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多位疫苗受害者家長稱:接種前不了解不良反應

  • 發佈時間:2015-10-28 09:50: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據朵朵的媽媽回憶,4年前,遵義市中醫院到幼兒園給朵朵接種流腦A+C疫苗時,“幼兒園沒通知家長到場,也沒讓我們簽過知情同意書”。直到幾天后幼兒園發還了之前上交的疫苗接種本,自己才知道孩子已經被接種了疫苗。

  對此,幼兒園方面的老師稱,在朵朵接種的那段時期,當地還沒有發放接種通知單的習慣。“我們在黑板上寫過通知,而且上交疫苗接種本就意味著要接種疫苗。”

  因為懷疑患病與這次接種有關,在治療期間,朵朵一家就向所在的遵義市紅花崗區疾控中心提出了鑒定申請。2012年3月5日,區疾控中心簽發了鑒定意見書,“調查”欄顯示,進幼兒園的遵義市中醫院防保科“在查漏補種工作中實施接種過程無差錯。”文中未提及曾進行過書面或口頭通知的字眼,也未有關於幼兒園方面情況的論述。

  中國青年報記者向該文件簽發人,遵義市紅花崗區疾控中心黨組書記李其虎了解情況,他稱,記不清曾經有過朵朵的事情。

  除了朵朵一家,中國青年報記者還接觸到了近10個自稱孩子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家庭,涉及吉林、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況各異的家庭中,有一點卻頗為一致:家長們稱,孩子接種疫苗時,或“過程非常快”沒有被進一步告知風險和檢查身體,或自己此前對不良反應毫不知情。

  2005年6月1日起,國務院通過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規定,醫療衛生人員在實施接種前,應當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並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諮詢了北京市衛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他指出,在本地多數都是家長帶孩子自行前往社區醫院及指定疫苗點接種,“少數例如流感等比較大規模的情況,為了便於組織會去學校給孩子接種。接種疫苗的前幾天要發通知單讓家長簽字”。

  上述家長均提到,在孩子出事之前,自己對疫苗的風險了解確實不多,基本沒有接觸過相關的資訊,也沒想過這種情況會發生在自己的家庭中。

  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現年16歲的男孩張俊龍,5年級時曾在學校接種了麻疹疫苗,後被診斷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貧血,疑為疫苗所致。張俊龍的父親在兒子出事後表態,如果家中孩子再面臨預防接種“要慎重考慮,非重要的疫苗能不打就不打”。

  “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應當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條例》中也曾這樣提到。然而,面對很大數量且知識水準千差萬別的受種方來説,要保證其了解疫苗並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並非易事。

  長期研究疫苗和免疫規劃政策的北京某高校博士生陳飛(化名)就此説:“在預防接種工作中,安排接種的政府部門、實施接種的醫療機構及受種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資訊不對稱。”如何讓受種方既知情、了解接種狀況,又能做出理性的選擇,這是相關部門需要關注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