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食言遷移註冊地 解釋稱是為了方便做生意

  • 發佈時間:2015-01-12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區家彥  責任編輯:張少雷

  “長實與和黃絕對不會改變註冊地,相信多年後仍然會屹立在香港。”2013年9月,李嘉誠在香港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曾極力否認“撤資”的傳聞。

  這次將旗下的兩大上市企業註冊地由原來的香港變為開曼群島,李嘉誠在1月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給出的解釋是,長和及長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與撤資無關,主要是方便做生意。

  多位投資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從投資角度來看,近年來長和係在佈局上“脫港入歐”的趨勢非常明顯,和記黃埔已經成為一家跨國性公司。

  遷冊利於公司增加派息

  對於此次遷冊開曼群島,長和係方面表示,遷冊後更有利於公司增加派息,是集團作出此次決定的重要原因。

  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衝向記者表示,由於開曼群島的公司法較香港的公司法簡便,有利於公司進行收購合併、股本重組以及融資貸款等財務安排,令公司營運更為靈活。加上當地的稅種只有進口稅與工商登記稅等幾種,相當於在當地註冊的公司可合法避稅,因此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內地企業到開曼群島註冊。

  但在黃立衝看來,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最大的便利在於重組和沒有資本金限制,這都是虧損公司的特徵。長和係在香港上市已經超過半個世紀,經營情況已經非常穩定,派息比例已經非常可觀,業務合併也可以通過資産置換這個更簡單的辦法,但最終卻選擇大費周章的重組方案,長和係的説法顯然站不住腳。

  《南華早報》專欄作家ShirleyYam便認為,和記黃埔可將地産業務置換為長江實業的非地産業務,之後則是長江實業及股東對和記黃埔股權再分配,這一資産置換方案明顯要簡單得多,只需兩家公司的少數股東同意即可。而目前李嘉誠提出的重組議案,則涉及剝離上市公司資産成立新公司,不僅需要股東同意,還需要法院批准。“捨近求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李嘉誠資産帝國的註冊地順利轉移出香港。

  “脫港入歐”趨勢明顯

  翻開和記黃埔的財務報表不難發現,公司業務“脫港入歐”的趨勢非常明顯。以營業額計算,在2000年,和記黃埔超過50%的營業收入來自香港,來自歐洲的營業收入佔比僅為10%。但到了2013年,來自香港的營業收入已經下降至不足20%,來自歐洲的營業收入卻上升至40%以上,來自內地的收入則一直穩定在10%~20%。由此可見,和記黃埔在內地的投資並沒有減少,真正減少的是在香港的投資。

  黃立衝向記者表示,和記黃埔早年在香港起家,但香港市場容量始終有限,隨著和黃從一家地區型企業發展至一家全球化綜合型企業,李嘉誠的公司業務早已實現國際化。

  一位上市房企高管向記者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是在香港註冊,香港特區政府以及相關監管機構可以直接對控股公司進行干預甚至處罰,但如果控股公司是在開曼註冊,就算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香港特區政府也只能影響到在該區域的下屬公司業務,控股公司不受影響。

  “李嘉誠的佈局早就在去香港化,加上兒子李澤鉅即將接班,也需要能更有效地控制長和係這個龐然大物,從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李嘉誠此次遷冊也是無可厚非。”上述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