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産能過剩22億噸 煤企尋求最低限價措施被否
- 發佈時間:2016-01-17 14:33:56 來源:中國江蘇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這一次,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遇上了“舊思維”。
1月上旬,山西太原舉行的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座談會上,有煤炭行業人士提出希望國家制定煤炭行業最低限價措施,保證煤炭行業的穩定運作。
不過有關領導當場表示,要用市場倒逼産能退出,不應出臺限價。
最新的動力煤市場價格為371元/噸。而此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煤協)多次提出,希望將煤炭價格至少穩定在每噸550元的水準。
更多人疑惑,在煤炭已經高度市場化的今天,接近一半的漲幅,又如何能夠通過這種行政式干預來實現?
“這種希望限價做法本質上就是為了保護煤炭企業。”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鳴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既不符合煤炭市場化的方向,也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去産能”的要求。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中國經濟領域的熱門詞彙,煤炭、鋼鐵等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去産能”任務尤為迫切和艱巨。在此過程中,堅持價格市場化開放也將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供給側攻堅“去産能”
據了解,儘管有關領導在會上直接否定了對煤炭行業實施“限價保價”的要求,但是在會後,中煤協提出讓神華、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業準備各自生産成本的相關材料,希望能夠爭取關於煤炭的保價措施。
“穩定煤炭價格,是當前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重要任務。”在不久前舉行的2016年全國煤炭交易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提出,把動力煤價格穩定0.1元/大卡左右的計價水準,這樣能夠保證煤炭企業有利潤空間,用戶成本也能承受。
1月13日,最新一期的5500大卡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為每噸371元。而要達到中煤協0.1元/大卡即550元/噸的水準,當前的煤炭價格需漲價接近50%。
“煤炭已經是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其價格變動主要是受供需關係影響。”國電集團一位煤炭採購人士告訴記者,要求政府對其做出價格管控違背市場化原則,更是難以實現。
該人士認為,比如政府將煤炭價格定為每噸550元,現在市場價格遠低於此。短期雖會對煤炭企業形成利好,但扭曲的價格卻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煤炭産業鏈造成難以預測的後果。
實際上,這並不是中煤協首次對煤炭價格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自從2014年7月國家開始密集召開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以來,中煤協會同煤炭企業就對煤炭價格提出一個限價目標,希望促使動力煤價格回升到0.1元/大卡~0.12元/大卡的水準,也就是550元/噸~660元/噸。
但不得不提的是,上述煤炭限價目標雖然提了一年多時間,並沒有左右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的走勢。這或許表明,每噸550元的“保價”或只能是行業內的美好期許。
對此,睿能諮詢煤炭顧問李廷評論稱,這一方面表明當前煤炭企業和行業的生存狀況確實堪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煤炭企業和行業面對困境時,懼怕調整改革的心態。
根據中煤協的數據,2015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2%,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國有煤炭企業整體由上年盈利300億元轉為虧損223億元。
“煤炭行業困境下,大型企業仍鮮見出現大規模的減産。”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表示,近8年以來煤炭行業大量投資的新建擴建産能釋放,使得煤炭行業的供需矛盾更加嚴重。
根據中煤協近期對外公佈的“摸家底”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産能總規模為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産及改造的産能為39億噸,而新建及擴産的産能為14.96億噸,其中有超過8億噸為未經核準的違規産能。
按照2015年煤炭消費量35億噸估算,中國煤炭産能過剩22億噸!
千億資金用於人員安置
在曾鳴看來,煤炭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失衡,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直面的問題。供給側改革需要改什麼?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去産能。
“希望行業出現週期性好轉、在兩三年內熬過寒冬,這是非常渺茫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董事長楊照乾在座談會上向有關領導陳述稱,從更深層次看,這輪煤炭價格下跌是産業結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工業文明躍向資訊文明的必然。而煤炭企業要走出困境,根本出路就在於加大落後産能退出力度,參與全球市場化競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1月12日,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2016年要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在化解産能過剩方面取得突破。他表示,中央對化解産能過剩非常重視,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援、依法處置的辦法,因地制宜、分類有序”的方式化解産能。
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一個就是強化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的硬約束,並且配合運用價格杠桿等經濟手段,用市場的辦法來推動化解産能過剩。
據李樸民介紹,中央將設立專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産能過剩進行獎補,將主要用於人員安置。
有消息稱,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首期或將安排300億元,主要用於鋼鐵、煤炭行業的“僵屍企業”即落後産能退出。
“我們現在並沒有具體的數據。”中煤協一位人士稱,對於中央專項資金能用於煤炭行業的資金規模,協會和相關部門還正在研究中,尚未確定。
中信建投煤炭開採行業團隊發佈研究報告認為,中央為化解過剩産能提供配套資金,並提出了支援力度與去産能規模掛鉤,這就表明,專項資金並不是對所有困難企業的救濟資金,企業去産能的力度越大,或將獲得越多的補助。
中信建投進一步建議,投資者後續仍需關注資金落實、財政金融政策的細化、地方和企業的去産能量化目標、不良資産核銷和債務處置措施以及人員安置和分流辦法。
“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要讓供需雙方達到有效匹配。”曾鳴表示,産能過剩導致的“供需錯位”,主要在於當前能源行業缺乏開發、輸送、負荷、儲能等一體化的優化配置,不同能源之間缺乏統籌規劃亦導致火電投資超速發展,棄風棄光現象仍然難解。除此之外,能源市場化價格機制缺乏問題仍然突出。所以,不僅是“去産能”,能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還應該包括培育能源新興需求、完善市場建設、建設能源網際網路、加強統一規劃引導等多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