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健康資訊 > 正文

字號:  

服下“聰明藥”多幹事情少睡覺 專家稱不可濫用

  • 發佈時間:2015-10-10 09:37:54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郭原毓  責任編輯:吳起龍

  經過一個長假,重新返工的白領們都會有這樣的心情:累、疲勞困頓,提不起精神甚至容易打瞌睡。有調查顯示,長假後人們在工作上的失誤率也是最高的,這也許跟假期中晚睡晚起、睡眠不規律有關。近日,《歐洲神經心理藥物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有一種“聰明藥”,可以讓睡眠不足的人服用後精神狀態顯著增強,並準確迅速地做出判斷和決定。靠藥物解決睡眠障礙靠譜嗎?前段時間盛傳一時的“達·芬奇睡眠法”,效果又如何?讓睡眠專家告訴我們,何為真正科學的睡眠。

  “聰明藥”畢竟是藥 不可濫用

  莫達非尼又名“不夜神”,它通過刺激大腦前額皮質來高效對抗睡眠缺失産生的負面效應。實驗表明,在連續60小時不睡的過程中,每8小時服用400毫克的莫達非尼就能讓人的精力達到休息後的水準,從完成枯燥任務到解決複雜問題,無所不能。但600毫克的咖啡(相當於6杯咖啡)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張斌指出,咖啡因代謝比較快,所以存在耐受的問題。“我們經常發現,咖啡會越喝越多,剛開始可能三杯就夠了,久了要喝六杯才能保持精神。”而“聰明藥”是緩釋藥品,在制藥技術上可以控制藥物釋放速度,吃一顆能頂幾天,所以耐受問題沒咖啡嚴重。

  還有人提出,既然“聰明藥”副作用小,未來是否可能可以像可樂一樣常見,幫助人們自如控制睡眠時間?對此,張斌強調,如果有一天莫達非尼不再是管制藥品,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拿到這種藥,那必然要認真考慮藥品濫用的問題。“畢竟它是影響精神活性的藥品,未來成為‘精神可口可樂’看來不太現實。”

  “聰明藥”:讓人歡喜讓人憂

  長假期間,有些人晚睡晚起,導致重新上班早起後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失誤率也大大增加。睡眠問題對某些行業會産生比較嚴重的影響,比如醫療行業。很少有職業像醫生一樣隔三差五地值夜班,還要保證不出錯。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想找到一種藥物,能夠協助戰勝疲勞,使人們在長時間的工作後,仍能維持清醒時的思考水準。

  近日,《歐洲神經心理藥物學》雜誌刊載的一篇報告稱,一種叫“莫達非尼”的新型興奮劑能夠讓人長時間保持清醒。實驗表明,即使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使用莫達非尼仍可提高人們的認知水準,讓人更清晰地思考,因此,莫達非尼也被稱為“聰明藥”。

  英國《自然》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20%的人都使用過藥物來提高注意力,其中44%的人將這種“聰明藥”視為首選。美國空軍也用它來使飛行員在長距離飛行途中保持警醒。矽谷企業家埃斯普雷曾表示,每天早上都服用它,“這種藥物可以充分調動大腦和身體,讓我不容易疲勞且思維更清楚。”

  由於能提高認知能力,莫達非尼也曾一度成為學生復習和備考時的最愛。牛津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本校有26%的學生在期末復習期間曾使用過“聰明藥”。

  但南韓食品醫藥安全廳卻曾叫停莫達非尼的使用,一項針對南韓民眾的調查顯示,服用莫達非尼的人中,約21%的人出現情緒失控並伴隨頭疼症狀,甚至有些患者出現精神紊亂、産生自殺傾向等一系列問題。

  高效是有代價的

  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張斌主任醫師介紹道, “聰明藥”莫達非尼其實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通常用於治療嗜睡症等睡眠紊亂疾病,屬於處方藥,也是精神一類藥品。

  “嗜睡症首先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由於下丘腦分泌素不足,導致淺眠或毫無徵兆地陷入睡眠,它與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睡眠不足是兩回事。”張斌説,莫達非尼用於嗜睡症,是為了讓患者保持白天清醒,不要睡過去,晚上才能有更好的睡眠。

  至於“缺覺”的普通人使用莫達非尼來提神,張斌認為偶爾的應急行為,比如考試前通宵復習等並沒有太大問題,甚至軍隊中還用來給長時間駕駛飛機的戰士使用。但如果是長期使用,則有可能産生副作用。“睡眠分為入睡和覺醒兩個部分,使用莫達非尼相當於人工延長覺醒期,但人的身體是需要休息的,睡眠期間某些人體代謝毒素才能順利排出,強撐著讓神經興奮並沒有好處。”張斌説。

