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北京居家養老進入“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1-25 0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北京養老機構長期冷熱不均。一方面,不少養老機構床位空缺,另一方面老人很多需求又得不到滿足。在昨日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的《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進展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多個相關部門領導詳解居家養老一年來的成績,同時也提出新的計劃。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北京推動居家養老發展新舉措引入“供給側改革”思路,發展新模式、新服務,包括研究險資深度介入居家養老、以房養老試點和籌建長期照護保險企業以及鼓勵險資建養老社區、構建居家配送服務體系等。

  繼續堅持“以房養老”試點

  自以房養老提出至今,似乎一直不被大多數人看好。以房養老模式在推進過程中也困難重重。

  2014年6月,保監會發佈《關於開展以房養老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長時間只是傳言的以房養老從概念推進變為現實。《意見》明確,我國所推行的以房養老(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就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

  當時,《意見》確定的試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時間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其中北京選擇了在右安門街道開展以房養老試點。然而,在以房養老業務開展後一段時間,市場頻頻傳出北京等地以房養老“水土不服”,相對於規模龐大的老年人群來説,選擇此産品養老的人數可謂寥寥無幾。

  業內表示,對於以房養老的新模式,不僅市場反應冷淡,就連保險公司敢於率先“吃螃蟹”的也少之又少,大多數企業對進入此領域還相對謹慎。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昨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也公開承認,在北京以房養老確實經歷了“寒冬”,沒有得到大家的響應,然而今年北京仍將堅持繼續支援開展以房養老試點。“希望能夠把老人手中潛在的資源都調動起來發揮作用,原本的以房養老模式確實需要調整細節政策,同時也要拓寬視野,通過房屋置換、租賃等方式進行以房養老都是政府所支援的行為。”李紅兵表示。

  鼓勵險企辦養老社區

  具體來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此前透露,今年北京將支援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按照整合資源、完善服務、統一標準的思路,制定全市統一的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房屋抵押登記合同範本,建立“以房養老”抵押登記專項綠色通道。

  步入“十三五”開局之年,北京的養老市場又出現了“養老社區”這一稍顯陌生的概念。而這一提法的由來就是日前市老齡委在介紹今年北京老齡工作要點時提出,本市將研究保險業建設養老社區扶持政策,鼓勵保險業出資在京建設養老社區,研究土地、稅收等相關扶持政策。

  近幾年,北京對於養老的支援力度已經達到國內的高位狀態。此前,北京已經將社會力量建設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階段支援標準大幅提高,由原來每張床位8000-1.6萬元的市級支援標準提高到2萬-2.5萬元,並且區級資金按1:1比例配套支援,使社會力量建設一張養老床位可獲得4萬-5萬元補貼。

  此外,社會資本經營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運營階段補貼標準也有所提高,由原來收住一位老人每月200-300元提高到300-500元。然而,如此高的資金支援卻讓不少民營養老機構望而卻步,有養老機構經營者表示,養老機構運營初期投入巨大,獲利卻很難,對於這筆補貼的需求非常大,但獲取難度也太大。

  “政府對於體制外的投入一向審批嚴格,對於補貼養老機構,需要合法産權證,以及嚴格的消防驗收、設計要求等,所有程式都十分嚴格,無形中將很多機構擋在了享受補貼的資格範圍外。”李紅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而且有養老機構負責人稱,申請補助有關政策中“土地必須自有”這一條件擋住了大量社會辦養老機構。事實上,除了幾個地産公司辦的養老院能夠滿足“土地自有”條件之外,其他民辦養老院基本上都不滿足這一條件,因為土地都是租來的。

  對於上述問題,李紅兵反覆強調要做出改革,“十三五”期間,北京將改變單純為養老機構進行資金補貼的方式,通過設立産業引導基金、以獎代補、項目補貼等方式扶持社會力量投資養老産業。具體來説,將鼓勵保險業出資在京建設養老社區,研究土地、稅收等相關扶持政策。而且,本市初步確定市財政安排首期資本金至少2億元投入探索設立實際養老服務産業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養老項目,在分配中引入競爭機制。

  社區醫養進入快車道

  “醫養結合”不僅是目前中央、地方都在力推的養老發展主流模式,也是能更充分滿足大多數老年人養老需求的經營思路。“此前,北京有很多養老機構建成後空置現象嚴重,而醫養不能結合就是原因之一。”李萬鈞昨日在發佈會上直言。

