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我的醫生”在網上(聚焦·網際網路醫療初探)

  • 發佈時間:2014-10-31 08:46:2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喻思孌  責任編輯:孔彬彬

  人民視覺

  網路問診醫生“搶單”

  移動醫療將醫生和患者交流的場景搬到了網上,使得預約掛號、醫學諮詢、導診服務“移動”起來

  李百成在山東青島嶗山區從事海洋研究工作。最近,他下載了手機軟體春雨醫生,預約了青島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醫生李秀英的門診號,要為3歲的孩子看病。李百成在網上諮詢李大夫,通過手機成功預約門診。他感覺醫生服務態度好,講解耐心,讓自己省去不少時間。

  移動問診是春雨醫生“空中醫院”的一項重要功能。用戶的提問通過軟體推送到相應科室,醫生可以搶答,後臺也會快速匹配醫生,不能匹配的會使用人工方式干預。

  春雨移動健康首席執行官張銳介紹,春雨醫生簽約4萬名二甲、三甲主治醫師以上資格醫生,用戶的任何問題都能在半小時內得到答覆。醫生不能單向關閉問答,只有用戶諮詢完或不再提問的24小時後才能關閉。

  “這有點類似打車軟體的模式,醫生通過接單獲得收益,用戶給予評價。”張銳説,他們想做的是借助網際網路改善醫療服務,推動醫生和用戶互動。

  春雨醫生還開發了“自查”功能,用戶在選中手機人體圖中的相應部位後,可以查看病症的表現及其發生概率。如果進一步諮詢,可以付費進行電話諮詢或定制“私人醫生”服務。張銳最看重的是用戶養成健康管理的習慣,平臺由此積累起醫患互動的數據。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軟體最終能理解用戶需求。

  丁香園最初是一家提供醫學論文下載、學術資訊交流的網際網路公司,擁有近200萬註冊醫生資源和龐大的醫學數據庫。“丁香醫生”是其兩年前面向用戶推出的健康管理産品,在上面,用戶可以搜索醫生和藥品資訊。

  目前,類似丁香醫生、春雨醫生的移動醫療産品,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噴涌而出,各大應用商店中有關醫生、醫療的應用呈現迅速增長之勢。但不管模式如何,它們試圖探索搭建起醫生和用戶之間橋梁,搶佔未來發展先機。

  移動醫療將醫生和患者交流的場景搬到了網上,使得預約掛號、醫學諮詢、導診服務“移動”起來。在新的平臺上,用戶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患者,更多的是那些感覺到身體不適、對健康管理有需求的人群。

  對用戶來説,線上問診,帶來的不單單是便捷,因為有了統一的管理平臺,預約看病、諮詢解答的過程都會被記錄,從而形成一個電子檔案,未來有望實現從“我去看醫生”到“醫生看我”的轉變。

  碎片時間創造價值

  移動醫療平臺有效利用了醫生們的零碎時間,它們積攢在一起,形成巨大的醫生知識體量,還能激勵醫生樹立個人品牌

  中國醫生收入不高,尤其是主治醫師級別的醫生,薪酬相對微薄。他們用自己掌握的醫療知識,完全可以解答用戶的常見病問診需求。網際網路與醫療聯姻,為醫生開闢了一條獲取陽光收入的新途徑。

  在春雨平臺上,醫生提供網路問答、電話諮詢、私人醫生等服務,不僅能獲得付費用戶報酬,還能得到春雨醫生的補貼。張銳告訴記者,春雨醫生平臺上有接近10%的簽約醫生每月能有可觀的收入。

  移動醫療平臺有效利用了醫生們的碎片化時間,這些零碎時間積攢在一起,形成巨大的醫生知識體量,激勵醫生樹立個人品牌。例如,春雨醫生簽約的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科主治醫師歐茜用細心週到的服務,既贏得了患者的認可,也獲得了經濟收益。

  移動醫療平臺的出現,有助於改善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張銳介紹,春雨醫生3年多來積累了5000多萬道問題,以每道問題在醫院平均花費10分鐘算,相當於增加了800萬小時的醫療資源供給。

  網際網路平等、共用的特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緩解醫療資源不平衡。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千人醫生擁有量1.5人,而農村每千人醫生擁有量只有0.47人。春雨醫生目前的活躍用戶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正是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

