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人民大學發佈《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 駁“能源威脅論”

  • 發佈時間:2014-09-04 15: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4日在京發佈《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走出去”的一些假想效應被放大了,包括認為中國原油進口超過海外權益油生産的不平衡性,海外資源運回國內的非經濟性,供應危機發生導致海外資源運不回國的高可能性等。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論壇4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論壇上發佈了這一報告。報告認為,國外研究者比較容易忽略中國的高能源自給率,經常將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混同於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基於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權重地位及學術界由此形成的描述習慣;中國能源結構不合理性,即煤炭比重約佔70%,而煤炭又是高碳能;中國原油進口量與日俱增,一些言論通過加重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的描述,以突出所謂“中國能源威脅論”。

  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許勤華表示,對外國而言,“走出去”意味著全球資源正被中國“掠盡”的心理恐懼,這其中有一些沒必要的擔憂。實際上,中國全球海外區塊生産總量無法與任何一個西方能源寡頭相比較;中國投資者出現在較為動蕩的地區,開採發達國家公司不願過多涉入的區塊,是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貢獻;中國國內原油生産量依然排在世界第五位,中國能源消費依然以自我供應為主。

  改革開放後,中國能源自給率持續下降,2006年首次跌破90%,2007年跌至最低88.2%,但此後回升,2010年以來一直維持著91.4%的水準。

  報告指出,中國能源文化正處於轉型中,其政策影響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在使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的時候,市場將發揮更大作用;日益開放其上中下游領域給外來投資和技術;將更多投身於多邊能源合作之中;不斷優化能源結構,使之更為清潔化、低碳化;隨著中國不斷感知到自己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與未來作用,中國對外能源政策正在逐步形成。(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