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廖海金:藥價虛高稀釋醫改“獲得感”

  • 發佈時間:2015-03-31 07: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廖海金  責任編輯:時習

  近日,一則某藥出廠價不到10元,而醫院售價高達192元的消息,再次引發社會對藥價虛高話題的關注。

  藥價虛高,既有體制的原因,也有個體的原因。近年來,儘管國家層面出臺不少調控政策,如10餘年間出臺30多次“降價令”,但似乎依然融化不了藥價虛高的堅冰。追根溯源,久治不愈的虛高藥價,病根並非生産成本高,而是中間環節食利者太多。一種藥品,經幾級銷售商層層轉手加價,形成藥價“出廠價格低、終端售價高”的反差,“黑色成本”最終由患者埋單。

  藥價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這些年來,儘管醫改一直在不斷推進,百姓也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但虛高的藥價稀釋了醫改成果、惡化了醫患關係、加劇了醫患矛盾,讓民生“很受傷”。有鋻於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破除以藥補醫,降低虛高藥價”,這讓人充滿期待。

  破除藥價虛高的“頑疾”,制度供給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嚴格執行。一方面,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推進醫改,將藥品招標採購真正置於陽光下,用法律手段監督藥品採購行為,剷除“以藥養商”和“以藥養醫”的土壤。要在減少藥品流通環節的同時,讓患者在藥價的形成機制中具備和藥商、醫方對等的話語權,以擠乾各類權力從藥價中獲取回報的水分,挖掉藥價虛高的“根”。

  另一方面,應改進和完善藥品定價管理機制。最重要的是讓物價部門發揮作用,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將藥品的利潤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建立藥品定價專家庫和專家隨機抽樣制度,對藥品研發、製造等過程的成本進行監督和評估。此外,還可考慮發展藥品電商網購和藥企直營網店,打破地方性醫藥公司對於藥品批發的區域性壟斷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讓群眾從醫改中體會到更多“獲得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