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整治輸液氾濫是維護公共利益

  • 發佈時間:2014-08-27 10:41:58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封媛媛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在安徽實踐中體現為——53種常見病被限制輸液。

  近日,安徽省衛計委發佈《關於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明確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小兒腹瀉等53種常見病、多發病無需輸液治療,以降低不合理使用靜脈輸液比例。這份清單一發佈,立即引起了全國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細化到病種的“最嚴限令”,是政府部門找準“要害”,對輸液亂象的有效整治。

  身體不舒服挂瓶水,成為不少患者的習慣性“處方”。有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遠遠高於國際上2.5瓶至3.3瓶的水準。

  “不合理使用靜脈輸液會帶來醫藥費用上漲、就醫時間延長、醫療風險增加等一系列問題。”通知中寫道,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三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

  “輸液加速新陳代謝,見效快,但同時也是風險性最高的給藥方式。因為藥物直接進入血液,作用於臟器會造成損害,還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安徽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説。

  而與亂輸液相伴的是抗生素的濫用,尤其兒科是抗生素使用重災區。“有些疾病如果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這位醫生説。

  造成亂輸液的原因複雜。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輸液産品價格高、回扣多,醫院追逐經營利潤,甚至會下一定指標,久而久之造成醫生不好的用藥習慣。此外,患者錯誤的用藥觀念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靜脈注射氾濫是過度醫療的一種表現,不僅不利於患者的健康,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安徽省社會學家王開玉説。

  53種常見病無需輸液,勢必對部分醫療機構以及針劑藥企的利益造成影響。有“反面”聲音認為,在簡政放權的大環境下,安徽以行政手段強制規定部分疾病無需輸液,會過度干預醫療機構運營。

  記者注意到,安徽“限令”依據的是國家衛計委今年4月發佈的《關於做好2014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這份通知提出了要組織開展門診、急診抗菌藥物靜脈使用情況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採取針對性措施,降低門診、急診抗菌藥物靜脈使用比例及使用量。

  安徽行政學院教授昂永生認為,安徽發佈無需輸液清單是行政部門依法依規履行職責,過度干預之説不成立。“簡政放權強調的是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輸液氾濫、過度醫療長期飽受詬病,不是市場可以調節的問題,是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需要政府用‘看得見的手’,合理髮揮行政管理權,對不正常的醫療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引導醫院合理用藥,群眾科學就醫、監督用藥,從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部分醫療機構和針劑藥企通過輸液賣藥獲取的利益本身就是不當利益,現在剝離開來也是無可厚非的。”知名藥企安徽地區負責人也對“清單”表示認同。

  不過也有人也擔心,“限令”落實起來難度很大。“患者記住這53種不輸液病症不現實,還需要醫療主管部門建立完善的監管和問責制度,讓政策落到實處。”王開玉説。

  對此,安徽省將定期開展靜脈輸液處方點評,並對醫療機構進行隨機抽查,將檢查結果向全省進行通報,納入對各地的目標考核等方式確保政策的執行。

  還有專家表示,輸液氾濫是“以藥養醫”遺留問題的一個方面,想要根治還需不斷深化醫改,完善制度設計,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