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訪中外核能領域專家:“核安保”怎麼看?怎麼幹?

  • 發佈時間:2016-03-18 20: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張素 梁曉輝)第四屆全球核安全峰會召開在即。18日,記者就“核安保”採訪中外核能領域的相關專家。

  “核安保”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表示,核安保的目的是防範恐怖分子獲取核材料,保護核材料和核設施不受破壞。具體是指在核材料的使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對盜竊、蓄意破壞、未經授權獲取、非法轉讓等惡意行動採取的預防、探測和響應措施。

  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統計,僅1993年至2014年間,各國報告了非法持有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質的相關事件400余起,盜竊或丟失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質事件700余起,其中16起非法持有事件涉及到高濃鈾或钚。

  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副主任許振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全球核材料、放射性物質的失竊及走私案件屢屢發生,既有恐怖主義組織有意盜竊核材料用於拼湊核武器裝置,也因為全球使用放射性物質越來越多,“比如醫學領域、工業領域使用放射源,可能在無意間丟失”。

  美國能源部部長莫尼茲亦持相同看法。他對記者説,當前全球各地都面臨著來自核的威脅。在美國、中國等國家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的努力下,已有全球核安全峰會、推動建設東南亞無核區等一系列進展。

  在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能

  許達哲説,中國已形成包括核電、核燃料迴圈和核技術應用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明確提出了2020年實現運作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的目標。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運作的核電機組30台,總裝機容量2831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4台,總裝機容量2672萬千瓦,在建機組規模居世界首位,佔全球在建規模的近四成。

  “60多年來,我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記錄,實現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許達哲説。他將中國核安保進展概括為四句話:法制建設不斷推進、技術水準不斷提高、國際合作不斷擴大、政府監管不斷加強。

  他舉例説,已起草《核安保條例》草案並上報國務院審議,發佈《核材料衡算與控制視察導則》、《核材料和核設施實物保護》等一批核安保導則和技術規範。堅持“閉式迴圈”核燃料發展路線,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燃料迴圈體系。此外,中國政府投入數十億元人民幣,用於對已有核設施建設核安保系統。

  “我們現在能源供應中的核電比重還相當低。”許達哲説,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每年還將新開工6—8台機組,“要加快核電發展的安全技術水準提升,確保安全、健康、可持續地發展清潔能源”。

  “核安保”需要國際合作

  在專家們看來,國際合作是發展全球可持續核安保體系的關鍵因素。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介紹,中國支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保領域全球合作中充分發揮中心作用。其中,中國支援“核安保計劃”,推薦了20余名專家參加機構核安保文件制定,累計向機構核安保基金捐款100多萬美元,與機構聯合培訓核安保從業人員1000余人次。

  “中國還積極開展核安保雙邊合作。”王毅韌説,中國與美國在核安保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在核安保示範中心建設、微堆低濃化改造、放射源安保和海關輻射探測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中國還積極同俄羅斯、加拿大、南韓等開展核安保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美兩國共同在北京建設的核安保示範中心18日投入運作。“這是世界級的示範中心。”莫尼茲在參觀後受訪時説,第四屆全球核安全峰會即將召開,他相信兩國元首將在峰會期間積極磋商,促成下一步合作。

  許振華還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核安保示範中心將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鋪路搭橋。“通過為新興國家提供培訓、技術服務,有助於他們了解中國核安保的實力,也有助於了解中國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安全性及管理水準。”他説。(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