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禁止採購進口醫療器械 出口企業怎麼辦?

  • 發佈時間:2014-08-29 07:39:2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來源:醫藥經濟報

  繼2013年1月出臺《到2020年前俄羅斯醫療器械工業發展戰略》後,近日,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醞釀推出《關於禁止政府採購相關進口醫療器械産品指令》(以下簡稱《指令》),旨在大力促進俄羅斯産醫療器械的競爭力,保障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需求和醫療器械産業的發展,鼓勵國外公司對俄羅斯醫療器械行業投資,實現本土化生産。

  《指令》保護俄羅斯産業

  近幾年,俄羅斯成為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從2006到2012年,市場容量增長了3倍。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帶動了整個醫療市場的發展,2012年已達1.1萬億盧布(按照美元估值為340億美元),同比增長9.3%,人民健康保健意識的提高是該市場發展的一大因素。俄羅斯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2年,醫療服務消費增長了近1.5倍,達3000億盧布。據非官方的統計,2012年俄羅斯私營醫療服務也已經突破500億盧布。雖然俄羅斯醫療保健行業發展迅速,但是國産醫療産品的份額卻在減少,俄羅斯醫療行業這幾年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一方面提高了醫療服務和醫療救助的品質,另一方面卻使國內企業和産品逐漸失去了市場份額。

  政府力促本國醫療器械産業發展。為了避免上述情況惡化,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計劃出臺《指令》,關稅同盟國家除外(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據相關機構預測,這些措施的實施將在2020年之前使俄羅斯國産醫療器械份額翻2倍,達到788億盧布。國産醫療器械領域就業和服務等方面的附加價值將達到394億盧布(預測2014年達到97億盧布),納稅數額達到138億盧布(2014年為55億盧布)。

  《指令》飽受爭議。就在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醞釀推出《指令》之時,俄羅斯當局也出現了很多其他的聲音。有專家擔心,採購進口設備的禁令將削弱醫療器械市場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現有醫療服務的品質。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建立完善、明確的法律法規,吸引外資,實現進口醫療器械的本土化生産,才會更好地促進市場發展。更有專家直言,《指令》的出臺並不能有效地促進俄羅斯醫療行業的發展,還會適得其反。《指令》限制了政府採購,還沒有涉及私營醫療機構的採購,但是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免費醫療,禁止清單中的一些中端掃描器等設備,在綜合醫院70%以上配備的是進口貨,目前國産設備的生産能力也有限,全面覆蓋政府醫院難度很大,最終使患者受到影響。

  對此,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俄羅斯有足夠多的公司生産醫療産品,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和更公平的競爭機會來促進産業的發展。而且,只有同一种醫療器械産品在俄羅斯有兩家以上的公司生産,並符合品質標準ISO 13485-2011,或進口材料或零部件超過50%的相關産品才被列入禁止採購清單。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副部長謝爾蓋先生還解釋,能給俄羅斯提供更多醫療保障和促進行業發展的創新技術和設備是不會出現在清單上的。而且,所有以前購買的進口設備將繼續使用,並進一步延至服務期滿,《指令》只適用於新設備的採購計劃。同樣,已經購買的進口設備所需要的零配件及消耗品也不在清單範圍內。

  對我國醫械影響最大

  為了支援本國醫療、醫藥産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自2009年以來頻出新政,藥品、器械、醫療服務均包括在內。全面發展本國産業的信心之大,無疑對中俄兩國的進出口貿易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中俄藥品貿易增幅已經趨緩,醫療器械在高速發展了5年之後將面臨嚴峻挑戰。

  出口下滑。近幾年我國對俄出口潛力最大,2013年我國醫療器械産品對俄出口首次出現下滑(除2009年金融危機),同比下降0.55%,出口額5.34億美元(見附圖)。其中,出口額最大的診療産品出口額激減,同比下降18.22%,出口額僅2.13億美元。今年1~4月,出口形勢更為嚴峻,出口額僅為1.32億美元,同比下降24.02%。其中,醫用耗材、診療設備、康復保健用品三大類産品均出現大幅下降。

  清單針對中低端醫療器械。《指令》旨在保護俄國本土醫療器械産業的發展和提高本土産品的使用率。清單中明確列出手術器械、醫用耗材、診斷儀器等60余種進口醫療器械産品,其中大部分産品涉及我國的優勢産品,且是我國對俄傳統出口品種,如一次性注射器、醫用紗布、B超和呼吸機等。

  新政雖然不只針對中國,但清單中的産品大多為我國的優勢品種,高端醫療器械被歐、美、日壟斷,短期內影響不大。目前,俄羅斯市場很多産品處於更新換代階段,新産品需要註冊,在新老産品更新換代、重新註冊以及更加嚴苛的註冊規定等方面都會對我國産品開拓俄國市場造成影響。

  企業當轉變出口方式

  筆者認為,中俄醫藥貿易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已經在這10年的發展中積累了經驗。俄羅斯作為全球關注的醫藥市場,進入者必然會面臨很強的競爭,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危機到來之時,本土企業應轉變觀念,開拓思路,調整産品結構,尋找順應市場變化的方法。筆者有以下建議:

  已經在俄國設立分公司的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與經銷商合作的意願,儘早在俄國投資設廠,化解新政對我國出口産品造成的貿易障礙。

  2.很多醫療器械和設備跨醫療和機電産品兩個領域,機電産品貿易是中俄進出口貿易中最為重要的産品,中俄兩國政府高度關注兩國機電産品的貿易與合作,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尤其是生産中高端産品的企業應積極參與兩國高層的互訪活動,提高曝光率。

  3.儘管俄羅斯經濟今年遭遇外界因素的影響增速減緩,存在盧布貶值、價格升高、民眾的購買欲不強的客觀現實,但中俄兩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勢頭有增無減,對我國企業加快進入俄羅斯市場起到了推動作用,本土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