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束縛成中國醫改最大障礙 頂層設計缺乏
- 發佈時間:2014-12-10 10:2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9日發佈的《醫改藍皮書》稱,中國新一輪醫改實施5年多,體制上的束縛已經成為醫改的最大障礙。當前,與醫療衛生體制相關的十余部委權力分散,中央政府層面制定政策時雖然苦心孤詣,可是在下到省市區各級時,層層打折扣。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佈,中國新一輪醫改正式啟動。實施5年多來,醫改實踐效果如何,存在哪些改革障礙?
12月9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和社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醫改藍皮書: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報告(2014-2015)》,梳理了中國新一輪醫改的主要成績,剖析了當前醫改的諸多困境。
報告稱,經過5年多的醫改實踐,人們感受到了新醫改帶來的好處,但是,諸如“看病難、看病貴”沒有得到實質緩解,“以藥養醫”還未根本改觀,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向大城市集中,醫患關係未得到明顯的改善等等,中國醫改仍面臨諸多困境。
究其癥結,報告稱,新醫改政策實施5年多,參與改革的利益相關方都深知改革的艱難,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體制上的束縛目前已經成為下一步醫改的最大障礙。
“可以説,新醫改正困在體制的‘十字架’上苦苦掙扎。”報告用“十字架”來比喻當前中國醫改的體制尷尬。
報告指出,“橫架”上,與醫療衛生體制相關的十余部委權力分散,改革自己難下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想改別人卻又沒相應的能力;“豎架”上,中央政府層面制定政策時雖然苦心孤詣,可是在下到省市區各級時,層層打折扣。
談及體制束縛,醫改中的“九龍治水”現象被報告集中關注。以藥政改革為例,報告稱,藥品從藥廠到患者手中,整條産業鏈上,足足有多達十余個部委分掌部分權力。相關部委都抱怨自己“權小,管不了事兒”,而其他部門和企業卻都抱怨它們“權太大”。
對於破除障礙的改革路徑,報告建議強化醫改的頂層設計,在最關鍵的權利體制改革上,既需要“集權”又需要“放權”,將現在的從上到下各部各局各守一攤,改為“監管權集中,經營權放開”。
所謂“集權”,報告建議要在中央和各省市層面,將醫改的政策制定權和監督執行權集中到一個機構手中。報告舉例,“在中央層面,應在可能的國情和條件下,盡力保證醫改執行機構的權威和力度,甚至可考慮將國務院醫改辦的工作納入深孚眾望的‘中央深改小組’的直接管轄之下,大大強化其執行力。”
報告稱,如果仍然需要將國務院醫改辦設立在國家衛計委或其他部委之內,也希望能有穩定而強力的專項制度和資源來保障醫改部門的工作職能,畢竟,醫改部門是一個超越單個部委的特殊職能機構。
在“放權”方面,報告建議,監管機構(如各地方衛生局等)能夠建立健全機制,將監管與經營既銜接又分離。
“比如,探討設立公立醫院董事會等制度,由各市政府聘請市裏的各界精英組成公立醫院董事會,就像成立一個個小的‘行業人大’一樣,將經營權放開給這個董事會,並由衛生局監管各醫院董事會,完全可以做到政府與市場的雙贏、公平與效率的雙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