為我們就會有希望,前提是一定要盈利,沒有盈利連生存都困難。舉個例子,以前我們的冰箱出口美國市場都是100升以下的,今年我們出口了600升以上,這一點説明瞭我們産品的一個重大突破。

  談北美洲

  社區如有好項目可與我們溝通

  外界對“北美洲”的關注,説明美的的影響力和地位,如果是一個沒有影響力和地位的企業,就不會引起這樣的關注。這個世界是高度開放的,美的內部外部都有創投平臺,這個社區如果有好的項目和想法都可以與我們溝通。

  南方日報:美的的人才觀素以開放著稱,而就在不久前,美的又迎來1400名新員工。在轉型期,這1400名員工有何新特點?

  方洪波:未來我們要引進更多的人才,一方面在社會上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加大畢業生的招聘力度,眾籌資源,眾籌智慧。目前美的招聘的應屆畢業生主要來自211、985的高校。相比過去,新招的員工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多瞄準與實戰網際網路相關IT、電商的人才。

  與此同時,美的也到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國際高等學府主動出擊挖人。現在美的的外籍人才非常多,這棟總部大樓以前的外籍員工多是日本人,現在還多了美國人、南韓人、巴西人、荷蘭人。

  南方日報:對離職員工的創辦網際網路社群“北美洲”怎麼看?

  方洪波:外界對此事的關注,説明美的的影響力和地位,如果是一個沒有影響力和地位的企業,就不會引起這樣的關注。這個世界是高度開放的,美的內部外部都有創投平臺,這個社區如果有好的項目和想法都可以與我們溝通。

  探究“90後”的

  “60後”掌門人

  速寫方洪波

  還是那副黑框眼鏡、還是那個高挑的身材。只是相比以往,他的頭髮略顯斑白。而追求智慧時尚潮的他,左手腕上多了一個蘋果“Iwatch”手錶。

  採訪地點位於美的總部大樓一樓會議室,會議室的正中墻壁上懸挂的是一幅徐悲鴻“駿馬奔騰”的畫作,其下是兩張沙發椅,兩旁則是前後兩排、4張互相對稱的沙發椅。

  由於此次採訪主題是“創新驅動”,契合美的2010年後在進行的“轉型”戰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專程騰出1小時的專訪時間。曾經供職于三星、通用兩大跨國企業集團的副總裁胡自強也出現在了會議室裏,目前他分管美的的創新平臺搭建工作。

  7月29日上午9時,方洪波走入會議室,並沒有直接選擇朝正中的沙發椅上坐下,而是謙虛地走向正對門右側的一張沙發椅,放下自己的辦公作業本。接著,方洪波走向在場的記者,邊派名片邊説:“多謝對美的集團的關心。”方洪波坐定後,包括胡自強在內的其他美的管理人員方才尋找位置坐下。

  1992年進入美的,他從內刊編輯做起;1997年,空調行業殘酷殺戮征戰中,方洪波以異軍突起的方式,為美的殺出一條血路,並初步奠定了自己在美的的地位;2009年,他從創辦人何享健接過了上市公司CEO權棒;2012年,何享健再傳位,“打工皇帝”方洪波升格為美的集團董事長。

  2010年美的集團達到千億元規模時,何享健曾提出到2015年集團營收破2000億元的目標;然而,作為千億企業的掌舵者,過去4年裏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方洪波要思考的是如何突圍。“高處不勝寒”,站在網際網路風口,他希望帶領美的加速擁抱網際網路,尋找增長第二條跑道;站在國際化大潮中,他需要辨識全局,直面伊萊克斯、三星的挑戰。

  在過去一年,美的動作頻頻,攜手阿裏,“雙十一”當天方洪波出現在了杭州演講;在與小米高層雷軍兩次會面後,他毅然敲定與小米聯姻;在2014年末,美的還向京東拋出了橄欖枝。

  今年3月30日,美的集團發佈了2014年年報,報告顯示,美的201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23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2014年美的實現全網零售額約100億元,洗衣機、中央、熱水器、冰箱、家用等線上銷售增長超過200%。這或許是一份不錯的業績,但方洪波卻更願意談及,美的要在業務層面建立創新平臺體系,應用於集團中央研究院、智慧家居、電商公司創新項目的孵化管理,以此廣招人才、開放合作,尋找新的業務方向與新的業務模式,為5年之後美的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

  美的集團還推出針對核心管理團隊的合夥人持股計劃及對業務骨幹的股權激勵計劃,推動組織再造與企業創新,推動公司“經理人”向“合夥人”的身份轉變。作為一名“60後”,如何去探究“90後”消費人群,並且帶領著新員工們前進,方洪波説他首先要“否定自己”:“今年小米新年發佈會,我去參加了,坐在前面第一排的角落裏。我比較認同小米的模式,作為一個傳統家電企業的董事長,能坐下來就已經説明我否定了自我,在別的行業的董事長不一定能像我這樣。”今年1月5日,此前務實低調的他還在新浪微網志註冊了實名微網志,截至7月30日,該微網志已發佈了216條微網志,並積攢了1.5萬名粉絲。

  領軍者帶來的改變體現在細處,在美的品牌部員工的新近名片上,“品牌管理”四字少了,“用戶與市場”、“市場管理專家”則在名片上出現。“現在你要去了解用戶,要去尊重用戶的主權,然後跟用戶溝通發生關係,發生了連接才有數據、系統和流量。”方洪波説。

  千億元企業的轉型伴隨著陣痛,但從傳統製造到“網際網路+”轉型釋放的創新紅利,卻在激蕩著佛山産業人士繼續砥礪前行,邁出後工業時代的轉型步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