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能産業發展方興未艾 技術水準仍有差距
- 發佈時間:2015-06-15 15:56:1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我國海洋能資源相當豐富,理論儲量超過15.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達6.5億千瓦,如果能夠有效開發利用,將大大緩解沿海地區的能源供給壓力
“目前我國正規劃在山東威海、浙江舟山、廣東萬山建設3個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近日在第四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論壇上透露,這三大海洋能試驗場作為我國海洋能測試與産業孵化基地,預計到2020年有望完成基本試驗場建設工作。
海洋能是指海洋中蘊藏的各種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和海流能。據科學家估算,全世界海洋能的總儲量約766億千瓦,技術上可利用的儲量約為64億千瓦,大約與當前全世界發電裝機總功率相當。
驚人的海洋能儲量順應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潮流,也成為各國發展的新熱點。為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紛紛將海洋能發展列入國家戰略;智利、印尼、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陸續關注海洋能。與此同時,西門子、阿爾斯通、洛克希德馬丁、通用電氣、三菱重工、現代重工等國際知名企業也紛紛進軍海洋能産業。
“我國海洋能資源相當豐富,理論儲量超過15.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達6.5億千瓦,如果能夠有效開發利用,將大大緩解沿海地區的能源供給壓力。”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主任夏登文表示。
他介紹,如今我國潮汐發電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準,江廈潮汐電站已穩定運作30多年;潮流能發電技術目前正處於工程示範階段,浙江大學60千瓦潮流能機組累計發電量超過2萬千瓦時,大連理工大學15千瓦機組完成了海試;波浪能技術處於裝備研發階段,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浙江海洋學院等波浪能裝置海試效果較好;溫差能和鹽差能方面開展了一些技術研究與試驗。
“雖然我國海洋能發展方興未艾,但是總體技術水準仍與國際領先水準存在較大差距,實現海洋能長期穩定的商業化運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陳連增坦言。
在他看來,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水準,做好海洋能開發的支撐服務體系,尤其是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建設至關重要。“波浪能、潮流能發電裝置,從設計、製造到産業化需要經歷模型樣機、比例尺工程樣機、原型樣機等一系列過程,其中涉及多個環節、多個領域的試驗與測試,而海上試驗是工程樣機到成型産品過程中的必備環節,這是實驗室無法替代的。”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有關專家解釋説。
在此背景下,為解決我國海洋儀器裝備海試成本高、試驗難、海上生存能力差、技術成熟度低等問題,促進我國自主海洋觀測檢測儀器的産業化,從2012年開始,我國加大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建設的投入力度。
“截至目前,已立項2.8億余元支援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建設,規劃建設了山東威海、浙江舟山、廣東萬山三大國家海洋能試驗場及示範基地。”夏登文介紹。
我國首個國家級淺海海上試驗場于2014年11月落地山東威海,該試驗場海域的波浪和潮流資源可滿足波浪能、潮流能發電裝置模型/小比例尺樣機試驗的需求,同時周邊科研、交通、製造加工等基礎條件優越,可為後續試驗場的建設運作積累經驗。
潮流能試驗場選址浙江舟山,舟山海域的潮流能資源優越,是我國潮流資源最好的海域,可以充分開展兆瓦級潮流能發電裝置的實海況試驗、測試和評價。試驗場潮流能年均能流密度為1.5千瓦/平方米,規劃建設3個各具備1兆瓦測試能力的泊位。
波浪能試驗場選址廣東萬山,該海域波浪資源條件優越,是我國近岸波浪條件最好的海域之一,可充分滿足對波浪能發電裝置大比例尺樣機及原型樣機開展試驗、測試和評價的需要。該試驗場年均波能密度4千瓦/米,自2015年起將開展國家波浪能試驗場3個測試泊位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
“目前,威海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已經進入建設階段,舟山潮流能試驗場和萬山波浪能試驗場已完成選址和總體設計。”夏登文説,這三大海洋能試驗場將為我國海洋能技術成熟度的提升、海洋能産業的發展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