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仿製藥産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 發佈時間:2015-01-15 08:40:20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摘要:隨著大量國外專利藥到期、國內相關政策趨向鬆動,中國仿製藥産業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到2015年市場規模可能會接近5000億元。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內藥企可以舒舒服服過上好日子,技術能力落後、産業發展滯後等因素仍是巨大的鴻溝。
專利懸崖加速市場擴容
2014年,國內仿製藥進入發展高潮。如2014年5月,輝瑞生産的萬艾可(俗稱“偉哥”)在中國的專利到期後,國內就有近二十家藥企第一時間申請了仿製版“偉哥”的生産批件。
發展到9月2日,國産“偉哥”——白雲山旗下“金戈”(枸櫞酸西地那非片)正式拿到“準生證”,這也是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的首個中國“偉哥”生産批件。而9月18日,廣藥白雲山宣佈,粉紅菱形小藥丸金戈將於10月底正式上市,旨在爭奪ED(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的百億市場的份額。
其實“偉哥”的搶倣大戰只是國內仿製藥市場的冰山一角。在癌症、心腦血管等大病領域,搶倣大戰早已打得不可開交。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CDE)的數據顯示,僅2014年上半年,1.1類仿製藥申報達到101個,3.1類仿製藥達到751個,6類仿製藥達到1033個。
國內藥企之所以如此熱衷於仿製藥,這主要得益於高素質人才的大批涌現及領導者創新思維的崛起。近年來,由於CRO行業及跨國藥企在我國的大力發展,間接為國內藥企提供了大量的藥品研發人才。再加上國內各路藥企豪強也紛紛開出高薪、重崗延攬人才,一大批在CRO企業或者跨國藥企接受過系統培訓,擁有高度專業研發水準的研發人員進入國內藥企,使國內藥企研發人員隊伍空前壯大。在擁有空前“奢侈”的研發隊伍後,國內藥企領導者對於仿製藥的態度也日趨明朗,研發投入、研發團隊自由度、激勵機制等都在迅速完善,從靜觀其變到主動出擊,越來越多的國內藥企開始殺入這片紅海。
同時,“專利懸崖”的到來,也促進了國內仿製藥藥企的投資熱情。從2012年到2016年底,全球將有超過600種專利藥陸續到期,其中包括曾佔據世界最暢銷藥物榜單前20名中的18種,如托法昔布、帕瑞替布、利伐沙班(拜瑞妥,rivaroxaban,Xarelto)、阿普替尼、阿法替尼(Afatinib,Gilotrif)、依度沙班、達比加群酯(泰畢全,Pradaxa,dabigatranetexilate)、索拉菲尼等。
此外,全球醫藥市場的進一步擴容與各國政府的支援也使得國內藥企在仿製藥市場跑馬圈地。美國每年在創新藥領域都推出大量重磅級産品,其仿製藥行業規模同樣可觀。2008-2013年,仿製藥在美國市場佔比約為90%。受“專利懸崖”影響,預計2014-2016年,美國每年有400億美元的專利藥銷售額轉化為仿製藥。而為節約醫療開支,美國政府十分鼓勵仿製藥的發展且美國民眾對仿製藥的接受認可程度也比較高,這為仿製藥的發展提供了良機。
日本的仿製藥市場也較為龐大。雖然日本半數醫生不同意使用仿製藥,尤其是抗癌藥和降壓藥。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醫療費用節節攀升,健康保險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仿製藥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據日本財政部門推斷,改用仿製藥將使醫療費用大幅減少。在此基礎上,2011年厚生勞動省從原材料供給、藥品安全相關資訊提供、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方面給仿製藥生産創造了有利條件。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出於費用考慮,開始選擇使用仿製藥。厚生勞動省2018年3月底仿製藥份額佔到60%以上的目標指日可待。
歐盟的仿製藥幾乎佔歐洲整個分銷藥品的50%,雖然以金額算,仿製藥僅佔18%,但隨著歐債危機下各國財政緊縮,部分國家均會通過大幅提高仿製藥的使用比例降低醫療支出。歐洲仿製藥協會(EGA)2011年估算,仿製藥每年為歐盟節省約300億歐元開支。
歐洲其他主要國家也給仿製藥更寬容的態度。比如,2010年英國衛生部意欲將仿製藥處方率從83%提高到88%,期望每年節省大約4900萬英鎊開支;希臘也于2011年引入藥品支出遏制措施,提出加強對仿製藥的使用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歐盟大多數主要機構一致達成共識:由於仿製藥推向市場的時間過長,因此歐盟將繼續探索用政策縮短仿製藥的審批、註冊流程。
打贏搶奪戰得靠自身實力
即便仿製藥市場前景誘人,但在國內,藥企要想將其市場潛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報表並非易事。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藥企仍然“攬不了瓷器活”,受到首倣競爭、政策、專利保護等影響,使得我國仿製藥與其他仿製藥生産大國(如印度)仍有較大的差距。
