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規劃環評是推動綠色轉型重要抓手

  • 發佈時間:2015-10-27 17: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0月27日電 環境保護部今日在京召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戰略環境評價項目啟動會暨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專家諮詢組成立會議。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出席會議並強調,環評是環保參與國家經濟運作決策的第一窗口,規劃環評是推動綠色化轉型的重要抓手。環評工作要按照陳吉寧部長的要求,在更高平臺、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發揮源頭預防的作用,為經濟綠色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潘岳指出,綠色化轉型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是中國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必由之路。綠色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地區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是否綠色。目前很多地方的區域規劃、流域規劃、城市規劃和産業規劃仍忙於粗放型地鋪攤子、上項目,生態文明仍然停留在理念層面。當前能真正推動發展戰略和規劃不斷綠色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規劃環評。規劃環評在決策鏈的前端就實現早期介入,能使規劃更綠色、更環保、更源頭預防。通過規劃環評,生態文明理念就能變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綠色産業規劃、城市規劃、流域與區域規劃,實現理念的具體化、規則化、可操作化,使經濟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能保護的基礎之上。

  潘岳介紹,目前綠色轉型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是國土整治,二是優化經濟佈局和結構升級。前一個關係到城鎮化是否有序,後一個關係到工業化是否合理。規劃環評是加大國土整治、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要手段。目前一些區域國土開發過度,出現水資源嚴重短缺、土壤和水環境品質下降、突破環境承載力等問題;一些區域國土開發低效,仍然是外延式擴張,大拆大建、削山填湖。迫切需要以規劃環評為手段,從區域、流域宏觀層面,規範空間開發秩序,合理配置生産、生活與生態空間,建成經濟、人口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規劃環評也是優化産業佈局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目前環保産業與環保守法企業的成本仍然比兩高産業和環保違法企業要高得多。如果通過規劃環評,以區域限批、負面清單為手段,嚴格重點行業的環境準入,倒逼高污染企業、環保違規企業的淘汰退出,就能促進企業生産工藝升級、加快産品更新,推進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環保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規劃環評還體現了環保的公共屬性,可以使公眾能提前對關涉他們切身利益的發展決策享有知情權與發言權。總之,規劃環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制度,它所提供的不是對個別項目的技術性意見,而是綠色化轉型方案系統的重要抓手。

  潘岳説,未來5年,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規劃環評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然而,規劃環評的落地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陳吉寧部長指出,規劃環評意見難以形成剛性約束,也沒有一個追責的機制,所以規劃環評中未評先批的現象比較普遍。從2003年《環評法》實施以來,通過審批的113個煤炭礦區總體規劃中,有52個是在規劃環評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審批的。作為環評管理體系的“龍頭”,規劃環評“落地難”使整個環評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潘岳説,面對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面對嚴峻的環境品質,我們等不起、拖不得,要迎難而上,以規劃環評落地引領環評的改革與創新。為此,環保部已經進行了大量工作。

  首先啟動的是按照陳吉寧部長提出的嚴守空間紅線、總量紅線、準入紅線等“三條鐵線”的要求,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進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這三大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也是環境矛盾最凸顯,公眾環保需求最強的地區,是經濟和環境雙轉型最迫切的地區,理應成為新常態下破解經濟與環境兩難的改革示範區。在三大地區的戰略環評中,將用空間紅線來約束無序開發,守住生態底線;用總量紅線來調控開發的規模和強度,根據環境品質來分配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使重點産業發展規模控制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範圍之內;用準入紅線推動經濟轉型,強化産業準入源頭控制,明確資源型、風險型、污染型和行業差別化準入管理要求。

  第二,環保部最近已經啟動了大量法律法規的配套工作。正在全力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援來推動《環評法》、《規劃環評條例》和《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的修訂。城市建設、新區、礦産資源開發等領域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正在完善中。《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後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管理辦法》、《環評區域限批辦法》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

  第三,環保部正在探索創新管理方式。一是探索區域污染物行業排放總量管理試點,通過管區域行業的總量來調控區域範圍內的開發規模和強度。二是嚴格重點行業審批。按行業制定審批原則,指導全國環保部門統一審批尺度,規範審批行為,特別是針對火電、公路等行業。三是創新環評與排污許可的深度融合,強化排污許可在環境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四是強化大數據應用,全面修訂環評技術導則。五是進一步規範環評機構。六是深化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環評公眾參與辦法》的修訂已經啟動,有關資訊公開辦法和指南將於年底修訂完成。

  第四,環保部將配合有關部門,嚴肅環評違法行為責任追究。過去規劃“未評先批”、項目“未批先建”現象大量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追究不到位。現在,我們將依據新《環保法》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制訂《規劃環評責任追究辦法》,讓違法責任人付出代價。環保部正在對河北、內蒙等16個省的化工園區涉危涉化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環評專項檢查,尤其是檢查化工園區(港區)是否開展了規劃環評、環評要求是否落實,是否有環境風險和整改計劃。(中新網能源頻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