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北醫三院孕婦事件"醫患各執一詞 官方望依法處理

  • 發佈時間:2016-01-18 09:36:15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汪丹  責任編輯:吳起龍

  昨天2時31分,一篇關於“北醫三院打砸事件的説明”的微網志文章,再一次將“孕婦楊女士搶救無效死亡事件”推向高潮。發帖人稱自己是死者楊女士的丈夫,他否認醫鬧,並指北大第三醫院有醫療過錯。對此,北醫三院昨天選擇了沉默,並且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

  今年1月11日,34歲的孕婦楊女士猝死北醫三院病房。此後,圍繞這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女研究員的猝死,引發了“家屬醫鬧”、“院方用藥錯誤”、“單位發公函交涉”等種種説法。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了解到,目前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尚無結果。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們同情逝者楊女士,堅決支援醫患雙方依法處理此事,同時也反對和譴責醫鬧行為。”

  這到底是一起患者所説的“不負責任導致的醫療事故”,還是醫院所説的“主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許多疑問,有待權威部門出具的報告及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給出答案。

  【焦點一】

  有沒有醫鬧

  根據1月16日北醫三院公佈的情況,産科患者楊女士34歲,妊娠26+周,患有高血壓合併子癇前期,于2015年12月28日收入院。2016年1月11日出現胸痛繼而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經多科室聯合搶救無效死亡,初步判斷猝死原因為主動脈夾層破裂,屍體解剖所見符合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

  院方説,楊女士死亡後,醫院與患者家屬和單位領導多次溝通,説明病情及搶救經過,並建議屍體解剖查清死亡原因。但家屬數十人聚集並滯留北醫三院産科病房,大聲喧嘩辱罵,打砸物品,追打醫務人員。

  對此,患方承認曾于12日和13日上午與醫生發生兩次衝突,但並無醫鬧行為,要求醫院公佈“打砸”的錄影證據。同時,對於網傳的索賠醫院1000萬一事,患方稱子虛烏有,已經請律師介入。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王雙京律師介紹,去年“醫鬧”正式入刑。依刑法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産、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只是有沒有醫鬧,需要證據證明。

  【焦點二】

  用沒用錯藥

  患者丈夫説,由於楊女士患有高血壓合併子癇前期,主治醫生給她的治療方案是輸硫酸鎂,每天使用輸液泵輸液10個小時,結果妻子出現口乾舌燥等諸多不適症狀。患者丈夫認為,由於醫生用藥錯誤,妻子很可能是發生了藥物中毒。

  對於患方質疑的“硫酸鎂”問題,記者了解到,硫酸鎂是治療重度子癇前期解除血管痙攣的一線用藥,全世界所有産科指南和教科書均是如此。楊女士患有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五種狀況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採取藥物治療不可避免,臨床上最常用的藥物就是硫酸鎂。雖然硫酸鎂可以控制妊娠高血壓嚴重的綜合徵,但它還是一種中樞抑製劑,使用過量會引起呼吸和心率抑制甚至死亡。

  至於有無過量問題,還需等待權威調查結果。但僅從治療子癇的角度説,不用硫酸鎂,可能患者就會更早出現生命危險。另外,如果如網上所説楊女士第一胎已經發生過子癇、早産,的確屬於高危産婦,風險本身就很大。

  【焦點三】

  該不該發函

  “國家頂級研究機構代表職工,向國家頂級公立醫院發紅頭文件進行交涉,你是否支援將該研究所拉進就醫黑名單?”有網友昨天提出這個問題,還真有不少人投了贊成票。很明顯,這裡面暗指的就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北醫三院。

  此事的起因是一份公函。1月14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網上公佈致北醫三院的公函,裏面提到:本著尊重生命、死者為大的原則,請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對楊冰離世的原因做出公正透明翔實的調查,給出一份真實、完整的結論,給楊冰同志及其家屬一個明白、公正、合理的交待。

  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強勢”部門介入醫療糾紛,給醫院施壓。隨後,中國醫師協會發文公開支援院方,並質疑公函的程式合法性。

  律師王雙京認為,在我國,公函是指正式的或官方的書信,是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間商洽和聯繫工作時使用的一種文體。從這一點上説,理化研究所出具這份公函並無不妥。另外從公函的內容來看,表達了對職工楊女士的關心,並無過激字眼。“至於公函中公開了楊女士的名字,只要家屬同意也不構成侵權問題。”

  專家釋疑

  何為主動脈夾層?

  北醫三院的説明中提到:患者楊女士因主動脈夾層破裂搶救無效死亡。主動脈夾層到底是一種什麼病?記者聯繫到曾成功完成6例主動脈夾層破裂手術的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暢。

  “和羊水栓塞一樣,主動脈夾層破裂雖少見,卻是個很容易要命的病。”舒暢説。

  主動脈的血管壁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正常情況下,它們緊密貼合,一同運載血液。當遇到先天發育不良,如馬凡綜合徵、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後天發生異常,如主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炎性疾病等;高血壓患者等血壓長年處於高水準,主動脈長期受到血液流量的高速衝擊時,都容易造成血管內膜被撕裂。一旦內膜裂開,內膜會逐漸剝離、擴展,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形成所謂的“主動脈夾層”。由於主動脈驚人的血量、血流速度,多數病人在起病後數小時或數天內死亡。知名的美國女排運動員海曼就死於此病。

  舒暢介紹,嚴重的主動脈夾層破裂情形需要做開胸手術,但風險很高。“這種病容易漏診,因為它跟羊水栓塞一樣,又急又險。”

  根據國際上的醫學數據,主動脈先天發育不良的人是主動脈夾層病的高發人群,平均存活年齡不到50歲。舒暢提醒先天發育不良的患者最好通過CT檢查,接受治療後再懷孕。如果孕婦突然發病,再加上患有高血壓合併子癇前期,就非常棘手了,死亡率很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