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民營醫院資本戰車開啟 公立醫院暗潮涌動

  • 發佈時間:2015-03-28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協和醫院婦産科已經有3名擁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到我們這裡執業,還有一名多點執業合同正在簽訂中,其中一位副主任醫師去年10月從協和醫院辭職,到我們醫院擔任婦産科主任。”北京美中宜和醫院一位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加上兩年前從協和醫院婦産科跳出“體制墻”的副主任醫師龔曉明,以及網路紅人、被譽為“急診女超人”的協和醫院急診科大夫于鶯,美中宜和醫院目前至少有5名原協和醫院的大夫在該醫院執業。

  北京另一家外資婦産科醫院和睦家醫院多點執業的醫師更多。一位和睦家醫院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經有超過50名來自北京各個三甲醫院副高以上職稱的醫師在該院執業。

  去年8月1日起,新修訂《北京市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開始施行,該法規在行業內被認為是各省市多點執業新規中步伐邁得最大的。

  有行業人士認為,在政策利好下,公立醫院醫生不願意脫離體制的傳統觀念正在發生改變,而轉捩點發生在部分民營醫院擁有技術和資金優勢的專科領域。

  民營醫院受追捧

  “在美中宜和即將開業的萬柳醫院,我擔任婦産科主任,同時還擔任集團婦産科方面的管理工作。”正在深圳出差的丁西來在電話中説。

  丁西來去年10月辭去北京協和醫院的工作,跳槽到美中宜和醫院任婦産科主任。做出這一舉動,頗令丁西來的同事感到吃驚。因為他並非到了退休的年齡,而是40剛出頭,年富力強,這樣的年齡就決意脫離體制,離開協和醫院婦産科這個國內響噹噹的平臺,不能不讓人驚訝。

  “不願意待在公立醫院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你在公立醫院可能需要一天看100個病人,短短的時間裏,你誰也沒有看仔細,”丁西來解釋,“醫患問題、病人對醫生的不信任就此發生,而你也感覺自己只不過是台機器,而在這裡,我一個病人可以看20分鐘,甚至半小時,完全可以解決病人的焦慮。”

  個人簡歷顯示,丁西來1996年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2001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取得婦産科學碩士學位,後考入協和醫院,師從著名婦産科專家沈鏗,2004年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丁西來留院工作,2009年成為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

  除了丁西來以外,另有兩名協和婦産科的專家來美中宜和執業,其中包括協和醫院婦産科一位學科帶頭人。

  早在兩年以前,從體制出走的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龔曉明選擇就職于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同時,他也選擇了位於北京的美中宜和作為自己多點執業的地點。而另一位吸引眼球的人物是“急診女超人”于鶯。

  2013年6月于鶯宣佈脫離協和醫院急診科之後,這位網路紅人在公眾視線消失了一年,去年7月,她宣佈擔任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CEO。今年4月,這個顯得獨特的“綜合門診中心”即將在北京開業。

  北京另一家頗有實力的民營醫院和睦家也在最近大半年的時間裏吸引了不少國內知名醫療專家加盟。和睦家醫療集團市場部經理武秀琴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副院長沈明教授、朝陽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馬頌章都選擇到和睦家醫院多點執業,目前選擇在和睦家多點執業、來自北京各大三甲醫院的醫師已經超過50人。加上以前即加盟的國內高級職稱醫師,比如曾任上海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的張強,到和睦家擔任血管外科主任,在和睦家執業的國內三甲醫院醫生不在少數。

  “雖然公立醫院是基本,但是未來民營醫院的替代作用不可或缺,科技力量也會逐漸追趕上來,來民營醫院,我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也對民營醫院的未來充滿信心。”丁西來表示。

  公立醫院劣勢

  “中國的公立醫院體制,就像一個怪胎,應該打破才行。”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直言不諱。

  莊一強表示,醫生這一職業自古以來,不管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靠手藝吃飯的行業,醫生就像手藝人、藝術家一樣,是自由執業者,靠技術和經驗在市場中競爭。但是,目前國內的醫療行業,公立醫院依靠級別和編制,把醫生都束縛在固定的醫院內,醫療資源無法自由流動,外來資本有心無力,無法發揮資本的優勢參與市場的競爭。

  醫療行業內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國內的多點執業政策只能算一個過渡的政策。從多點執業開始,醫療資源應該逐步打破公立醫院體制的束縛,走向市場化。最終,醫生應該形成自由執業。

  莊一強認為,對於公立醫療體系來説,要想將醫改推進下去,必須做兩件事,才能解決市場中迫在眉睫的矛盾。第一是取消所有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這一條雖然以前在醫改文件中提了多次,但是始終不能有所推進。第二是取消醫生的編制,讓其成為自由人。

  目前,國內所有公立醫院的護士體系已經基本上取消了人員編制,但是醫生卻基本上都屬於在編人員。醫生不流動、公立醫院的市場壟斷地位無法撼動,這一局面和許多發達國家的醫療體制迥然不同。

  據行業人士介紹,在美國,80%的醫院屬於私立醫院,公立醫院只佔20%。但是,80%私立醫院中,有80%又屬於非營利性醫院。

  “目前,醫療資源向民營醫院流動只發生在幾個民營醫院具有優勢的專科領域,比如民營醫院力量比較強的婦産科,未來還有牙科等等,但是將來,越來越多的領域民營醫院會逐漸佔有優勢,那時人員流動將更為廣泛。”莊一強分析。

  就職于著名諮詢企業的資深醫療管理專家劉宇剛認為,目前對於市場需求來説,醫療資源的流動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急需解決醫改才能夠推進下去,但是這並不表明醫改這個複雜的問題就只有這一個矛盾要解決。

  “醫改是勢必要改,否則一個個矛盾都會逐漸顯現出來,”劉宇剛分析,“不管情願不情願,衛生主管部門正在推動醫生多點執業,希望把醫生的生産力釋放出來。但是,未來支付制度不改,醫保報銷只有一個社保買單也不可能形成市場競爭和選擇,這個矛盾日後也會逐漸爆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