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遼寧出臺改革實施意見明確醫改惠民十項重點工作

  • 發佈時間:2015-04-07 09:55:5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3月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産業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規劃與資訊司、民政部資訊中心等相關政府部門專家和企業、行業人士參加了首屆中國資訊惠民大會。在會上,“智慧城市”“資訊惠民”等詞得到了詳細的解讀。

  智慧城市,即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光是從字面上看,就與資訊、通信和技術(ict)有莫大的聯繫。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有專家認為,這一與ict緊密結合的熱門領域,發展的核心卻不應落在ict上。

  ict助力城市資訊化發展

  怎麼理解智慧城市?

  在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研究部副主任單志廣看來,推行智慧城市的基礎是推進實體和資訊兩大基礎設施的融合,構建城市職能基礎設施。主線是推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核心是最大限度開發、整合、融合、共用和利用各類城市資訊資源;目標是提供更好、更便捷的資訊服務。

  但是,不同類別、行業、部門、地域的各類資訊往往被孤立和隔離。因此,單志廣表示,智慧城市的核心挑戰就是解決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難題,開放、交換、融合、共用各類資訊。

  這一觀點得到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羅建中的贊同他提出,智慧城市是以提升解決城市經濟社會問題的效率效能為目標的城市資訊化,在這個過程中,確實需要借助ict的發展。

  羅建中認為,在城市生活中的各類主體會遇到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物質資源的配置,而ict手段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國家資訊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介紹,目前,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已經向各省發改委和80個試點城市下發首批課題研究任務。

  寧家駿指出,主要研究任務包括:資訊惠民需求、問題及措施建議研究;城市資訊化頂層設計框架研究;資訊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關問題的研究;大數據和雲計算條件下的政府流程再造和職能轉變研究;資訊惠民安全可靠應用研究;促進資訊惠民制度的研究;資訊化基礎設施整合發展的有關問題研究;政府數據開放及社會利用機制的研究。

  從這八項任務中不難看出,當前智慧城市的主要研究和試點均與ict脫離不了聯繫。

  問題與手段本末倒置

  但是,ict是發展智慧城市的立足之本嗎?

  單志廣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現在很多智慧城市正在建設,我個人認為過度重視了ict能力,ict不是萬能藥。”他進一步指出,智慧城市的成功不在於ict手段,而在於思維模式、建設理念和行為方式是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才是核心。

  羅建中則認為,在城市進行資源配置和資訊化中,需要實現公共服務、市場服務,智慧城市的終極問題是解決生産和生活的各類問題。

  然而,問題與手段仿佛本末倒置。

  羅建中強調:“所有人都去關心資訊化工程。政府關心搞建設,企業關心打單子、做工程、搞整合、賣産品。業界關心架構、平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把這些弄完了之後弄出最大數據中心,就能惠民嗎?不能。能有智慧城市嗎?沒有。”

  單志廣也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要聚焦事物的本質,堅持問題導向、需求驅動,而非技術導向、項目驅動。

  “要從城市發展需求出發,讓老百姓能夠體驗到業務的目標。再討論用什麼樣的ict手段支撐這個目標,才能避免只重視高精尖技術、高大上項目,不注重實際效果,導致智慧城市建設空心化的問題。”單志廣説。

  出路在哪

  除了由關注資訊化工程轉變為聚焦城市經濟社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服務産品,關注問題的本源,打破資訊化就是資訊系統建設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設從産業角度而言要如何才能獲得長久的動力?

  專家認為,政府和企業依然是雙重動力所在。

  羅建中建議,企業投資、建設、運營資訊化産品,提供具體的各類服務産品,政府和消費者直接購買服務産品的方式,可以獲得市場化強大而持久的動力,逆向形成穩定的價值鏈和完整的産業鏈。

  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政府主導,還是企業主導,都要有六個目標:第一,列出本地經濟社會問題的清單及解決程度的目標;第二,預測服務産品需求清單以及價格和收入;第三,制定公共服務産品的政府購買財政預算方案;第四,列出政府促進政策實施清單;第五,安排資金和運營機制;第六,制定相關資源配置及其與資訊化整合的制度。

  “如果是政府主導,從投資角度看,就要靠招商局和信息辦,有了這六個條件後,企業就能完成。如果選擇市場主導型,可能要依靠資本和仲介,政府來投標。在上述六個條件下,各個城市的投資才能保證是可持續、能賺錢的,才有內在動力。”羅建中説。

  連結

  智慧城市的國際實踐

  歐盟早在2007年就提出並開始實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並制定包括智慧經濟、智慧環境、智慧治理、智慧機動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6個方面的評價標準。

  美國于2009年在迪比克市建立了第一個智慧城市。利用物聯網技術,在一個有六萬居民的社區裏將各種城市公用資源(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等)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以做出智慧化的響應,更好地服務市民。

  日本也在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略2015”,旨在將數字資訊技術融入生産生活的每個角落,目前將目標聚焦在電子政務治理、醫療健康服務、教育與人才培養三大公共事業領域。

  南韓以網路為基礎,打造綠色、數字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智慧型城市。通過整合公共通訊平臺,以及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消費者可以方便地開展遠端教育、醫療、辦理稅務,還能實現家庭建築能耗的智慧化監控等。

  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啟動“智慧國2015”計劃,通過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積極應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一流的國際化城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