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國家衛計委聯手教育部多措並舉讓兒童病有所醫

  • 發佈時間:2016-02-25 08:44: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董偉  責任編輯:吳起龍

視覺中國供圖

  2月24日,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表明心跡:即便沒有數據證明新近兒科診療出現井噴的狀況,兩部委仍決定長短結合多措並舉解決兒科醫生短缺問題,用以回應公眾連日來對此的深切關注。這些舉措包括加強兒科醫生的培養以增加服務供給、完善薪酬體制以提高職業吸引力等。

  據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目前,我國0~14歲兒童總人數約2.3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18%。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約為11.8萬人。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日本3國每千人口兒科醫生數為0.85~1.3人),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存在較大缺口。

  此種現實造成了兒科醫療服務普遍的緊張局面。據統計,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人次數約為17人次,是其他執業(助理)醫師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擔的出院人次數近200人次,是其他執業(助理)醫師的2.6倍。此一局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將更趨於嚴峻。

  另外,去冬以來,媒體對兒科一號難求進行了連續的大範圍報道,使得社會各界皆為之憂慮。國家衛計委迅即進行了多方調研,儘管並未證明這種憂慮有其特殊的狀況,甚至兒科病床使用率較以往同期還有所下降,但是人們的憂慮仍在傳染、加深。兒童“病無所醫”的惶恐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

  事實上,在近距離考察兒科醫院時,人們很容易發現短缺的“病因”: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若再向源頭深究,有人即指明,1998年,教育部調整高校專業目錄,“兒科學”就調整沒了,這就使得兒科醫生成為無源之水,埋下了今日的禍根。

  今日,教育部高教司農醫處處長王啟明稱,當年專業調整並非是將大學本科兒科專業取消,而是將之併入臨床醫學專業。這既是遵循國際慣例之故,也是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選擇。況且,從實際看,2015年,可以作為兒科醫生來源的臨床醫學和中醫學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了9萬人,足以表明其來源不是問題之所在。“我們也進行過專門研究,從反饋意見看,當前兒科醫生缺乏吸引力,醫學畢業生不願意入此領域。”

  儘管如此,教育部已經同意支援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並將於今年7月開始招生。同時,教育部要求38所高水準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另外,根據衛生計生行業部門對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教育部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促進院校教育與畢業後教育的有效銜接。

  國家衛計委也拿出實招:大力開展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在“十三五”期間,將兒科專業的招收規模從每年4000人提高到5000人,並且隨著兒科崗位吸引力的增強,進一步擴大之;在今年啟動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試點時,優先考慮兒科發展需求,面向未來,著手培養一批高水準的兒科專科醫師;持續深入做好兒科專業繼續醫學教育,動員組織重點兒科醫療機構加強進修教育、遠端培訓,重點為中西部地區培訓一批兒科骨幹人才,減少兒科疾病從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地區跨區域就診人數,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副司長金生國稱,“通過綜合施策,到2020年,我們力爭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對兒科人才隊伍的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