  “我們希望創造‘我的醫生’概念。”張銳説,在春雨平臺上交流,讓醫患關係 “移動”起來,有助於建立用戶和醫生之間長期穩定關係。

  移動醫療也被認為是下一個極具潛力行業。今年8月,春雨醫生完成了5000萬美元新一輪融資。此後,丁香園獲得了騰訊7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掛號網獲得了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在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看來,丁香園可以將自己百萬級別的專業醫生用戶和醫學數據庫資源,與騰訊微信、QQ等用戶入口對接起來,彌補自己的短板,打通從醫到藥再到患者的封閉醫療産業鏈。

  不過,不管是線上問診還是電話諮詢,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不可能真正用於診斷階段。張銳表示,春雨醫生的定位不是一個醫療産品,而是健康管理産品,它提供的是基於真實醫生的“輕醫療”服務。

  移動醫療仍在“燒錢”

  移動醫療主要的價值,在於培養人們健康管理的意識。目前,人們對移動醫療的認知度大多還停留在好奇層面,深度用戶不多

  與春雨醫生不同,移動醫療的另一個切入口是通過智慧可穿戴設備,採集到用戶健康數據,並以此為核心串聯相應的看病、用藥等環節,形成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醫療生態系統。

  百度、小米、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或從電商,或從數據處理的優勢出發,搭建智慧健康數據管理的平臺,培養生態鏈條。

  今年9月,以製造手機見長的小米完成了對健康監測設備企業九安醫療的2500萬美元注資,重點發展可穿戴式産品;而百度在搭建“百度健康”平臺同時,還佈局了智慧硬體平臺,主打健康監測,今後將用大數據與醫療服務結合起來。

  阿里巴巴則直接滲入醫療服務環節,佈局未來醫院計劃,與醫院合作,向線下實體醫療機構挺進。按照阿裏未來醫院計劃,用戶只要在支付寶客戶端添加合作醫院的公共服務號,綁定自己的醫療卡,就能在看病前先通過支付寶掛號。問診完成後,再用支付寶繳納各種費用,患者還可以對醫生的診療服務進行評價。

  更重要的是,通過連接醫院,阿里巴巴有望掌握就醫、藥品使用等數據,待介面開放,就能掌握醫療服務的入口;另一方面,發力醫藥電商服務,打通醫藥的環節。在網上銷售處方藥的禁忌將被打破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年初斥資1.7億美元收購中信21世紀54.3%的股份。外界普遍認為,他們看重的正是線上藥品業務的“準生證”。

  張銳對網際網路銷售處方藥寄予厚望。他認為,減少了中間環節的網上藥店,有望改變當前以藥補醫的現狀,倒逼公立醫院改革。

  春雨移動健康副總裁畢磊説,春雨醫生發展了3年,目前仍處在“燒錢”階段。他認為,等到用戶在平臺沉澱後,獲取了足夠多數據,就能從中挖掘出商業價值。

  對丁香園來説,醫生是否有積極性使用丁香園面向用戶的産品,並提供問診服務,仍面臨不確定性。而形形色色的健康監測設備,提取數據後並未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還是沒有抓住用戶的興奮點。

  張銳認為,移動醫療談不上顛覆傳統醫療體系,主要的價值還在於培養人們健康管理的意識。目前,人們對移動醫療的認知度大多還停留在好奇層面,深度用戶不多,未來用戶是否接受、理解移動健康服務,才是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位醫療專家指出,在現有體制下,醫院擁抱網際網路的動力不足。網際網路公司能做的,大多數只是提供便捷的服務。在未來,醫療智慧硬體數據和軟體服務加強融合,才能更有價值。

  延伸閱讀

  有多少消費者知道移動健康

  10月18日,《健康報》公佈了聯合尼爾森開展的“消費者眼中的移動健康”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移動醫療的認知,多數是手機+網際網路+醫療,認知最多的兩項是“網上或手機掛號”和“網上或手機諮詢醫生”,比率分別是36%和33%,“網上查詢化驗單”的知曉率佔14%,28%調查者知道“可穿戴設備採集、記錄、傳輸健康指標”,22%被調查者知道“各種健康自測手機軟體或APP産品”。一線城市67%的人知道網上、手機掛號,51%的人知道網上、手機諮詢專家,這兩個比例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平均水準不超過35%。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