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衛計委主任:藥招政策遭利益集團抵制

  • 發佈時間:2015-04-23 09:21:14  來源:東方網  作者:馮立中  責任編輯:朱苑楨

  “藥品帶量採購”是安徽省綜合醫改試點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於這項措施將改變藥品流通企業固有的利益格局,出臺後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受到部分中、小藥品流通企業的強烈抵觸,有人前往省政府門前陳情,也有媒體在改革措施尚未推行就發出質疑、批評報道。

  近日,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主任于德志呼籲,有關部門要高度關注事態發展,謹防既得利益集團影響醫改整體進程。

  藥品帶量採購是在省級集中招標確定中標藥品生産企業和醫保支付參考價格,全省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加成銷售的基礎上,由醫院組成聯合採購組織,發揮藥品採購“量大”優勢,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的舉措。

  政策設計的初衷一是通過帶量採購,醫療機構能夠節約大量採購成本;二是減少流通環節,擠壓藥商用於促銷的費用,遏制藥品購銷領域的商業賄賂;三是約束醫生臨床用藥的隨意性,遏制不合理用藥行為。

  此前,安徽省蕪湖市試點實行藥品帶量採購後,4年中已擠壓虛高藥價利潤空間4.35億元,取得明顯成效。改革前,蕪湖市屬8家公立醫院與100余家藥品配送企業進行合作,改革後逐步降至3家,藥品配送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減少了藥品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和藥品價格,壓縮了藥企促銷空間。

  目前,我國醫藥流通企業數量多、銷售半徑短、流通成本高。由於組織化程度低,從藥廠到患者,往往有6個~7個流通環節,每個環節層層加碼,每個環節都要獲利,藥價居高不下。

  據統計,我國目前擁有1.3萬餘家藥品批發企業,全國醫藥商業平均流通費率已達12%左右。而國外成熟市場藥品流通環節一般只有2個~3個,流通費用率一般在4%左右,遠低於國內。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今後流通行業兼併重組、不斷提高集中度的改革方向。隨著藥品帶量採購的逐步推進,醫療機構藥品採購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將帶動藥品流通領域由多、小、散、亂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

  據了解,安徽省現有獨立和非獨立法人藥企近600家。2014年,安徽省有275家配送企業參與縣級公立醫院配送,平均每家縣級醫院15家,城市公立醫院20家~30家。實行藥品帶量採購政策,將觸動醫藥領域原有流通模式,最終導致大量藥品流通企業退出市場。

  此舉觸及了部分醫藥企業的既得利益,遭到醫藥企業強烈抵觸不可避免。根據以往經驗,藥企會利用其經濟優勢,聯合媒體、記者、網路大V、專家等,利用各種機會保護其既得利益,甚至會利用改革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否定帶量採購政策,否定整個醫改進程。

  據悉,今年湖南省推行以政府主導為主的藥品招標採購中,在“砍價”擠掉藥價虛高水分時,也引發了部分藥企“陳情”、圍堵專家、集體“報復性棄標”等一連串不正常風波。

  于德志認為,改革中出現不同聲音是正常的,但決不能作為阻滯改革的理由,更不能影響深化醫改的整體進程。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帶量採購,擠壓藥企促銷空間,讓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從以藥養醫回歸“以技養醫”,讓醫務人員回歸“靠技術吃飯”,同時也促使醫藥流通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逐步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健康、合理的醫藥流通新格局。

  同時,政策在推進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盡最大努力做到積極穩妥,使改革措施更加完善。醫療機構與原來配送企業之間存在的藥品債務矛盾,必須予以化解,避免處置不當激化矛盾;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界和民眾理解,營造有利於改革的輿論氛圍,避免出現不客觀、不公正的新聞報道。對藥品流通企業來講,也要充分認識到這是市場變化、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努力適應醫改帶來採購形式的新變化和藥企的歸併重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