2014年7月,雙鷺藥業與正大天晴就達沙替尼的首倣之爭一時成為業界熱事。同月28日,雙鷺藥業董秘梁淑潔罕見的發佈了長達萬餘字的長篇回復,針對達沙替尼的質疑一一駁斥。回顧爭議整過程,只因正大天晴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在達沙替尼未過專利保護期的情況下,靠CXHS1200205-CXHS1200208四個受理號,按3+3程式提前拿到了相關生産權,而雙鷺藥業則是利用相關劑型欲爭奪該産品的首倣權。從這場混亂的首倣爭奪戰中不難看出,我國“藥企千方百計爭首倣”的情形必定會對整個仿製藥産業造成影響。
同時,相關專利政策也阻礙著我國仿製藥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印度傳統以來對於那些在藥物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長期投資的藥企很少提供專利保護,印度藥企也更專注于仿製藥的研發,一旦有新藥入市,他們便迅速推出類似的藥物。而在中國,為鼓勵新藥研發,對新藥的專利往往都有明確保護時期,使得相關藥企難以大展拳腳。
除了專利制度有待突破,我國藥品品質監管等一系列指標也有待改進。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執行的仿製藥品質標準太低,技術審評要求的技術門檻過低,致使國內制藥企業幾乎無需進行深入研究即可達標。因此,我國的一些仿製藥目前能做到的僅是化學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臨床等同還遙不可及。
正如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邱利焱所言,國內審批上市的仿製藥在有效成分上沒有問題,但是有效成分只是藥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有輔料。國內外的差距,其實往往體現在輔料的品質上。
事實上,為縮小仿製藥與原研藥相關差別,我國相關部門于2014年明顯加快了相關法規政策的出臺。如年初發佈的《普通口服固體製劑溶出曲線測定與比較指導原則》、《口服固體製劑參比製劑確立原則》,以及11月14日在北京召開的關於生物仿製藥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的徵求意見稿討論等。
“對於這些法規政策的出臺,我認為均是一致性評價要求的結果。而一致性評價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中國目前執行的仿製藥品質標準太低,技術審評要求的技術門檻過低,致使國內制藥企業幾乎無需進行深入研究即可達標,所以需要加強各項法規。
”廣東天奧醫藥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曾軍如是説。
實際上,以生物仿製藥法規為例,有相當大一部分國家在該領域的法規處於空白或是言之不詳的狀態。因此,CFDA即將出臺的生物仿製藥指南無疑是對我國相關企業與行業的一種高要求。
對此,曾軍認為,由於生物製品屬於大分子製劑,對於合成構建、工藝等都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同時加之體內作用免疫原形等複雜性,所以對該類製劑的仿製更是需要嚴上加嚴。這或許也是大部分國家對於生物仿製藥一直以來都是抱以極其謹慎態度的原因。即使是作為世界最具權威的監管機構之一,美國至今都還沒有批准生物仿製藥,由此可見,生物仿製藥是個炸彈似的存在。
與此同時,國內藥企要想在相關仿製藥市場“一展宏圖”,在實際運作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否則也只會陷入發展困境:
第一,研究原研藥專利。仿製藥開發前,應對其專利進行詳細分析,這包括三個層次:1.化合物的專利,即核心原料藥成分必須一致;2.藥物晶型的專利,如溶解性和體內外代謝的差異;3.製劑工藝的專利,需要仿製藥企業提前做好準備。因為仿製藥經常捲入專利糾紛,很可能與仿製藥企業只關注了化學成分相同,卻忽略了避開工藝專利有關。
第二,控制品質。研究仿製藥,應選擇具有相應水準的臨床研究單位和實驗室。仿製藥不僅要和原研藥具備一定的生物等效性,還要保證不同批次的效果相同,品質穩定。這其中需要注意保證和原研藥的規格、劑型一致。例如原研藥是片劑,仿製藥也應當是片劑。因為原研藥企業以片劑做了很多研究,效果和副作用都已經比較清楚。規格也是如此,在國內,很多仿製藥的規格要低於原研藥,這會影響服藥效果。劑型、給藥途徑都需要與原研藥一致,這不僅節省了更改劑型後反覆試驗的成本,還能保證藥效。
第三,把握市場。原研藥基本已經開拓了相應市場,但國內藥企應當做好規劃。目前國內藥企的市場規劃和開拓能力都很強,在競爭中應當突出特色。
此外,曾軍還進一步表示,“除藥企加強自身實力外和相關政府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法規外,相關部門在日後還應該傾力去引導國內藥企做好自身産品的藥物經濟學評價工作,因為這才是仿製藥存在的核心條件,也只有如此,國家醫保才能將大筆費用支付到高品質的仿製藥,讓廣大病患在較低的醫療負擔下,獲得較高的醫療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