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藥潘生丁消失:原料成本上漲 有療效無"錢"途(2)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10:41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在業內有十多年經驗的陜西醫藥代表張強稱,一旦藥品中標,則意味著保證了銷量,打開了醫藥市場。相較于打廣告、進藥店,通過招標佔取市場份額,成為不少藥商的上選之策。
“以低價,甚至低於成本的價格競標,這在醫藥行業根本不算秘密。”王震介紹,藥企為了營利必然不會過多地生産廉價藥品,做虧本買賣。在低價競標佔領市場份額後,就可以走其他渠道賣其他的藥品。
一旦中標,中標價格就已固定,在一定時間內,哪怕廉價藥品的原材料價格及生産成本增加,藥企都無法再次調價。“為了保證營利,只有採取縮減産量或停産的方法。”張強解釋到。
廉價藥在醫藥代理商的口中常被簡稱為“普藥”,用以與高價藥相區別。當普藥與高價藥搭配,奪標取得市場之後。因廉價藥利潤較低,投標人就會減少廉價藥的數量規模,大力推高價藥,以獲取利益。
據業內醫藥代表介紹,在中標後,其獲得的凈利潤約為中標價的20%。他自然會主推高價藥,廉價藥只是扮演搭配角色,向來不是他們營利的重點。
難以提價的廉價藥
除了為競標佔領市場,潘生丁難以提價的原因還在於其是基本醫療保險藥品,可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
經國家醫保目錄查詢,雙嘧達莫片即潘生丁在國家醫保中編號為930,為甲類級別藥物。據悉,基本醫療保險藥品中的甲類藥物為全國基本統一的、能保證臨床治療基本需要的藥物。這類藥物的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給付範圍,並按基本醫療保險的給付標準支付。
“進入醫保的藥物,涉及基本醫療保險,藥價就不會貴到哪去。”張強認為,很多藥廠主動申請藥品進入,在保證了市場的同時,也陷入了價格的制約。
《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中顯示,自今年6月1日起,大部分藥品的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通知中規定,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探索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形成機制。
“對於潘生丁這款藥,又涉及醫保支付的銜接問題,藥廠想要依靠市場調節價格並不容易。”對於推出的新政,從事醫藥行業十多年的張強,並沒有很樂觀。
“原本低廉的藥品,按市場情勢大幅提價後,消費者從心理上難以接受。這種時候,藥商與其提價,不如包裝一款價格更高的新藥上市。”張強稱,患者及家屬微妙的心理變化,都會納入藥商的考量之中。一方是老老實實提價卻失去口碑,另一方則是改頭換面名利雙收。後者,成為大多數藥商的選擇。
處方箋上的較量
“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上,潘生丁的確是老藥,價格低廉。更為關鍵的是,它的副作用小,有利於老幼患者。”10月9日,河南鄭州,一家醫院的大夫王萍説。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經典的藥品,卻在醫生的處方箋上漸漸消失。
潘生丁的可替代性,讓西洛他唑片、氯吡格雷等藥登上了醫生的處方箋。上海一公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澤平坦言,其科室已經基本不怎麼開潘生丁給患者。“潘生丁副作雖小,但對於成人患者,很少有醫生還在使用了。”
低價藥品的低利潤,更無法促進醫生的用藥積極性。
據張強介紹,醫院藥品價格,是在藥品中標價基礎上增加了15%。在15%的固定比例下,藥品本身的價格越高,留給醫院與醫生的利潤額也就越高。
無法替醫院營利打江山的廉價藥,一經斷貨,就面臨著失寵的困境。“即使一些兒童醫院使用潘生丁,可一旦庫房短缺,他們也不會主動要求增加此類藥品的供應。”張強坦言,不賺錢的藥,醫院自己也不想要。
價格略高、藥效明顯的藥品,漸漸成為醫生的新寵。選擇這樣的藥品,不僅意味著提成增加,還能讓患者在短期內見到療效,被戲稱為“不負如來不負卿”。
“醫生都有自己的用藥習慣,年輕醫生中很少有對潘生丁這款老藥熟悉的了。他們也不會主動選擇這種低廉的藥品。”四川成都一重點三甲醫院的一醫生佐證了這一説法。
