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患者等檢查18分鐘死亡 急診容不下慢郎中

  • 發佈時間:2016-03-16 14:37:1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善水  責任編輯:吳起龍

  現代醫院的急診非常重視各個時間節點的把控,是不允許出現慢郎中的。當事醫院就這個病例中存在的醫療不足不容回避。

  陜西勉縣一名中年男子,因胸悶心慌到縣醫院看病,急診科醫生讓他先到心電圖室做檢查,但心電圖室不見醫生。18分鐘後,病人栽倒在地,醫生這才趕來。此後雖然展開了搶救,但患者終因“室顫”不幸身亡。

  現代醫院的急診非常重視各個時間節點的把控,是不允許出現慢郎中的。“室顫”(心室顫動)是一種非常凶險的病症,致死率很高。有數據顯示,有90%的猝死患者與“室顫”有關。在醫院管理日益標準、醫療流程日趨規範的今天,讓一名室顫患者等待18分鐘,是有違現代醫學要求的。

  這名患者因為胸悶、心慌、氣短來就診,並且“臉色蒼白,渾身難受”。從這些描述中看,這是一名典型的急診病人,而且是一名有著高度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因此,這名患者在就診之初,就理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接診醫生要求患者做心電圖沒問題,但安排一名病情相對凶險的患者進行檢查時,是不是應該選派醫護人員陪同?是不是應該提供平車搬運,而不是讓其自行前往?或者,為盡可能減少其活動,是不是應該讓醫生來床旁做心電圖?這些要求,都是危重患者管理的基本選項。從這些細節上看,當事醫院沒有做到規範地管理危重患者。

  按照原衛生部2009年印發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急診科應該配備心電圖機,急診科的醫生應當掌握室顫等疾病的心電圖診斷。也就是説,急診科應當具有緊急情況下為患者做心電圖並實施初步診斷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説,對於這樣一名具有潛在室顫風險的患者,在沒有檢測、沒有任何檢查的情況下,僅僅為了做一個簡單的心電圖,就白白荒廢18分鐘,這顯然不符合規範急診的管理要求。

  另外,從醫院的應急管理要求來看,在心電圖室、急診科這些關鍵部門,理應準備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替代方案。一家醫院把急診的心電圖工作安排給心電圖室沒有問題,但是醫院要有制度保證心電圖室24小時不離人。現在心電圖室的人員去了病房,急診這邊由誰替代,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流程。因為急診科會時常面對急性心梗、室顫一類的病人,心電圖的意義非常重大,讓這樣一個崗位18分鐘無人替代,不符合現代醫院管理要求。

  對危重患者疏于保護,急診建設不到位,醫院的應急管理有漏洞,共同催生了這樣一起急診室裏面的慢郎中,讓一名患者以一種令人遺憾的方式離去。雖然,相關的醫療結論並未最後做出,但當事醫院就這個病例中存在的醫療不足不容回避。這一案例也折射出我國當前基礎醫療設施的不足。在各界呼籲醫療資源下沉、更多患者向下分流的今天,發生在縣醫院裏面的這一幕,確實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