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綠葉天價入主嘉林 私募下的一盤啥棋?

  • 發佈時間:2014-10-09 14:07:11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綠葉制藥,一家年收入為25億的制藥企業,日前大手筆收購另外一家藥企嘉林藥業57.68%的股權,耗資達到創紀錄的36.8億元。這個金額與今年年初拜耳收購滇虹的數額幾乎相當!這讓很多醫藥界人士驚呼“看不懂”。然而,綠葉制藥的背後是幾家著名的私募基金,鼎暉和新天域都置身其中,尤其鼎暉是中國最早涉足醫療相關産業的少數幾傢俬募之一。或許,這個天價交易背後,還會持續有動作。

  嘉林藥業面臨激烈同質化競爭

  據綠葉制藥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一直致力於在中國進行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三個領域創新藥品的開發、生産、行銷及銷售。其中,心血管領域是綠葉的戰略重點領域之一,而北京嘉林藥業是同樣專注於心腦血管藥物領域的本土制藥企業,其擁有的心血管領導性品牌和拳頭産品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已經成為中國調脂市場的重磅産品,並且嘉林還擁有多個心血管系統産品,與綠葉的重點領域十分契合。”

  有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系統為2013年中國第三大醫藥産品市場(按收入),佔市場總額的14.4%。據統計,綠葉制藥目前已擁有國際認可、也是國內最具品牌影響力和最暢銷調脂中藥、國家基本藥物獨家産品血脂康,以及最暢銷的國産血管保護劑産品麥通納。

  北京嘉林藥業成立於1998年12月,主要開發、生産、推廣及銷售心血管系統及腫瘤藥物産品,其若干知名産品包括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可用於降低及治療高膽固醇,鹽酸曲美他嗪膠囊,可治療包括心絞痛在內的心血管症狀。

  公開資料顯示,嘉林藥業近5年來90%以上的銷售額均來自於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截至2013年12月31日,根據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嘉林藥業2013年度審計報告顯示,總資産10.1億元,營業收入11.1億元,凈利潤2.5億元。

  嘉林藥業的主打産品阿樂(阿托伐他汀鈣片)是1999年獲得國家批准的二類新藥,這是美國輝瑞制藥的重磅藥物“立普妥”的仿製藥,在1999年時還叫做“北京紅惠制藥有限公司”的嘉林藥業就搶在立普妥獲得行政保護之前開發了阿托伐他汀鈣片,並成功獲得生産批文從而得以上市,相當於打了一個法律的擦邊球,之後數年間,嘉林藥業與輝瑞就此展開了多次訴訟。

  隨著立普妥的專利到期,阿托伐他汀片成為國內眾多藥企爭相仿製的對象,國內阿托伐他汀的市場格局較為嚴峻。食藥總局9月12日公佈的《第一批過度重復藥品品種目錄的公告》中,阿托伐他汀鈣排在過度重復申報註冊的藥品品種目錄第一位,相同活性成分、相同給藥途徑藥品註冊申請數量在50個以上。立普妥專利到期一方面使得河南天方、浙江新東港等企業的仿製競品陸續上市,另一方面也使得輝瑞的進一步加大行銷力度。夾在中間的嘉林藥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日子有點艱難。

  很多醫藥界人士據此認為,綠葉制藥對於嘉林藥業的收購價格定得過高。不過,綠葉此輪高價拿下嘉林,主要還是想通過獲得重磅産品阿托伐他汀,補充其心血管産品線。從嘉林的角度看,投靠心血管領域擁有優勢的綠葉,也是為了解決其當前的行銷困境,基本算是門當戶對。

  私募或留有後手

  南都記者翻閱歷史資料發現,綠葉制藥近兩年在資本市場上動作不斷,首先是從新加坡退市,早在2004年綠葉制藥以“A siaPharm”(亞洲藥業)為名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機板上市。在國際化融資進行一段時間後,董事長劉殿波認為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研發週期都比較長,且新加坡市場交投不活躍,中國概念股市盈率低、再融資困難,私有化更有利於綠葉制藥長遠的規劃。於是在2012年,鼎暉、中信産投及新天域以每股0 .22美元(約1.74港元)的入股成本從M BK收購55%股權,出資協助綠葉成功私有化退市,僅僅過了兩年,綠葉制藥就于2014年7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重新上市,而鼎暉等私募則從中獲利頗豐。

  綠葉制藥項目的負責人是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潘健和副總裁李泉,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資訊學專業的李泉對於醫藥領域頗有研究,他曾對南都記者表示:“我們跟蹤綠葉制藥的項目也花了很長時間,這個項目的特別之處是先讓它在新加坡摘牌私有化,這有高的技術難度,摘牌完之後再幫助企業發展,第三步再幫助綠葉制藥在香港上市。”因此也有金融機構分析人士認為,“鼎暉這幾個私募向來不做賠本買賣,此次以天價收購嘉林藥業,應該有其考慮,估計後面還會有相關的動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