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並購推動血製品行業規範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9-25 09:11: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近期,有媒體報道的某強迫未成年人賣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被資本市場給予較高溢價的血製品行業再次成為了輿論焦點。目前行業發展環境究竟如何?相關上市公司影響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行業中相關人員和分析師,希望為投資者做個簡單梳理。

  血液製品的國家戰略地位

  “血液製品是在臨床輸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好地解決了全血不易運輸和用量大、有效期短的問題。” 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介紹,“血液製品主要用於腫瘤、肝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療和傳染性疾病的被動免疫和治療、血友病治療以及大手術止血等方面,並用於醫療急救、重大災害的搶救上。”

  在多種重大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方面,血液製品有著其他藥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屬於國家戰略性資源。

  國際市場寡頭分立

  從國際市場上來看,國外血液製品行業開始於上世紀4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最早百家企業爭鳴的狀況,演變成集中度非常高、寡頭壟斷的局面,國際血製品行業發展由市場需求決定,供需較為平衡,在目前國際主流企業血漿綜合利用率較高,可從血液中提取的血製品最多有二十多種,市場增長主要靠新産品和新適應症的推出。

  海通證券分析師介紹稱,目前國際上的血液製品企業僅剩下不到20家,全年的投漿量約30000噸,其中,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奧克特琺瑪幾家大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達到80%以上,整個行業産值在70億美元上下。

  《2014-2017年中國血液製品行業研究報告》介紹表示,由於中國血液製品市場需求旺盛,2013年中國進口人血白蛋白批簽發總量達到1439萬瓶(折合10g/瓶),同比增長24.1%,佔同期人血白蛋白批簽發總量的53.4%(2012年為45.3%)。behring、baxter、基立福和奧克特琺瑪以絕對優勢,仍佔據中國人血白蛋白進口企業前四位。

  由於工藝成熟、應用廣泛,歐洲和美洲也是血液製品消費的主體,每人平均消費量遠遠超過亞洲和非洲地區。血液製品行業在國際市場中已經形成成熟的運作規律。

  國內市場探索起步

  從國內血製品行業的發展來看,早在1985年之前,血液製品主要以進口為主,之後為了防止艾滋病的傳入,禁止了部分血液製品的進口,轉為以國內自産為主。

  受檢驗檢疫政策影響,以及國家多年來對單採血漿站不斷進行整頓,2008 年血漿産量僅為2500噸。2009年以來血漿産量開始逐步恢復,2011年內貴州血漿關停風波,行業繼續陷入低谷,2012年以來行業逐步恢復。而全國醫療市場對血液製品生産用原料血漿的年基本需求為8000 噸,而2011 年全年採漿量約為4000 噸左右。而且新漿站的建設培育需要2到3年,血漿生産週期需要7到8個月,所以未來血漿資源短缺仍然是行業面臨最大問題。

  行業內相關人士表示“與絕大多數行業不同,血液製品的供求矛盾不在於需求端,而是産品供給高度緊缺,有價無市。目前血液製品的投漿量和需求呈現高度失衡,行業需求短期內無法滿足。”

  但是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 社會步入人口老齡化、血液製品適應症不斷增加刺激中國血液製品下游需求不斷擴大,雖然現在行業監管非常嚴格,但是從血製品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行業發展已經從沒有監管逐步發展到統一監管,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歷程,從未來行業發展的角度分析,血製品行業的監管將日趨科學合理,有利於加速行業健康成長。

  上市公司良性競爭帶動行業發展

  相對於輿論對血液製品行業的諸多異議,行業分析師對血液製品行業內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卻擁有非常大的希望。

  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在生産的血製品公司為23家。從投漿量分析,最大的五位企業分別為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山東泰邦(中國生物CBPO控股)、成都蓉生(天壇生物控股)、四川蜀陽。

  華融證券分析師黃彬表示,2014年 1-7月生物製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5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63%,而生物製品子行業更加比較優勢,其中化學製劑、生物製品利潤增速高於收入增速,特別是生物製品利潤增速大幅提升。4月以來生物製品收入增速環比持續提升,而7月起,生物製品行業毛利率上升,企業的盈利更加有利。

  目前,業內對血製品行業未來發展主要歸結為三種途徑,第一整合併購提升集中度獲得規模效應;第二新增漿站帶來的量的增長;第三産品鏈的延伸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

  1、新增漿站帶來新增量

  衛生部相關人士稱,在“十二五”期間將推動血液製品供應量比“十一五”增加一倍:緩解産品短缺的途徑一方面可以提升投漿量,或者從國外進口,但是進口其安全性存在質疑,所以目前提升投漿量是做有效的方式。

  而從血製品上市公司的上游,血漿站的分佈來看,上市公司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漿站144個(包括貴州關停的14個漿站),其中華蘭生物、中生集團佔據了河南、重慶、四川、廣西等漿站,但是漿站最多的也只有16個而已。

  相比之下,貝林下屬的 ZLBPlasma公司在美國有62個血漿採漿站,百特為65個,而生物理療公司(已被Grifols收購)有55個。這也説明現在的血製品行業企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海通證券醫藥團隊對此表示,未來擁有漿站資源的行業龍頭企業將從競爭中勝出。

  由於國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場高景氣度吸引,有資質的中國血液製品企業均在積極興建新漿站,並且部分企業新漿站有望于2014年底前開始採漿。

  2014年6月,中原瑞德(人福醫藥控股100%)赤壁瑞祥單採血漿站獲得採漿批准;2014年5月,華蘭生物河南滑縣漿站獲批設站;2014年4月,河北大安(沃森生物控股90%)魏縣漿站進行了現場GMP認證;2013年底,廣東雙林生物的隰縣血站、絳縣血站完成建設。

  光大證券的分析師江維娜表示,新開漿站雖均存在一定難度,但2014年重慶雲陽、河南滑縣新漿站的獲批意味著政府對漿站的設立態度在逐漸開放,血液製品行業企業將會受益。

   2、並購現有漿站擴大規模

  但是由於新血漿站的建設週期都比較長,所以企業對現有血漿站的爭奪逐步加劇,而並購或許會成為快速擴大企業採漿量的主要方式之一。

  近幾年,血製品行業企業紛紛通過並購來擴大企業規模,比如博雅生物收購浙江海康部分股權、天壇生物收購成都蓉生、沃森生物收購河北大安制藥有限公司、中國生物收購貴陽黔峰和西安回天、人幅醫藥收購武漢中原瑞德等。

  而最引入注目的是在2013年,上海萊士依靠品牌優勢在2013年7月份18億元並購鄭州邦和,擴大其行業地位,而併入邦和藥業後,上海萊士整體採漿量有望達到近500噸,成為國內最大的血製品企業。

   3、提升研發擴充産品種類

  同時,對於血製品企業來説,産品數量越多,則血漿利用率相對更高,毛利率就會有所提升。目前,國內血製品企業生産水準參差不齊,僅有5家企業擁有7種以上産品,其中最多的華蘭生物也僅有11種産品,而國外企業通常都有超過20種産品。

  所以這也要求上市公司要加大對於新産品和新市場的投入力量,打造血製品的中國名牌企業,從而帶動中國血製品行業整體競爭力,加大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

  對於一個剛剛起步,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的血製品行業,在起步初期遇見各種困難可想而知,在面對國際巨頭的打壓之下,面對輿論的全面監督,血製品行業任重而道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