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服務擔心醫術 北京社區醫院八成淪為"藥鋪"
- 發佈時間:2015-10-29 07:52:5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金瀟
到社區醫院掛號主要是拿藥而不是看病。這是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10月23日公佈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狀調查”結果。近八成(75.2%)的居民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目的是“開藥”,其中老年人開藥比例最大,而選擇“康復理療”和“婦幼保健”的比例則不足兩成。社區醫生水準成為居民看病最擔心的因素。
近日,一項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報告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成為居民議論的焦點。在公佈的1197名調查受訪者中,近八成居民表示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是以“開藥”為主。如果從年齡段細分,61歲以上的老年人更是以高達83.1%的比例顯示,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開藥”。那麼,為什麼北京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會淪為居民的“藥鋪”呢?
不相信社區醫生診斷水準成為最大的制約。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很多社區居民到醫院開藥是拿著醫院藥方去索藥的。也就是説,居民都是跟大夫提出自己要取什麼藥,而不是請醫生開藥。一位胡姓老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主要是因為腿腳不方便,才到社區醫院取藥。這裡不用上下樓來回跑,照顧的也週到。”當問及醫生水準時,居民們很多都表示,更多的是一些跌打損傷的外傷可以請社區醫生診療,而關乎孩子健康和跟康復有關的疾病診療則不到社區醫療機構進行首診。
據此次公佈的調查顯示,居民去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常見病治療比例為59.7%,進行慢性病治療、常規體檢和打針輸液等治療的市民比例在24.1%-26.2%,而選擇“康復理療”和“婦幼保健”的比例則不足兩成。
調查中有44.6%的受訪居民希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提高醫護人員水準”,遠郊區縣市民對提高社區醫院醫護人員技術水準的意願更迫切,調查中城市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市民選擇此項的比例依次遞增,分別為27.5%、38.7%、46%和57.4%。與此同時,有27.9%的人希望社區醫院“加強醫護人員與大醫院的輪崗及交流”機制,提升醫護人員臨床水準,縮小社區醫院和大醫院在醫療水準方面的差距。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的就醫秩序。這實際上是在促進醫療服務向社區機構傾斜。但是,擺在居民面前亟須解決的仍然是基層社區衛生全科人才的稀缺和醫療水準的不足。
按照國務院《意見》中明確指出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的要求,截至2014年,北京市全科醫生數量為5875人,每萬名常住居民擁有全科醫生2.7人,雖已率先達到《意見》標準,但與居民的期待仍存差距,調查中有34.3%的人希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增加全科醫生數量”,充實基層醫療隊伍。
調查中詢問居民“最需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務”時,“家庭醫生式服務”和“到府服務”廣受期待,選擇比例分別為33.3%和32.8%,位列選項的第二三位。然而,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提供到府服務的醫生微乎其微,坐診開藥仍然是主要服務功能。
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居民對社區醫療服務機構今後改進提出的四點期望分別是:提高醫護人員水準44.6%、增加藥品種類45.9%、加強醫護人員與大醫院的輪崗及交流27.9%和增加全科醫生數量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