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區域産業 > 正文

字號:  

四川促進林業科技創新

  • 發佈時間:2014-11-11 07:52:5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加強林業資源調查及生態效益監測

  ——訪省林科院研究員向成華

  在四川,林業資源調查和生態效益監測並軌而行,為何要花大力氣去做這樣基礎性的工作?帶著疑問,近日,記者採訪了省林科院研究員向成華。

  記者:今年7月,我省發佈的報告顯示,2013年度全省林業生態服務價值1.63萬億元。這個結果是怎麼算出來的?

  向成華:這個數據主要來源於林業資源調查及生態效益監測,評估標準由國家林業局給出。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但是有幾個很基本的參考標準。比如林業生態服務價值,主要由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共同提供,具體包括保育土壤、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固碳釋氧、生物多樣性保護、營養物質積累等功能與價值。

  而在具體的操作上,我們依據我省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在全省建立了15個生態定位監測站(點),通過定點連續監測,獲得指標參數,建立基礎模型,再採取點面結合、分層控制、逐級放大的技術路線,並結合各地的監測數據得出最終結論。

  記者:做這些基礎性的工作究竟有何用處?

  向成華:通過調查和監測,我們可以看到歷年四川森林面積、濕地面積的變化以及野生動植物數量和種群的變化情況。通過分析變化趨勢,為我省的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提供決策依據和方向。

  舉兩個例子,我們通過調查和監測,確定了川西北地區沙化土地的變化區域及變化趨勢,為我省下一步的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此外,第三次大熊貓調查之後,我省根據調查的結果,新增設立了一批以野生大熊貓和大熊貓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在這裡,我要提前透露一下,全國大熊貓第四次調查的數據就要出來了。屆時,10年來的大熊貓活動區域及種群、數量的變化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記者:您剛才説,林業資源調查和生態效益監測能促進林業科技創新,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向成華 :科技創新很大一部分是現實的需要。比如,川西北防沙治沙具有顯著的高原性特點,不能照搬照抄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的技術參數。

  但是,不斷擴張的沙化土地又在催促我們儘快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在這種背景下,結合前期防沙治沙試點工作,通過對治理區域的調查和監測,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出爐了川西北地區的防沙治沙技術規範和整體規劃。在這個技術規範中,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治理高原沙漠化的模式,這為保住川西生態屏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