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放開監管亦須跟上
- 發佈時間:2015-07-02 10:47: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朱苑楨
6月1日起衛計委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如今,這一政策施行已滿月,藥價總體趨於穩定,未有大的調整。與此同時,部分藥價出現較大波動,不乏“換包裝就漲價”等哄抬價格亂象。
不少網民表示,藥價放開後,要警惕藥價放開過程中出現的無序競爭和價格異常波動,今後政府仍應重點扮演事後監管角色。
優惠程度有限
報道稱,藥價放開後,多地零售藥品市場價格尚未出現大的變化。不少網民稱“沒感覺”、“波瀾不驚”。
“醫藥分開後第一次産檢,在花費數十元掛號費並數次通篇閱覽藥價公示之後,得出以下結論:多數人常見病的藥價前後基本無變化;降價多的是動輒幾百上千單價的。”網民“只羨神仙”説,目前看,優惠程度有限。
網民“王志安”説,醫事服務費價格長期偏低,醫院不得不靠藥品銷售來獲得運營費用,也就是以藥養醫。只取消政府定價,不改變遊戲規則,藥價降幅可能有限。
警惕市場亂象
雖然多數藥價保持穩定,但也有網民表示,部分藥價波動明顯。
“藥價放開沒幾天,便出現了一些廉價藥價格成倍飆漲、各藥店同種藥品價格相差多倍等亂象。部分藥品尤其是廉價藥品的價格一下子漲這麼多,且一個藥店一個價,呈現出混亂無序的狀態,著實讓人無法接受。”網民“生意社”説。
網民“葉賢聖”認為,管制導致的藥價上升是市場化改革不徹底、未能發揮市場機制的緣故。因此,本次藥價放開後部分藥價短時間上漲,正是市場發揮醫藥資源配置、調節藥品價格的外在表現。
事後監管跟上
網民“吳言”表示,取消藥品定價,並不意味著放棄監管,只是政府的職能重心從事前定價向事中事後監管進行了轉變。
有網民稱,相關監管部門應重新定位在這一領域的“角色”,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高效、快捷、準確地掌握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動態,做到科學監管、到位監管。
還有網民表示,要進行實時價格監測,對價格欺詐、價格串通和壟斷行為依法嚴肅處理。
網民“胡海霞”説,政府應加快規範藥企生産、銷售環節,避免藥品價格的無序競爭,促使藥品市場真正走向良性發展。
還有網民指出,藥價放開並不能解決長期以來藥價虛高的難題。如果醫改各環節的頂層設計不完整,招標採購和醫保支付不能對合理藥價的形成發揮應有作用,特別是“以藥養醫”體制無法取得突破,沒有實現醫藥、醫療、醫保的“三醫聯動”機制,僅僅放開藥價不會有什麼實質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