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工業園區用地多圈少建大量浪費 國土部門無法評估

  • 發佈時間:2014-11-11 07:23:15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蕭然  責任編輯:張明江

  工業園區用地浪費誰之過?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工業園區佔我國新增建設用地的比重日益增加(其中包括黑龍江、內蒙古等地),但其粗放、低效利用土地形勢較為嚴峻,多地存在“多圈少建、圈而慢建、圈而不建”等現象。

  這不是有關工業園區用地浪費方面的第一次報道,早在多年前,就曾有媒體對此現象進行過報道,但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工業園區用地浪費現象不僅沒有得到扭轉,反而隨著産業中西部轉移的浪潮,也開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並蔓延開來。

  統計顯示,黑龍江經該省批准設立的開發區和工業示範基地共95個,共批准總佔地面積47158公頃。內蒙古烏海市現有4個工業園區,總面積達80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20……這些都是具體的典型案例,但通過這些典型案例,我們大致可以了解,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大建工業園區的浪潮。由於青睞于工業園區對當地經濟增速的拉動作用,近年來各地政府興建工業園區的熱情一直是有增無減。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陶然曾對國內外工業用地做了一個對比,他説,各國工業用地平均佔比一般是城市總用地面積的10%~15%,而我國近年來工業用地供地面積卻高達40%~50%。

  一個個高大上的工業園區拔地而起,但具體到各個園區的土地利用情況卻顯得不容樂觀。據悉,工業園區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層浪費:一是土地徵收後無人問津産生的閒置浪費;二是企業“圈而慢建、圈而不建”造成的土地浪費;三是“三高”企業不肯走,園區土地不能滿足提檔升級需要,造成的浪費。工業用地浪費現象驚人,但具體到各工業園區土地浪費的原因卻多樣和複雜。

  政府建設貪大求全,不惜一切盲目招商可以説是工業用地大量浪費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一心想引進資本,但各家資本卻也各有盤算。圈定土地、坐等土地升值或用土地質押貸款或搞別的用途則成為一些企業家心中的“小九九”,追根溯源,想賺快錢、想圈地則是工業用地大量被浪費的深層次原因。

  為了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我國規定工業用地出讓時,出讓合同中須對單位用地投資、産出強度、容積率、建築密度等衡量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做出明確規定。但不幸的是,由於監管的缺位,前置的硬指標在現實中紛紛擱淺,遭遇到地方的“軟執行”。有幹部坦言,節地指標往往“寫在紙上、説在嘴上、卻難以落地,當不得真”。工業用地大量被浪費的原因雖多種多樣,但大量土地多年閒置卻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土地供後監管的缺位。

  土地供後監管看似人人能管,但最終卻無人監管。據悉,工業項目立項情況,由發改委、經信委負責;用地容積率由規劃局負責;單位面積投入産出強度,由工業園區、統計局掌握,而作為土地集約利用重要監管單位的國土部門,卻難以實時掌握這些供后土地關鍵利用指標,無法有效評估節地情況,有效監管更是無從談起。由此可以看出,在很多地方,國土部門正變成了“供地局”,至於土地供應後,土地是否達到集約節約要求,國土部門難以形成有效的制約。對供后土地的利用情況加強監管,並強化責任,成為扭轉目前工業用地大量浪費現象的應時之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