原料市場風雲
“潘生丁原料市場包銷壟斷,我們搞不到原料。”天津力生制藥廠供應部負責原料採購的工作人員口中透出無奈。這家生産潘生丁數十年的藥廠,急於吐出身處下游採購市場的苦水。
潘生丁的原料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9月29日,記者聯繫了網上一家銷售潘生丁原料藥的零售廠家,其原料藥的數量依舊受到上游原料市場的控制。25公斤一紙板桶的原料藥,記者提出需要10桶,銷售人員面露難色,稱原料不好進,到貨需半個月。
從兩個月前的一公斤不到500元,到如今680的價格,潘生丁原料藥售價水漲船高。“貨緊,價格就上漲。”原料藥銷售人員對於這一現象已司空見慣。
天津力生制藥供應部工作人員稱,原料市場的壟斷很普遍,僅他個人了解的就有20多種原料藥被一些獨大的經銷商壟斷控制。
在河南做了數十年醫藥公司代表的王慶國稱,一旦壟斷形成,市場提價大幕即被拉開。
市場提價即可,為何原料難購呢?
王慶國嘿嘿一笑,提出了商戰中常用的一個概念:饑餓行銷。王慶國稱,只有企業營造出一種“短缺之勢”,才能將市場的主導權更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王慶國認為,廉價藥難以復活的主要原因,早已從幾年前的廠家成本高、利潤低、産量小,變成了如今原料市場的人為操控。
山西大同一位專管藥品生産的員工任先生也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原料市場的壟斷肯定存在,但壟斷的態勢還是要視藥品本身的屬性來定。越是原料稀缺、工藝繁雜的藥品,越容易形成被壟斷之勢。
“原料市場上游亂,下游藥品價格再改革也無法解決主要問題。”對於新出臺的《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憑藉著數十年來對醫藥行業的熟稔,王慶國對其效果保持觀望。
近年來,國家對於醫藥市場的調控政策頻繁出臺。
今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號)和《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落實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衛藥政發[2015]70號)兩項政策(下稱7號文、70號文),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
國家衛計委藥政司藥品供應管理處處長韓會學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7號文和70號文是藥品分類採購的新機制,保障藥品供應是其中的一個基本要求。
韓會學介紹,在直接挂網採購中,企業完全可以報出一個高於以前中標價、發改委最高限價的價格,通過與醫院的談判形成藥品價格。
王震認為,對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的調整,應該落在市場作用的調節上。王震強調,要解決廉價藥消失的困境,需在採購環節調整好醫院與衛計委採購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如果中標定價時只選低價廠商,不考慮藥品自身的趨利,依然會出現廉價藥中標,但市場無貨的情況。
老胡找藥記
1 7月中旬
北京人老胡照常到北京兒童醫院為外孫女開治川崎病的藥(潘生丁)。
醫生:“潘生丁沒有了。”
2 7月下旬
老胡滿懷希望去了曾經買到過潘生丁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生:“沒有藥。”(此時家裏只剩下3瓶潘生丁,僅夠維持不到三個月,老胡慌了神兒。)
3 8月至9月
老胡跑遍了家附近所有的藥房。
金象大藥房:“沒貨。”
百姓陽光藥房:“沒有,也沒接到通知,不知道什麼原因。”
4 8月中旬至9月初
老胡不斷給多家醫院的藥房打電話問詢。
阜外醫院藥房:“很長時間都沒了。”
友誼醫院藥房:“一個月前好像廠家那邊斷貨了。”
北京兒童醫院藥房:“沒有藥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藥房:“沒貨,好像是廠家不生産了。”
5 9月中旬
老胡終於在生産廠家天津力生(制藥)一經營部找到了幾瓶潘生丁,略微松了口氣。
6 10月初
老胡再次給天津藥廠打電話,被告知“沒藥了。”老胡心裏著了急,吃完家裏的幾瓶潘生丁,外孫女以後可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