  達·芬奇睡眠法:睡睡醒醒,難以實行

  據説,達·芬奇在500多年前創造了一個奇怪的睡眠作息時間表——“達·芬奇睡眠法”,規定每工作4小時就要小睡15分鐘。這樣一來,每天總共只需要睡一個半小時就夠了,“節省”出的大量時間幫助達·芬奇成為一名罕見的博學家。

  其實,“達·芬奇睡眠法”是多相睡眠的一種。多相睡眠的概念最早由奧地利心理學家斯塞曼斯奇提出,指在24小時內進行多次睡眠,與通常晚上一覺睡到天亮的“單相”睡眠,以及晚上睡一覺加午間小睡的“雙相”睡眠相對。通俗地説,“多相”就是睡睡醒醒。

  多相睡眠法除了達·芬奇睡眠法,還有烏布曼、艾瑞曼、迪馬遜多相睡眠法。其中流傳甚廣的烏布曼睡眠法每天只睡3小時,支援者稱可“縮短用處不大的睡眠,直接進入更有用的慢波睡眠期”。若能堅持20年,跟每天睡8小時的普通人相比,多相睡眠者相當於多延長了約11年的人生。

  事實上,曾有許多人嘗試過多相睡眠。義大利著名生理學家克拉胡迪奧·斯塔皮參照達·芬奇睡眠法,對一名航海運動員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多相睡眠試驗。經測試,受試者的邏輯思維和記憶運算等能力均完好無損,因此,該生物學家認為達·芬奇睡眠法能夠滿足機體睡眠代償功能的需要;而美國學者巴克明斯特·福勒曾按照每6小時小睡30分鐘的方式堅持了兩年之久,停止的原因是他意識到這樣睡覺影響了工作,與同事的工作節奏對不上,最後他不得不恢復到大多數人的作息習慣。

  總的來説,大多數人的體驗是,開始實行多相睡眠之後就睡得不好,醒來很困難,常常睡過規定的時間,醒後行動踉蹌,即使過了“適應期”後,仍存在無法自如控制睡意和困意的現象。

  專家觀點:多相睡眠有違晝夜規律

  張斌認為,間斷性的睡眠方法,可能適合部分人群,但並不適合大眾。“通常來講,我們的睡眠時間以6~8小時為益,不同年齡階段所需的睡眠時間也不相同。”

  張斌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睡眠的需求量逐漸下降。一般來説,大腦睡眠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嬰幼兒、老年癡呆症患者喪失了持續睡眠能力,他們的睡眠會明顯呈現出自然間斷性特徵,也就是睡睡醒醒,但嬰兒所需的總睡眠時間比較長,一般在16~18小時以上,老年癡呆症患者的總睡眠時間也很少低於兩小時。“睡眠從淺到深就需要1~1.5小時,其中包含快速眼動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的迴圈更替,而多相睡眠每次只睡15~30分鐘,是無法保證進入深睡眠的,可能會帶來失眠或嗜睡等副作用。此外,多相睡眠破壞了人體的晝夜節律,長時間工作也容易導致身心疲倦、焦慮緊張、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張斌強調,可能有極小部分人適合多相睡眠,但那屬於個案,並不代表所有人都適合。

  小貼士:怎麼睡才科學?

  長假期間,有人大睡特睡,睡到自然醒,導致假期結束後很難早起上班,還有人熬夜通宵,導致上班前一天晚上該睡時睡不著,白天工作又疲乏,這種種“假日後睡眠障礙”該如何解決?

  專家認為,首先要保證遵守晝夜節律,但不要硬性規定睡眠時間。在調整期間,白天如果感到睏倦,睡一會兒沒問題,晚上到點了則儘量躺在床上,避免玩手機。“人是會自動調節生物鐘的,假期如果改變了睡眠習慣,上班後勢必要重建節律,可能會有幾天精神狀態萎靡,但都可以緩慢適應過來。”張斌説。

  對於長期整晚睡不著或白天都在打盹的人來説,睡眠障礙已算比較嚴重,張斌建議,這些人在白天儘量不要睡,中午頂多補個短覺,留到晚上再睡。如果還是不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服用藥物幫助調整。

  “至於‘聰明藥’或‘達·芬奇睡眠法’,核心都是想少睡覺、多幹事情,這是不切實際的貪心奢望,我覺得普通人沒有嘗試的必要。”張斌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