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十三五”規劃本月發佈 解決創新卡脖子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4-20 08:12:2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醫藥行業“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已完成最後簽字,應該不晚于本月底前發佈。
《第一財經日報》從權威渠道獲知上述資訊。規劃中還包括眾多業界關注的內容,比如鼓勵創新,將已上市的創新藥優先列入醫保目錄;通過提升標準引導制藥企業走國際化道路;“三醫”(醫療、醫保、醫藥)聯動綜合改革;提升生物醫藥産業發展重要性以及激發企業家熱情等。而作為規劃“抓手”的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目前也已紛紛“就位”。
醫保:穩定可持續
近日舉辦的第二十九屆中國醫藥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工信部消費工業品司副司長吳海東表示,在即將公佈的規劃中,一些過往政策的調整和對産業創新能力的提升都將發生明顯的變化,醫療保險也將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保障能力。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改革醫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合理控制醫療費用,實現醫保基金可持續平衡;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等。
但在醫療費用不斷攀升、人口老齡化和籌資壓力增大的現實下,多地醫保基金紛紛“報警”,對未來五年的“民生保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在‘十三五’或者更長的時間內,社會的醫療需求與我們的醫療保險所能提供的有限或者基本保障之間將長期存在矛盾。”人社部醫保司醫改辦處長王國棟表示。
來自人社部的一組數據側面印證了這個推斷。2010年全國醫療總費用2萬億,2014年這個數字達到了3.53萬億,年均增幅15.3%,遠高出GDP增幅;與之相比,從2009年到2014年,全國醫保基金儘管一路增長,但總體基金收入低於基金支出。“職工醫保的基金收入比支出大概低了10個點。”王國棟説。
他表示,規劃對於醫保的基本思路是“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在這樣的思路下,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成為必需。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針對廣受關注的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規劃仍將持續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的思路,同時完善醫保的付費總額控制,形成對醫療機構的激勵約束。
創新:升級高標準
而已經迫在眉睫的醫藥産業創新升級,已經成為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最熱關鍵詞。
“醫藥産業創新升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創新也成為醫藥工業‘十三五’規劃的關鍵詞,創新是醫藥産業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吳海東稱,創新是解決醫藥企業産品品質安全及其品牌建設、産業集中度等問題的關鍵。
公開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藥品市場規模一直保持增長態勢,2014年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142億美元,2015年約10688億美元。
儘管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三大藥品市場,但中國本土制藥公司多而不強,缺乏創新藥的整體現狀並未得到根本改變。
“結合‘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經驗,我們在‘十三五’藥品重大專項中更加聚焦核心瓶頸技術,解決那些‘卡脖子’的問題。”國家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宏廣在全國藥品交易會上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在藥品研發上,規劃強調重點針對包括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藥性病原菌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人感染禽流感等10類重大疾病,強化源頭創新和轉化研究,創制重大新藥。
“中國制藥企業不能永遠跟在別人後面做低端仿製藥,通過創新走到國際上去獲得認可是早晚都要邁出去的一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認為,用國際最先進的標準把中國現在的藥品品質水準提高上去,這是目前非常緊迫的事。
于明德表示,現階段國內有60多個企業和近百個産品,已經實現了FDA歐盟、日本、WHO、澳大利亞等的驗證。
“我們希望再多一些,能夠讓更多的企業按照國際最先進的方法生産藥品,把中國的産品送到國外市場上去,用國外市場巨大的資源發展中國醫藥産業,解決産能過剩的問題,産業不升級永遠是過剩。”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