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療器械 > 正文

字號:  

醫療器械行業現小、散、亂格局 消費額僅佔藥品14%

  • 發佈時間:2014-08-18 0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牟璇  責任編輯:封媛媛

  曾經,醫療器械在我國是一個極小的産業,直至2009年創業板開市,國內陸續出現一些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形成醫療器械板塊。然而,短短幾年過去,醫療器械板塊已經成為市場最為關注、最具備確定性成長的板塊之一。與此同時,行業並購浪潮此起彼伏,醫療器械正站在聚光燈下,接受大家的注目。但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較大的問題,行業極度分散、産品技術水準較低,且沒有一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龍頭企業,不過,在政策持續支援、醫療服務擴容、行業秩序和結構優化的大背景下,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更好發展。有專家稱,去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銷售額已經達到約2000億元,預計2016年左右將再翻一番。

  本期行業聚焦在醫療器械,記者將從行業現狀、未來趨勢、潛力子行業、重點公司等多個維度剖析,詳解醫療器械的發展特性及投資方向。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一般給人以“大行業、小公司”的固有印象。一方面,醫療器械産業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擁有政策上持續的紅利,也有著市場擴容帶來的巨大發展潛力,但同時,我國目前尚未有一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公司,技術相對落後,“小、散、亂”仍然是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在全球市場,器械和藥品的消費額比例大約為1:1,而我國的醫療器械消費僅佔到藥品的約14%,比例嚴重畸形。

  不過,在醫療器械行業,在性價比高、服務好等優勢下,國産品牌市場佔有率正在逐年上升。

  醫療器械與藥品消費額比例畸形

  醫療器械是我國近幾年發展最快的行業,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後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然而,與國外截然不同的是,我國藥品銷售額遠遠大於醫療器械。

  根據醫藥物資協會發佈的《201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 (以下簡稱 “藍皮書”)》,自2001年至201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179億元增長到1700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12年間增長了近9.4倍。

  不過,我國醫療器械與藥品的消費額比例嚴重畸形。

  據了解,醫療器械與藥品是醫療的兩大重要手段,在全球市場,器械和藥品的消費額比例大約為1:1,而我國的醫療器械消費僅佔到藥品的約14%。東莞證券在報告中指出,除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起步較晚外,這與長期“以藥養醫”的畸形行業規則有關。

  不過,一位公募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向記者表示,醫療器械的使用比例較小,説明這個行業存在巨大的前景和空間,遠未達到天花板。

  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活躍,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使我國成為巨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市場。在市場需求的刺激和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背景下,醫療器械産業發展迅速,在整個醫療行業中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正遵循著發達國家逐步 “重器械、輕藥品”的發展路徑。

  從過去幾年的複合增長率來看,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龍頭威高股份(01066,HK)、邁瑞醫療、魚躍醫療(002223,SZ)的增速已經超過了以雲南白藥(000538,SZ)、恒瑞醫藥(600276,SH)為代表的製劑企業龍頭,這説明我國醫療消費“重治而輕防,重藥而輕器”的現象正在改變。

  Pharmalive諮詢公司分析人士預測,2050年,我國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所佔份額將達25%,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國家新醫改投入、人口老齡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長。

  行業分散、産品低端

  儘管行業被看好,但目前我國醫療器械仍面臨著較大的問題,其中,行業極度分散、産品技術水準低端。相關人士介紹,我國醫療器械絕大多數被外國品牌佔據,例如約80%的CT機、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以及60%的睡眠圖儀,均是外國品牌的市場。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醫療器械龍頭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醫療器械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型的高技術産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時間積累。這些年我國醫療器械製造業一直以仿製為主,研發與創新能力處於低水準狀態。同時,由於我國政府對於醫療器械製造業的政策導向不夠,研發資金支援嚴重不足,及風險投資機制和資訊市場建設尚不健全等,我國醫療器械新産品研究缺少鼓勵創新機制和宏觀環境。因此,眾多的醫療器械企業不願或不能研究和開發新産品,就把焦點投到了開發時間短、見效快的仿製品種上。

  但是在發達國家,該人士介紹稱,很多創新都由小企業完成,大型企業例如強生、美敦力原創很少,更多通過並購。該人士也強調,仿製為主的道路可能會侵害原研企業的智慧財産權,因此,近年來醫療器械專利糾紛時有發生,特別是耗材類産品。

  不過,該人士也提到,儘管我國目前自主創新水準還不夠,但即使是仿製國外産品,國産器械也擁有廣闊空間。現在的企業越來越重視産品品質,國産器械的技術水準也越來越高,這些性價比極高的産品使得進口替代成為趨勢。

  另一方面,我國醫療器械集中度總體偏低,還未形成規模效應。截至2012年底,我國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規模已經達到了17.78萬家,90%左右的醫療器械生産企業是年收入在一兩千萬以內的生産技術含量較低的中小企業。而生産電子監護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心電生理設備、X射線斷層掃描設備、CT等擁有自主品牌的高技術含量産品且收入規模過五億的企業並不多。這使企業與醫院的談判能力較低。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近幾年發展迅猛的、有資金優勢的企業正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不斷擴大規模提高品牌效應,預計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整合必將持續。

  國産化進程加速

  大概十年前,國産醫療器械主要以一些小型、技術含量較低的産品為主,例如溫度計、注射器等。現在我國出現了不少中端産品,例如監護儀、心臟支架等,高端産品也開始出現,國産品牌市場佔有率正在逐年上升。

  與此同時,由於國産醫療器械與進口産品存在巨大價格差,在醫療改革醫療控費的背景下,我國醫療器械進口替代趨勢明顯,正在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據相關人士介紹,醫療器械進口産品價格遠高於國産,以CT機為例,64排以上屬於高端機型;32排~64排屬於中高端;4排~16排屬於中端産品;單雙排屬於低端。目前我國國産産品基本為中低端,價格在100萬元~150萬元左右,而進口産品多是中高端産品,價格昂貴,一台機器高達千萬元。並且,我國進口醫療設備的價格普遍高於歐美日等原産國價格的50%~100%,比如TOMO放射治療系統等設備,在歐美日等國家多為250萬美元,但我國進口多在500萬美元以上。

  某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進口器械之所以昂貴,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的醫生有非常強的‘崇洋’心理,認為國産始終不如進口;第二,一些大型海外企業品牌知名度非常高;第三,公立醫院是財政撥款,儘管一些進口設備價格昂貴,但也會購買。”

  不過,國內一些優質廠家的優勢在於:一是性價比,多數中端産品如器械低端耗材類、監護儀、中低端彩超、診斷類,國産産品與進口産品相比劣勢不大,價格卻是進口的一半左右,容易贏得基層醫院和一些大型醫院的青睞;二是服務,我國器械廠家很多都以配套服務制勝,進口廠家對基層醫院基本覆蓋不到,工程師數量有限,服務是很大的問題。而國産廠家對器械的維護和醫院的覆蓋更廣。

  我國醫療器械正在不斷走向成熟,隨著人口老齡化、收入水準提高以及保健意識增強,未來醫藥衛生重心會逐步從治療向保健和預防轉變,與治療用藥品相對。家用醫療器械與保健品類似,屬於彈性需求,隨著生活水準提升,空間巨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