  在業內看來,醫養結合實現的瓶頸之一就是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者社區內醫療機構未獲得醫保資格。對此政府已經有所注意,此前,北京曾明確為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獲得定點醫保資格開闢“綠色通道”,讓這些機構不用再長期排隊等候醫保申請。市人社局副巡視員徐仁忠在發佈會上介紹,目前北京全市共有2188家定點醫療機構,其中社區醫療、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佔到了68%。而昨日,在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科學調控人口規模和應對人口老齡化聯組討論會議”上,市衛計委副主任耿玉田還進一步表示,到2017年,北京將有50%以上的養老機構實現醫養結合。

  其實,根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北京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也在北京“十三五”規劃建議發佈同日提到了這一問題。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醫療機構養醫銜接程度不高。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未能有效銜接,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不足,護理床位比例偏低,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設施功能不完善。業內表示,這種問題在北京也仍然存在。因此,民政部與多部門聯合在北京市一福等機構開展了試點,總結出整合照料、聯合運作和支撐輻射三種模式。

  根據試點經驗,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醫養結合服務將特別注意鼓勵社會力量和資本參與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作用,引入市場競爭,讓各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養老機構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運營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産業。為了防範市場風險,該負責人還透露,我國將出臺和完善相關服務標準、設施標準和管理規範標準,制定醫養結合機構的準入、退出機制,規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市場行為。

  有專家提出,在養老産業發展過程中,醫療資源的深度介入不可避免,如果不在發展養老的同時推進醫養結合,那麼這一領域很可能成為未來制約養老産業發展的短板。

  整合頂層機構

  李萬鈞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還表示,為了協調各部委更方便地展開養老工作,今年北京還將建立養老工作協調小組。

  目前,北京已經整合了養老頂層機構的力量。李萬鈞介紹,民政局、人力社保局、衛計委、財政局、組織部的主要領導都被列為市老齡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老齡委”)的副主任,副市長王寧為主任。

  李萬鈞表示,由於此前老齡辦沒有明確級格,級格挂在北京老年協會下,老年協會和老齡辦都是副局級單位。李萬鈞表示,老齡辦由虛變實是沒問題的,各區將來就會倣照市的模式,目前的科級都會調整為處級,市編辦已經答應。

  不僅如此,北京還建立了一套制度,要求52家成員單位每年完成任務的情況在年底都要進行述職。“比如今年要試點老舊樓房裝電梯,現在就由市住建委來承擔。”李萬鈞説。但這並不意味著只由某一個部門獨自承擔,李萬鈞表示,針對一些重點項目,幾個部門將共同協作完成。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南淄博/文

  北京居家養老規劃

  2015年

  全市共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單位14788家,包括百貨購物、餐飲等九大類服務。配套的居家養老需足夠的服務單位,對居家養老服務進行購買模式是一種趨勢。

  2015年1-10月

  全市新建老年人家庭病床數252張,為符合老年人優待政策的老年人免費查床1588次,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65歲以上老年人170余萬,確保醫療服務品質安全有效。

  2014-2016年

  全市共需建設床位規模在50-100張床的208個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每年為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

  2016年

  市民政局將集中支援朝陽區試點建設80個、海澱區試點建設10個具有文化娛樂、日間照料、精神關懷、養老助餐服務等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驛站。

  2016-2020年

  北京養老機構將新建5.1萬張床位,其中政府兜底的“保障型”床位佔30%,服務失能老年人的“護養型”床位達到總床位的70%。全市養老床位將達15萬張。

  京津冀內異地醫保實時結算破冰

  北京將與河北實現省級統籌對接

  自去年北京、天津、河北簽訂了《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後,京津冀區域內異地養老成為消費者和社會資本關注的新熱點,但不少人都表示,三地醫保互聯互通是阻礙京籍老人嘗試出京養老的主要障礙。

  對此,昨日市人社局副巡視員徐仁忠明確表示,目前退休後的異地安置人員,以及在北京工作、在河北居住的在職人員都可以在河北享受北京的醫保報銷政策了,現在的問題是異地就醫難以實時報銷。為解決這一問題,徐仁忠表示,北京、河北已經確定將從省級對接統籌,為實現實時報銷鋪路。

  徐仁忠表示,異地就醫實時報銷結算面臨的困難就是,河北有十余個統籌地區,而北京實行的是全市統籌,因此,即使實現異地醫保報銷也無法實時兌現,有的地方報銷時間會長一些。“按照人社部部署,北京將與河北省形成系統上的對接,河北省內的各個統籌地區的資訊和該省對接,由河北省統一起來。”徐仁忠坦言,這個系統的改革完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北京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